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陪孩子在英国牛津上学,发现这里也在“拼家长”!

2017-12-09 待兔的守株 小花生网

以前总认为国外小学生教育很轻松,就是快乐教育,真正体会比较后发觉,一样地拼爹也拼妈,在教育子女方面拼金钱,拼才华,拼时间,拼体力,拼陪伴……

本文由花友@待兔的守株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图为叹息桥


在每天陪伴孩子的上学过程中,逐渐对这里的公立小学有所了解,对比孩子国内的上学经历,有一些新鲜发现:


国内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是全方位的,罄其所有购买学区房可见一斑,平时戏称为“拼爹、拼妈”。一个“拼”字道出了父母的焦躁,也凸显了孩子的压力。


以前总认为国外小学生教育很轻松,就是快乐教学,真正体会比较后发觉一样地拼爹也拼妈,在教育子女方面拼金钱,拼才华,拼时间,拼体力,拼陪伴……有点不同的是在日常照料中,外国父亲投注较多时间与精力,而且男人全职带孩子也不少见。


拼经济实力


国外的财力比拼很直接。首先体现在对教育类型的选择上面。一般而言,普通居民的孩子会选择公立小学,而有钱有识人家的孩子会选择上私立小学。


这所牛津著名的私立男生小学,这是它的一个门


英国私立学校每个学年的学费有时候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这还不包括很多私教课程的费用,这使得很多家庭对此望而却步。更别提有些家庭的薪资还没有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可能多子女,可能是一个人工作养家,更是无力承担。


公立小学实施免学费的国民教育,而私立小学则是完全家庭承担教育成本。公立小学的3年级以下每天的午饭免费提供,到了三年级以上则要缴费(每顿2.1镑)。


普通公立小学里教育内容丰富但几乎都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不能完全满足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探索世界与开发孩子潜能的多种需要。而且,社会氛围尤为重视对人体育、音乐、戏剧表演以及美术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当然其中的代价不菲。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你会发现接头流浪汉、乞丐比较流行的乞讨方式都是卖艺,比如他可能是画画,可能是针织,可能是装扮,可能是设计,可能弹唱等。另外,普通百姓基本上都会一种乐器,会表演的人也比较多。随便一个活动,吉他,小提琴,钢琴等都是信手拈来。


这是一所普通公立小学


因此,校外的相关培训市场异常发达,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择资源,几乎你能想到的一切课外活动的培训都有,他们会定期在校内发放相关的广告与杂志,或者直接教练来推荐自己的活动,供家长了解报名。根据不同的师资水平、学生规模等因素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学生可以享受不同的授课质量。普遍比较认可的观点是收费高,服务质量普遍较高。


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家长往往鼓励孩子参与多种形式的兴趣爱好班,也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比赛,科技、音乐、戏剧、舞蹈、绘画、诗歌、手工、体育等,以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激发潜能等,这个对家长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英国小学假期很多,培训机构针对假期设置了不同类型的camp,少则3天,多达2个月等,收费少20镑一天,上百镑的也常见。以户外家长在课外兴趣班上的投资累计起来也是不小的负担。如果子女有更深入的兴趣爱好发展需要,则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持。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做支撑,孩子的很多兴趣活动很难维系,更别提如果多子女的家庭了。 


校外培训班的招生广告


拼爸妈的综合素养


在经济实力之外,家长的综合素养也非常重要。英国家庭非常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人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市中心的公共图书馆,你会发现很多家长在陪伴学龄前的孩子读书,鼓励大一点的孩子借书阅读。


据我观察,在等车,坐车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手捧一本书。阅读、说话与写作密不可分,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英国小学的教育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量。那么指导孩子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体现家长素养水平的差异。在图书馆能看到读故事给孩子听的父母,也有听之任之的溜娃,但地方倒是选的很对。


巴斯书店


拼参加孩子的校园活动


家长比拼的另一个方面还表现在对很多孩子校园活动的参与上。班级有个女生的妈妈是教舞蹈的,身材高大,肌肉结实,在学校和社区开设这样的舞蹈课程,有时候还进入班级带动孩子舞动身体,很有感染力。我曾经在周末看到她在社区的playground上面带领一些父母孩子跳舞,场面非常火爆,动感十足。


班级有个女生的父母擅长乐器,尤其是妈妈。她本身就在教授音乐课程,也是学校家委会(PTA)的重要成员,也是学校每年度的音乐盛世----麦克风之夜(Mic night)主要的组织者、表演者和主持,我们非常欣赏她带来的小号独奏和温馨的主持风格。班级有的家长十分擅长蛋糕制作,学校鼓励孩子在学校摆摊卖蛋糕,也有多种美食分享活动。学校举办的活动精彩纷呈,但是孩子高质量的参与离不开多才多艺,又充满爱心的家长。


拼体力


此外,国外家长还是拼体力。从我的观察与体验看,送孩子是个体力活啊,依我为例,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有家长陪伴。如果住处距离学校较远,孩子又比较小,上学还是比较辛苦的。


在牛津,道路狭窄,最宽的地方大概是双向通行。养车比较昂贵,相当多的家庭是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而自行车是在机动车道路上行驶的,而且骑行者必须具备头盔,车灯以及带有亮条的外套等。家长要送孩子,带上孩子物品,还要带上自己需要的午餐或者物品等去上班,而且很多家庭2-3个孩子。


牛津的狭窄街道


每天早上你都能看到,一个家长骑着自行车,后面可能跟着两个孩子骑着小自行车,或者有几种特殊设计的自行车,家长前面骑着,后面附带一个小自行车。


奇怪设计的“亲子自行车”


或者更小的就附带一个婴儿拖车,上面坐在孩子。但是必须头盔等物品装戴整齐。



有的家庭子女多,最小的还不到上学年龄,于是父母就推着婴儿车送较大的上学,或者背着较小的。要知道,在牛津,阴雨霏霏是比较常见的,骑行者没有办法打伞的,当然行人打伞也很少,主要是这里的雨持续时间都不太长,雨量也不算大,而且有雨的时候风可能也大,一般的伞也抗不了,索性就不打伞。当地人比较习惯的是穿一件防雨外套,这样既防风也防雨。此外就是这里的行人道很狭窄,有时候大约为50c宽的一条小径,仅容两个人相向而行。打伞很不方便,即使有人打伞,也少见大伞,精致小巧的雨伞很多。所以,这里的防雨类外套几乎是人手必备。


班级有个德国妈妈,育有3个儿子,三至五年级各一个,每天早上送三个,为节省成本,他们骑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有点类似国内环卫工人打扫卫生骑的高箱三轮车,只不过后面轿厢设置的比较低矮。设想一下,骑载3个壮实的德国男生,外加他们需要的物品,比如足球鞋,水果盒,水壶等,不平坦的街道,这可不是一般父母都具有的体力呀。不过这个德国妈妈乃是一个形体教练,浑身散发能量,所以so easy!


点击"阅读原文"可与作者直接交流 ...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书开团

周二:真实教育实践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看世界,开视野

周末:新知、观点 & 新书预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