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维导图使用一周年实践报告:我是怎么带儿子读懂一本书的?

2017-08-01 mzhangad 小花生网

檩子: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咱们聊过好多个回合了,道理不难,关键是大家用得怎么样。很高兴我们在小花生App社区,一直看到有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在这方面的亲身实践,有非常接地气的经验。


比如,花友@mzhangad用思维导图带孩子做阅读训练,到现在已经坚持一年多了。这一年来,每个月他们都会在精读一本书的过程中,用思维导图帮孩子去分析、思考,不仅改掉了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还学会了提问、质疑 ... 


这篇文章里,花友@mzhangad 总结了她和儿子使用思维导图一年来的体验,称得上是一份货真价实的思维导图“实践报告”!平时关心怎么帮孩子厘清思维、分析问题的朋友,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会有启发 …感谢@mzhangad的分享!


本文由小花生网友@mzhangad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看到很多花友非常关注思维导图,却不知道该怎么用,今天想来分享下我们思维导图实践一周年的经验。


一开始,我学习思维导图纯属偶然,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生活工作需要。随着年纪增大,发现自己常常忘事,思想僵化,第一眼见到思维导图就爱上了它,认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能够帮助我发散思维、理清思路,从容地整理生活工作上的事务,提高效率;


二是指导孩子阅读。家有小书虫一名,但近半年发现其阅读方法存在问题。这怪我,自从两年前他开始认字之后,基本都是自主阅读,我很少再和他一起读书,也没给过什么指导。但我发现他只读书,不思考,很少提出问题。有时候我随便问几个问题,想和他讨论一下书本内容,发现他基本接不上话,书中内容看过就忘了,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会认字不等于会阅读。


回想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学校似乎从来不教如何阅读,于是我决定重点在这方面给予补足,重点是培养他在阅读中动脑、思辨的习惯。恰巧孩子爱画画,思维导图是帮助孩子思考并输出的绝佳工具。


经过一年的亲身实践,我认为,我们应该重点运用这种工具训练“思维”,而非训练绘制“导图”。在精读过程中,重要的是思考本身,而具体用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真的没那么重要。


首先,来说说我们常用的思维图 ... 


先来明确一下概念,什么是思维导图?


Mind Map 与Thinking Map 都被翻译成“思维导图”,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不太清楚它们的区别。直到看到小花生网友的一篇文章,才明白原来这两个是不同的概念:


Mind Map 只有一种表现形式,无论表达“整体-部分”、“分类”还是“顺序”关系,都呈现出放射状树型图;


Mind Map 放射树状图


而 Thinking Map有8种图形形式,每一种表达相对固定的逻辑关系。


Thinking Map 八种形式


由于孩子仍处于小学低年级,我个人比较喜欢用 Mind Map 以及 Thinking Map 里面的 Circle MapBubble Map。一是比较简单,二是这三种图最大程度地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更适合培养形象思维。


小书虫在假期里读完了E.B.White的小说《吹小号的天鹅》,看完第一遍之后,我鼓励他提问并整理一些问题出来,带着问题阅读第二遍,然后用气泡图总结吹号天鹅的特点。


随着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到了高年级或者进入中学,可以运用更多层级分支的 Mind Map 以及加上 Thinking Map 中更复杂的 Tree Map, Flow Map, Brace Map, Bridge Map 等等的运用。


精读《夏洛的网》,儿子站在小猪威尔伯的角度,画出故事中他的朋友们的特性。我们把书中小猪的朋友们划分成了最好的朋友、曾经的朋友、一般朋友和酒肉朋友。这幅图并不是非常严格地按照思维导图格式画的,我没有给他太多的限制,基本由他自己发挥,想不到的他自己又查了一遍书。


檩子:顺便复习一下,@mzhangad提到的各种思维图是这样的:


1、圆圈图,定义一件事

Circle Maps - Defining in Context  


Circle map 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展开来,联想或描述细节。比如,下图左边是一个典型的联想型圆圈图:主题是海滩,可以联想到螃蟹、鱼、遮阳伞、海草、游泳衣、海豚,等等。而右边的图,反过来,从现象、特征(details)让孩子去推断相关的主题是什么?



2、气泡图,描述事物性质和特征

Bubble Maps -Describing Qualities 


气泡图侧重于对一个概念的特征描述。比如这个孩子在用气泡图分析一只鹰有哪些特征。



3、树状图,分类和归纳

Tree Map -Classifying


主要用于分组或分类的一种图。比如,用树状图去归纳下海陆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



4、流程图,弄清先后顺序

Flow Maps -Sequencing 


孩子们可以用流程图从先后顺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内在逻辑。下面这张图有点小,大家可以点击放大看。这是看完著名绘本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野兽王国》)后一位家长带着孩子画的故事发展流程图,起因是什么,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帮孩子分析故事的发展逻辑。



5、括号图,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Brace Maps - Part-Whole


这种图我们平时用的很多,分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比如,用来帮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一小时的构成 ... 



6、桥状图,类比或类推

Bridge Maps -Seeing Analogies


这是一种主要用来进行类比和类推的图。比如,横线上端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动词,下端是对应的身体部位,在 as 前后,上下关系是一致的,所以也叫类比图。



应该用思维图去拓展思维,而不是做读书笔记 ... 


思维导图用途非常广泛,而我使用思维导图主要是在孩子精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拓展。


实践下来,我认为,思维导图不应该是任务,而应该是孩子看到一本他们喜欢的书,有了一些思考之后的自然产物,在不断探索与发现之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另外,喜不喜欢一本书这个态度,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加大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会发生改变,爸爸妈妈不需要过于着急,只需耐心等待。


经过了一年的实践之后,事实证明,我也属于操之过急的家长之一。小书虫当时的那些所谓“症状”,只是他阅读积累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而已。比如说小书虫阅读速度很快,看起来囫囵吞枣,但在讨论某些问题时,他还是会记住以前读过的书中的某些内容片段,不会全部忘记。


精读《吹小号的天鹅》时,小书虫还小,无法悟出什么道理,我就按照我的想法进行引导:小书虫很容易就说出了朋友之爱和亲人之爱,可是恋人之爱他还无法理解,这个可以等他大一点再讲,我其实重点想讲的是自爱。在我的引导下,小书虫记下了这几种爱的主要表现。


必须提一下,现在有些人教孩子用思维图来做读书笔记,为的是加强理解、帮助记忆,我觉得这样使用思维导图比较浪费,原因如下:


1、不能最大化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鼓励没有标准答案的多角度思考,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可以是书与书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是书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不应该被一本书局限住思维。读一本书除了了解作者的意图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被动接受作者写的一切。


2、不是每本书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画思维导图,大多数书只需要泛读有个印象就好了,阅读需要量的积累才能形成思考。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书籍才适合精读并绘制思维导图,这一点后面会讲到。


3、课外阅读培养的是阅读兴趣,孩子喜欢阅读很重要。如果孩子不喜欢一本书而强迫他们去做思维导图笔记,就像学校布置作业一样会产生压力。阅读一旦有了功利性,阅读兴趣很难长久维持下去。


我不久前参加了一次沙龙,一位外籍导师谈到她的一个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上课时,她的研究生博士生学生们都在忙着看PPT做笔记,当她提出一个问题时没有人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只是重复她说过的话。我可以想象她当时内心的崩溃。


在西方人眼里,记忆是次要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和总结归纳能力最终是要服务于联想和批判思维能力,不能孤立地存在。


我家孩子读书速度非常快,比如《高卢英雄历险记》这套书10册,从买回来到读完只花了10天左右的时间。但我知道他肯定有地方没读懂,因此决定通过画其中一册的思维导图摸摸底。


下面这幅图做了大半天时间,我一边鼓励他说出书中内容,一边帮助他整理思路。事实证明,这本书他只理解了60%的内容,通过我的讲解,才了解到剩下的40%。暂时没读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没读懂,并且也不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画完这幅画,我逼着他再提出一些问题,没想到小家伙一连提出了4、5个问题连我都一时回答不上来。不过我的目的达到了,我帮他把问题写了下来,供他以后阅读时思考并寻找答案。



带孩子用思维导图做精读,分六步走!


这是我们一年实践下来,觉得比较有效的步骤,适用性很强:


1、准备工作:教孩子提问,大人也要学会提问


你没看错,是要教。这是我们常常忽略的重要一课,不是每个孩子都懂得如何提问,也不是每个大人都懂得提问的技巧,通过提问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问问题是一门学问。最基本的会要用5W1H问问题,特别是问Why。


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小技巧。爸妈问孩子的时候尽量是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和小书虫一起上了几堂非常有趣的课程,专门教如何提问,例子生动活泼,实操性很高。


结合我们平时的经验,我画了一张图给大家参考。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查看)


2、选择合适的书


我们精读图书的选书标准,有这四点:


  • 孩子有强烈的兴趣

  • 有值得讨论的话题

  • 产生疑问并希望解答

  • 泛读之后还想再读


小书虫泛读之后我会让他给书籍打分(小花生App这个功能帮了不少忙),并在他打5颗星的书籍中挑选读物做精读,我往往会挑选和孩子有较多讨论话题的书。


我们大多数时候选择的都是虚构类书籍,一是因为小书虫比较爱看这一类,二是虚构类书籍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也做过两次非虚构类书籍的精读,那是出于小书虫的爱好自己提出来的。


精读《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这是我第一次鼓励小书虫尝试因果关系图。四个小朋友因为贪心贪吃贪玩而发生了意外:有的被压扁,有的变成泡泡,有的掉进垃圾堆,有的被拉长,都很狼狈。最后只有查理留了下来。


3、爸爸妈妈要提前做功课


选完书,我会先了解一下这本书为什么吸引小书虫,在阅读过程中他有没有什么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备课”。


这里花的时间往往比讨论的时间更长,主要是我们要把书阅读一遍,然后找到讨论话题,以及思考如何应用思维导图。


基本上,我们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要提前先预演一遍,我们要先有自己的看法,才能和孩子讨论的起来。


4、从讨论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发散性思考并记录下头脑风暴的成果


不管是哪一类书的精读,每一次我都希望能够做的比较有趣,像玩一样,具体怎么做需要和孩子聊,看看他到底为什么感兴趣,你会发现往往和大人的关注点很不一样。


  • 聚焦孩子最感兴趣的章节或部分;

  • 聚焦能够和其他书籍或者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的情节;

  • 聚焦特别能发挥想象力的情节。

  • 家长和孩子双方各说出自己的问题、看法并给出理由,尽量与自身经验结合,联想到书以外的事,这个过程就可以把主要的一些点记录下来,然后再看适用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


第一次和孩子一起做思维导图是很痛苦的,我是单纯地想加强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用思维导图做阅读笔记,但是我发现孩子不太愿意配合,画起图来也很磨叽。


后来,我才慢慢改变方法,从他感兴趣的情节出发,引出各自的观点,并加以展开说明,很容易就聊开来,过程比较愉快。


事后我发现,通过大量阅读,小书虫的理解能力是有明显进步的,但这与做不做思维导图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当初强迫他做读书笔记确实有些不应该。


一直不爱看non-fiction书籍的小书虫最近突然对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和他一起看完Survivors - The Night The Titanic Sank这本书,我们用思维导图一起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巨轮沉没的?


5、画思维导图,鼓励孩子自由发挥


孩子参与了讨论,但不愿意配合画思维导图怎么办?没关系,不要强迫孩子画思维导图,也不要要求孩子把思维导图画的很好看。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归纳上面的讨论成果,一起决定用哪种思维导图表现出来。


初学阶段,如果孩子不愿意画完全可以由大人代劳。 但是只要孩子愿意配合还是要多鼓励他们自己画,降低要求,不一定必须100%照着模板,可以自由创作。


现在回想,我一开始逼着小书虫画漂亮的思维导图确实是有虚荣心的成分,为了呈现出漂亮的作品牺牲了孩子的乐趣,我非常自责。


如果大家真的想训练孩子画思维导图,建议最好不要用一本书,而是从一篇文章,或者最简单的话题开始。不要强迫孩子对整本书进行归纳总结,尽量聚焦孩子喜欢的某个点进行发散性讨论与联想,画思维导图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关于夏天的思维导图,练习发散性思维


6、画完导图,带着孩子再说一说,练习口头表达


这是在培养一种习惯,通常来说,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果会相当有成就感。把书中有趣的环节浓缩成一张图,复述出来,本身就能加强记忆,也可以发现一些遗漏,以后可以补充完善。 当然了,口头表达也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经过一年的精读训练,小书虫比较明显的进步就是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了,但他还不会主动绘制思维导图,一般都是在我的引导下共同完成。


我想,如果以后孩子在读完一本书有更多感触,能够主动使用思维导图了,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吧!我只能潜移默化,静静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你的故事:陪伴孩子阅读中,你有哪些特别的阅读方法和经验,欢迎来小花生网(www.xiaohuasheng.cn)分享!如被微信选用,会有特别感谢!也欢迎加编辑微信(linzi1939)询问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 


相关阅读:


欢迎参加小花生2017年暑假”晒书房“活动:

决心做好暑假阅读,这个专注儿童阅读的App给了我很大帮助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榜单来了、热点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