查看原文
其他

《摔跤吧!爸爸》以最深刻的方式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017-05-24 小沫 小花生网

这段时间最火的电影莫过于《摔跤吧!爸爸》了,大家去电影院看了没有?影片里的父亲角色让人感动之余,也很钦佩。虽然“把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这件事儿离我们挺远的,但我们都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很棒的人生。教育都是相通的,小花生书友@小沫就在这位爸爸身上,发现了很多在咱们日常家庭教育中也能用得上的道理...



近期,《摔跤吧!爸爸》很火,或许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不同的东西,今天让我们带着这部影片来重温几个关于教育的道理。


启示一: 天赋需要被发掘,也需要长期的专业的刻意练习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不会自动显现,需要后天在实践中被发掘。在影片中,某天吉塔和巴比塔因为将邻里的两个男孩子打得鼻青脸肿而遭到邻居的投诉。传统印象中柔弱的女子竟然连男孩子都打得过,这让父亲马哈维亚感到吃惊又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他一直希望能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世界摔跤冠军,可老天却给了他四个女儿)。他询问她们是如何打人的。两位女孩将打架的过程演示一遍给父亲看,父亲这才发现自己的女儿无疑是天生的摔跤手。


假如没有这个小插曲,假如父亲没有一双慧眼,或许,吉塔和巴比塔的摔跤天赋只能永远地被埋没,她们将成长为千千万万个传统的印度女子。


天赋虽是自然赋予、生来就具备的特质,但是它只是一个半成品,要想把天赋转成一项突出的能力,一定需要长期的正确的刻意练习。


在影片中,父亲马哈维亚在发掘了两位女儿的摔跤天赋后,他向妻子承诺,给他一年的时间,按照训练专业摔跤运动员的方式来训练他们的女儿。她们每天从早上五点练到太阳落下,从跑步到各项体能训练,到被父亲逼着跳河以培养克服恐惧的能力,一样不落、日复一日,甚至还不能吃喜欢吃的零食。


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训练,让她们的天赋慢慢绽放耀眼的光芒,拿下一个个奖项,直到最后为国家拿下金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塔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学习,为进军国际大赛做准备的那几年,她开始松懈,完全没有从前对待摔跤的态度。她与朋友去酒吧,开始留长发、涂指甲,开始吃油炸食品。她从学院里学习到的观念是,真正的训练是很轻松的,不需要像父亲以前那样有那么多的讲究。


更糟糕的是,她的教练并没有给到最合适她的指导,父亲清楚地了解女儿的强项是攻势,而教练却重在训练她防守的技巧。松懈的态度和并不正确的刻意练习,使得吉塔在一次次的国际赛场上难逃首轮遭淘汰的命运。因此,天赋一定是需要长期的正确的刻意练习的,否则就算你天赋再好,没有毅力长期坚持正确的刻意练习,也很难将天赋发挥到极致。



启示二:学习的动机如能得到激发,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


一开始,吉塔和巴比塔每天不得不五点起床,进行各种体能训练,她们身心饱受煎熬,一万个不愿意。她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误以为这是她们将邻里的男孩子打得鼻青脸肿所应承受的惩罚。这时候她们内心对于爸爸的训练是抗拒的,因此她们假装输给陪练的堂哥,假装受伤,编造理由告诉爸爸他的训练是行不通的,希望爸爸停止这种魔鬼训练,好让她们脱离苦海。


然而编造的理由不但无法说服父亲,反而落得个被剪成板头的下场。当希望落空后,愤怒的她们甚至开始在父亲的闹钟上动手脚,借此躲过他对她们晨练的监督。她们内心的抵触无疑大大减弱了训练的效果。


然而,一个小片段使得整个故事情节发生了关键性的反转。她们抱怨父亲冷酷又无情,逼迫自己的女儿成为摔跤手,五点钟让她们跑步,像奴隶一样拼命,如果反抗,就剪去她们的头发。这时,即将成为别人的妻子的同伴却说:


“我倒是希望上帝给我这样一位父亲,至少他很关心你们。否则我们的现实就是这样:以女儿身降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学习做家务,14岁便要嫁为人妇,为那个她从未谋面的男人,相夫教子,这是她所有的使命。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为你们遮风挡雨,他为你们忍辱负重,他就是为了让你们将来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他又有什么错呢?”


这一番话点醒了吉塔和巴比塔,她们知道,之所以要努力训练,为的是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同伴一样没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当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当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就不再那么痛苦了,每次训练都全心投入,学习效果也能得到最大保证。学习虽苦,但苦中有乐,从那之后,电影里训练中的她们也从苦瓜脸变成了笑脸,也才有了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的可能。



启示三:学习过程中,达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这种成功的体验很重要


成功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有了自信心和兴趣,又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影片中,在学习摔跤的时候,父亲意识到,想要有所进步,那么必须有一个比女儿们更强的对手,于是他为吉塔和巴比塔找来她们的堂哥作为对手,这时堂哥就是她们的小目标。打败堂哥的那一刻证明了她们能力有所长进。


接着,父亲带着吉塔到摔跤赛场上与男摔跤手打比赛,第一次正式比赛虽然失败了,但是裁判肯定了吉塔的能力,比赛的赞助商还给吉塔颁了特别表现奖,并给予50卢布的奖励(打败了她的对手只赢得20卢布的奖金)。虽败犹荣。


这一次成功的体验让吉塔对摔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她主动跑去问父亲,“我什么时候可以再比一场?”在接下来摔跤场上的第二、三场比赛中,吉塔一次一次成功打败了男子摔跤手。接着,父亲带着她去参加了专业的女子摔跤比赛,到最后的国家级比赛以及世界级比赛。正是一开始的一个个成功的体验给了吉塔自信心,强大的自信心又给吉塔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荣耀;也正是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给了吉塔勇气走向更大的目标——世界冠军。



启示四:当现行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孩子自身能力提升的要求时,作为家长可以做什么?


在影片中,吉塔由于没有得到合适的指导,一次次在国际赛场上遭淘汰,这时,她才终于放下了自己对父亲的偏见,向父亲求助。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做?当你的孩子明明可以有能力夺冠,而教练却只让他备战铜牌时(因为这样至少能拿到铜牌),你会怎么做?是跑到学校去向校方投诉教练,还是跑到教练面前臭骂一顿?抑或是开始成为抱怨社会、抱怨教育制度的愤青?或许你也可以向影片中的父亲马哈维亚学习。


  • 当吉塔无法得到合适的指导而一次次失败时,父亲并没有任何抱怨,他只是默默地收拾好行囊,到吉塔的学院旁边租了个小房子,准备和女儿一起备战国际赛。


  • 学院7点钟开始训练,那父亲就让她们5点溜到校外给她们开小灶;


  • 当吉塔明明可以有能力夺冠,而教练却只让她减重备战铜牌时,父亲只是让她们遵守教练的规定,同时一边给她们煮饭补充营养;


  • 当父亲的做法被教练投诉到校委会,建议校委会开除吉塔和巴比塔时,父亲只是理智地拿出两个孩子一路从摔跤赛场上得到的荣誉记录册子,泪眼横秋地哀求校方不要开除她们,一切都是他的错,这两个孩子一路走来不容易。


  • 当校方最终答应可以不开除,但他不准再进校园一步,吉塔和巴比塔也不准再出校园一步时,父亲也没有放弃指导自己的女儿。不能面对面指导,那他就用电话远程指导女儿。父亲还到电影院租场地,反复播放巴塔之前和国际对手比赛的视频,研究对手的特点、认真做好笔记,并电话给予吉塔正确的指导。


这么理智、这么用心的父亲,在他的指导、鼓励和陪伴下,他的女儿不赢才不合理。



所以,当现行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孩子自身能力提升的要求时,作为家长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不要抱怨,因为抱怨没有用,我们也可以不去与学校对抗,因为对抗不仅耗时还会误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时间点。一个学校里,有几千个学生,一个老师有上百个学生,当精力有限时,难免关注不到某些孩子,这无论对教师本身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很无奈的事情。


学校教育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此。学校教育不够,家庭教育来补,老师的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我们可以亲力亲为给孩子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当然,父母不一定都能像影片中的父亲一样具备专业的知识,但是父母还可以为孩子提供资源、创造条件,找到适合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引路人。



这是一部值得看第二遍的电影,强烈推荐教育者、为人父母者或即将为人父母者观看,当然,也适合为人子女的你观看,因为你还能从中看到父爱如山,它能让你更理解父母。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榜单来了、热点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