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就回不去了?泰国网红国际学校一年求学总结 ...

小花生网 2021-02-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巴乔爱吃糖 Author 乔妈

带孩子去泰国读国际学校,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花友巴乔妈的总结是:来了一年,回不去了!


乔妈的儿子巴乔,在泰国清迈的一所“网红”国际学校已经就读了一年,相当于国内幼儿园大班毕业的阶段。这段经历,母子两人都感到“心满意足”


这段旅居生活,让矛盾、纠结、焦虑纷纷化解。此时是生活和教育两方面,都得到了供需平衡,这种契合对于我们一家来说刚刚好。不在于选择的是泰国的国际学校,还是欧洲或者澳洲的,而在于我选择了一种自由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按照我们的需求自由组合。


怎么回事呢?她详细描绘了这所学校的理念、课程,以及和国内学校的差异。看完后,我们就能差不多理解了。有心为孩子选择另一条教育道路的朋友,值得一读。


关于去泰国,尤其是清迈读国际学校,近日网易看客还报道过:


泰国的国际教育在亚洲名列前茅,这与泰国历来欢迎外籍人士前去工作、居住不无关系。清迈也是一个外国人口众多的城市,他们的子女需要接受教育,便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国际学校。


目前清迈有15所国际学校,入学没有太高的门槛,幼儿园阶段给钱就能上学,年龄再大一些则要参加考试。这些国际学校,师资主要来自英、美、澳、加等英语国家,课程设置也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无论是适合欧洲还是美加的 IB、AP、A-Level 教制都有得选。” 这意味着,孩子毕业后可以无缝衔接,通往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 


费用相对便宜是吸引中国家长的另一个原因。相比国内一线城市动辄30万一年的高昂学费,泰国的国际学校倒是便宜不少。根据教学质量和校区环境,从一年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普林国际学校是全清迈最好也是收费最高的学校之一,但学费也比国内同水准学校便宜一半。该校400多名学生来自31个国家,毕业生的35%以上能够进入全球前50名的大学求学。


目前,清迈聚集了近千个远赴泰国求学的中国家庭。2019年5月,清迈某国际学校校方给出估算,称该校中国籍学生达30%。清迈的很多国际学校已经开始限制中国学生的数量。对于中国家庭,清迈国际学校的学位也开始“一位难求”。


最好的教育是否就在泰国? 如乔妈所说:“孩子各有不同,教育又怎可能千篇一律?”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本文来源:巴乔爱吃糖


巴乔在清迈一所网红国际学校就读,已整整一年了。


所以今天主要想和大家谈谈,在这所特别的学校里,孩子们每天是怎么过的?读了一年,巴乔咋样了?这种特别的国际教育模式有哪些优劣势?我们一家三口在未来将何去何从?


这期间我和乔爸全程跟踪了巴乔在校的一整天学习生活,同时结合他就读的真实体验,做了这篇总结和探讨。


不过我打算以这个轻松搞笑的 Blossom Day 结业汇报演出为开场。





巴乔在台上的表演,总体算得上是活跃自信的,不过是不是有点夸张过度了?

一颗小谐星默默上线。。。



看了这样的演出,你们会不会和我一样喜欢?


一群孩子在舞台上没有拘束的表演,而偏偏是这样的随意、小小的混乱、突然的走神掉队甚至是忘了自己在哪里,才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样子?




当然,这所学校的吸引人之处,不仅仅在于Blossom Day上,更在它点滴的学校日常里。



1


一天只有四节课

 

巴乔就读的是Y1,也就是咱们的幼儿园大班或者叫幼小衔接班。在英制的教育体系里,幼儿园大班归结到小学,所以小学总共有7年。


Y1总体和K1/K2的幼儿园相比,已经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考评了。


巴乔的美国班主任老师Myra介绍一天的时间安排


8:00 到校


基本上每天8点开始陆陆续续到学校了,孩子们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扔下书包在活动区里面各种疯狂。



8:30 升国旗唱国歌


这个仪式不仅仅是像咱们只有周一举行,而是每天都需要。爱国教育哪里都不容松懈,哈哈。



9:00 英语课


在这所学校,英语课和泰语课都会分成两个级别的班。


非英语母语水平,英语初级水平在加强训练班,叫ESL。英语母语水平的孩子们在普通班。课程内容和深度是所有不同的。


巴乔的第一年英语课都是加强训练班上的,全班17人左右,有大概7-8个孩子一起在加强训练班。


这学期末对他进行了评估,Y2的新学期他会继续留在ESL。



10:00 零食时间


每天两次的吃吃喝喝的时间。大家席地而坐,自在的不得了。


巴乔每次都不够吃,总是要去再加




10:20 泰语课


泰语课也是一样,巴乔也要去加强训练班(TSL)去上课,泰语级别高的孩子们留在本班级上课。


排队去上TSL泰语课




11:20 数学课


Y1的数学课,还是停留在非常基础的阶段。


第一学期是认识简单的数字,用英语、泰语双语言念出1-100,还有培养时间意识。


第二学期开始有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大于小于等于这一类的接触。



12:20 午餐


各个年级的午餐时间会错开,所以整个餐厅里不会太拥挤。我们采访这一天刚好是素食日,午餐是乌冬面和蔬菜沙拉等等。孩子们都是自己拿餐具排队盛食物,吃完之后自己去清洗擦拭。


竹子餐厅


孩子们自己领餐具


按需领餐


每一个孩子都会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饭后自己清洗


13:10 科学等融合课程


这个课程涉猎的范围比较广,参观当日的学习内容是生态链,用泰语授课。这所学校为了保证英语+泰语的同步学习,语言课外的其他学科,英语和泰语轮周授课。


不过科学课之前孩子们一般都会打坐一会,因为没有午觉时间,这十分钟算是一种状态的调整和休息。


每天十分钟的打坐冥想时间


小朋友担当主角的生物链分享



14:10 零食时间


14:30 科学等融合课程


零食时间回来,就是孩子们动手操作,实践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15:00 准备放学


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有趣而丰富的完成了,即便是在这里就读了一年,回忆起这些照片和过程,自己还是掩饰不住的喜欢。


然而,排除掉很多外在的“诱惑”,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一些落地真实的部分,更全面客观的分辨它是否是你需要的学校。




2


没有教科书,

一节课只讲一个词


国际学校一般是没有统一的教材的,就比如清迈的十几所国际学校,每一所使用的小学教材都不可能是相同的。


即便是同一所学校相同的年纪,英语、泰语每个孩子的水平是不同的,教材和作业也都不同,基本是老师量身定做的。



我们学校的也一样,而且看起来仿佛更加的随意一些。



虽然没有统一的教材要求,但是教学大纲课程要求还是有的。


老师在专业的教育网站上下载教学资料,有时候是不同的孩子选择不同的资料,拥有属于自己的进度;而有一些则是全班同步进行。


对于国际学校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而言,语言、数学都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如果一概而论的去使用相同的教材,对他们来说也确实不妥。


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很有趣,在国内的传统教育和国外的国际教育两种模式下,竟然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


国内是按照教材来施行教育。而在这里,是以不同的个体和才能程度,实施因人而异的教育。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


我和乔爸曾经完整的在学校里跟进过一天,无论是泰语课、数学课还是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得出一个结论是:一堂课只讲一件事。


我仅拿泰语课为例,其他课也都是遵循相同的节奏和方式。


这几天的泰语课,讲的是一些比较基本的小动物。比如猪、猫等,这节课讲的是狗。我们来看看这40-50分钟是如何拆解的。



首先,老师介绍狗的图片和发音规则,然后介绍一下狗是如何写的,这个过程大概占用了10-15分钟左右。



基础学习完成后,老师会给孩子们演示,一只小狗狗的手工品是如何制作的,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这个大概需要5-10分钟。

当然你也没有看错,泰语课上只有10个孩子左右,但是却配备了一个主讲老师,一个辅助教师,一共两个人来完成授课。




剩下的15-20分钟,孩子们自己选择小组进行动手操作。


这个动手小组,一般有三种类型。三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去让孩子们深入的运用今日所学。比如用纸壳制作狗狗,用彩笔画狗狗,做一些小游戏和狗狗有关。





课堂的最后10分钟,就是老师带着孩子们重温今日所学,提问、互动甚至是一些团队小游戏,来结束整个课程。


无论是从教材还是授课方式来看,这种教育模式对于追求高速高效的家长来说,确实不适合。喜欢的会称它为个性化,而喜欢的会说它不够标准、不够正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家长会在幼儿园结束后纷纷撤离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我这种相对随性的父母来说是接受的,巴乔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仅是用了脑袋,而是整个身体被调动起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也许节奏确实很慢,但是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了理解,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全速前进。



3


没有分数的成绩单

 

每学期中期和末期,学校都会发一个report到各个家长的邮箱,是关于孩子在各个学科的基本评估。


这个评估是长这个样子的。



这是巴乔2学期学习结束后的评估结果,最初入学的时候基本全是T+B。


没有分数,只有B/D/M三个标准。


T = Target 
B = Beginning
D = Developing
M = Mastering 

E = Exceeding


Y2-Y7小学阶段,评估方式也是大同小异。


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每天作业只需要10分钟便可完成。同时不定期在网上做一些老师布置的learning A-Z的阅读任务。全校的孩子们都开通了Raz A-Z的账户,老师为每一个孩子布置阅读任务,有时候是网络完成,有时候是借阅实物读物的方式。从未强制执行,基本靠家长和孩子的自主性。


这种评估方式本身是充满争议的。


对于习惯传统教育、传统成绩评估量化、注重升学率的家长,确实不适合我们上的学校。有些人会认为这个评估过于粗糙,不够具体不够全面细致。这种不以成绩、分数为目的的考核方式,总是让人感到不安。


而且这所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升中学、高中、申请大学的经验,对大学申请成功率和名校清单,也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坦白讲,这条教育之路对于这所学校的所有人来说也是一种摸索和尝试。那么必然有很多父母不愿承担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转学或者回国也很正常。



4


课外辅导班尤其多,

越“没用”的,越招人喜欢

 

每学期伊始,学校都会发布这学期的兴趣班清单。数学、阅读、芭蕾舞、街舞、绘画、足球、尤克里里、游泳等等。


有趣的是,越正经对成绩越有帮助的兴趣班,越少人报名。那些特别“没用”的,总是瞬间便满了。大家也开玩笑着说,“咱学校的家长是有多不求上进!”


我们好像习惯了在各个方面给孩子争个高下,论个高低,求个效果速成。但是这所学校的兴趣班和你想象的肯定不同。


这里面的教师,往往是一些有相关兴趣爱好的家长或者兼职人员,并不是什么技艺高超的专业选手。


兴趣班的过程也延续了随性、慢节奏的风格,甚至一学期下来你也感受不到孩子们的明显进步。


所以希望在兴趣班上快速收割,明显见效的家长们,到这里也一定会让你失望的。


对于兴趣班的事情,我在巴乔三四岁的时候也焦虑过。但他反弹比较严重,所以我就停止了强迫行为。那几年自己的心态不够好,和巴乔的亲子关系也总是处于激烈和僵化状态,一时也没有找到有效出口。


坦白讲,我是非常非常庆幸自己走了出来。


因为有些东西,你在不对的时间强求不来,而时间到了,他们会自己找上门。到了6岁,他主动要求绘画、尤克里里、街舞、足球和钢琴。


每周四放学参加学校的尤克里里兴趣班,回到家乔爸也会和他一起看视频自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为给他一个简单、有趣、没有压力的音乐环境。



周末去踢足球和跳街舞,他喜欢,就听从他的安排。



画画是唯一让这只小猴子可以静下来的事情。


我没有给他报班,平时在家想起来就随便画。愿意表达愿意动笔,就是此时最好的状态,而技艺技法对他来说还为时尚早。



这是他让我当模特,第一次临摹我的侧颜,刷刷刷5分钟,出来了一个让我吓一跳的作品。




5


午觉是个什么东西?

每天只有“玩玩玩”

 

幼儿园中班开始,这所学校就没有午睡安排了。


不少国内家长来参观幼儿园时,一直在问床在哪?没有床孩子在哪睡觉呢?肯定的告诉大家,床是没有的,如果一定要睡,那就只有水泥地了。


不过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孩子们很少有机会犯困。任何两节课的间歇时间,上午、下午的点心时间,午餐后的休息时间,还是放学后自由的活动时间,全都都可以在户外自由活动。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在这里上学一段时间,会相比其他学校或者国内的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体能。


自由活动都玩什么?


户外的活动区域是全开放的,所以幼儿园各个年级的孩子们混龄互动。挖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



荡秋千的技能也是水涨船高。



这个竹架子,已经是社交中心了。



此图片来源于丸伴摄影师小胖。年龄小一些孩子所在的户外活动区,危险系数也会相应低一些。但是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力,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方式。



爱爬的孩子,哪里都是他们的乐园。



即便不想出去,室内的各个角落都是自由开放的。



这样户外大范围长时间运动的方式,某种程度代表着高风险性,孩子会有更高的受伤几率,那么对这方面尤为介意的家长显然就不适合。


对巴乔而言,这所学校是合适的。


他一直属于强精力过剩的类型,4岁多久开始没有了午觉的需求,曾经因为在国内幼儿园被强行要求午休,而不开心很久。


所以在这里,他过多的精力得到了有效的消耗,也满足了他爱动、无拘束的个性,曾经不爱吃饭的挑食鬼变成了现在饭量和我一样多的大胃王,以前折腾到深夜也不睡觉的爱闹鬼,变成了9点倒下秒睡的小天使。


对于磕碰、受伤,我一直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们不断寻找界限、扩大安全区的过程。


所以这所学校暂时看是适合我们一家的。



6


为什么我们回不去了?


我们上的这所学校,是否适合你,从上面的几点来看大家应该也能有个大概了。那我现在就来聊聊大家都很关心的我们未来的规划。


巴乔之前计划的小学阶段是去芬兰,但是由于签证的等待期比较长,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下一学期我们还会在这里继续就读。未来看缘分,芬兰、西班牙、意大利、澳洲、加拿大都有可能是我们的下一站。


大家会问为什么不回国?因为毕竟有很多人来过,还是回去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一切是我想要的,而且我们具备一直走下去客观条件。对于我们一家三口,此时的生活、教育方面投入产出比更高,所以我选择继续走下去。


曾经之所以矛盾、焦虑,到后来不愿牺牲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换取高额学区房,再到对国内民办教育不够满意,从而去探索全然不同的出路,根源其实是想给孩子的,一直给不了;能给的,你又不想要。


所以我庆幸自己走出来了。两年的旅居生活,让矛盾、纠结、焦虑纷纷化解。此时是生活和教育两方面,都得到了供需平衡,这种契合对于我们一家来说刚刚好。


不在于选择的是泰国的国际学校,还是欧洲或者澳洲的,而在于我选择了一种自由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按照我们的需求自由组合。


此时我需要给他宽松的环境,那我就选现在的学校这种类型的;过几年按照自然发展规律,他或许需要更加紧凑和高速的运转模式,那我也会跟上他的脚步。在这条自由组合教育的路上,很多都可以变,但是唯独一些关乎孩子一生的黄金品质不能变。


  • 针对巴乔个体特性永无止境的探寻,找到能让他发光发热的那个最珍贵的东西,并给予他全力的支持。


  • 好胜好强的心容易获得,但在不擅长的领域挫败和自卑的时候,如何重拾信念才是我更在乎的。


  • 获取知识本身并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学习路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永远保持好奇探索的那颗心。


这是我最看重的三个方向,其实它们是以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去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而那些黄金品质比如自信、坚强、好奇心、创造力、不怕失败可以随之衍生。


学校和教育,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载体,是实现这些方式方法的工具,但绝不会是我孤注一掷的全部。阶段性不适合的载体和工具,换掉就好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内核,我却一定要坚守住。


其实现在想给孩子们国际教育的家长,也一样在给孩子的教育做自由组合。


早期东南亚作为跳板,中期欧美作为过渡,最终大学自由选择,是很多在泰国国际学校就读小学的家长们的普遍选择。


还有一类家长选择东南亚就读幼儿园作为轻度体验,再决定是否继续停留或者回国继续传统教育,这也未尝不可。


孩子各有不同,教育又怎可能千篇一律?适合大多数人的,并一定适合每个人。

而反过来一样,适合我的也不一定适合你们。


当我的主要矛盾得到化解后,所谓的中文学习、文化认同这种次要矛盾,并不会干扰我的决定,只是想法设法弥补就好了。大家只需专注的找到主要矛盾。


还是那句老话,无论怎么选,适合自己的就最好。别人的再好,也只是别人的。不要盲目追随,也无需全部照搬。没必要追求所谓的完美,何必让自己如此疲惫。


你的故事


孩子的教育之路,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你做出过什么不寻常的选择?欢迎来小花生网(www.xiaohuasheng.cn)分享你们的故事哦!被公众号选用,会有特别感谢!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美好生活画报、热点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