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短二十天,9岁儿子花式阅读了这套初章书后,开始自编英文侦探故事!

福星妈妈 小花生网 2023-05-17

之前我写过关于《神奇树屋》精读的经验这一篇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从泛读《A to Z 神秘案件》到自编侦探故事的花式读法


本文由花友@福星妈妈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先来说说这套书。“A to Z 神秘案件”系列是美国经典儿童侦探小说系列,该系列共有26本,作者罗恩·罗伊巧妙地用26个英文字母为每一本书命名。故事围绕三个聪明机智、极具个性的小侦探丁丁、乔希和露丝展开。他们通过思考、调查、研究和推理,成功破解了一桩桩神秘莫测的案件。


之所以选这套书来泛读,原因有三:

1. 靠口碑推荐。

混迹小花生这么久,精华帖学习了那么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花友的口碑是可以信赖的。这套书,故事以侦探为主题,情节引人入胜,跌宕曲折,人物心理描写得细致入微。故事结尾常常出人意料,让人大呼过瘾,对于喜爱侦探小说的孩子们来说,这套书再合适不过。

2. 靠初读体会。

作者设计巧妙,能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利用26个字母的童趣,编排了26个有趣的故事。我事先翻阅了第一本,觉得故事贴近生活,易于孩子理解。另外,每本小说篇幅适中, 5000-10000字数。语言以日常对话为主,文字简单生动且规范。不论是从词汇难度以及词汇量来说,还是从AR值3-4来看,都非常适合小学生做自主阅读。 

3. 靠时间考量。

精读需要细致地讲解,必定耗费更多的时间。前期通过《神奇树屋》前14本的精读,儿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后14本也顺利完成了自主阅读。这套书完全可以采用泛读的方式,巩固阅读技巧和提高阅读速度。时间可以节省出来,效率可以提高上去。


既然选择A to Z来泛读,肯定不同于之前《神奇树屋》精读的方式,所以在这套书的处理上,没有字词句的具体讲解和抄写,也没有语法知识的教授,更没有故事背景的介绍和拓展,完全放手给孩子自主阅读。

但这绝不意味着儿子匆匆看一遍就过,囫囵吞枣,草草了事。我惊喜地发现,儿子读一本就有一本的收获,英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花式读法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AR测试 ,自我检测

一天一本,一天一测。测试结果全对的不少,错三个以上的也有。


个人觉得,AR测试可以作为老母亲的甩手神器,让孩子自主阅读,自我检测,非常便捷。


但是,AR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字词句等细节的掌握。明显感觉测试中,测故事情节的 Quiz 相比测词汇的 Quiz 要简单一些,更容易全对。因为毕竟一些单词的不理解或者非准确理解并不影响故事的整体理解。但有时候儿子也会抱怨某本书看得信心满满,却没有测试到全对,分析原因是个别故事情节题目设计得太细了。 


二、思维导图,清晰脉络

思维导图的最大好处,在于它能够让故事的脉络清晰,简洁明了。


我们并不拘泥于思维导图的构图形式,管它是圆圈状,还是气泡状,还是树枝状,只是随意地写写画画,将故事串联起来就好。


然后让儿子尽可能地进行口头表达,可以整个故事按情节发展来说,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来讲。

三、地图绘制,遵从兴趣

儿子从小对城市地图和公共交通特别感兴趣。学前对数字的极度敏感、汉字识字量大、写字下笔老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归纳、注意力能保持长时间高度集中等等优势都得益于这个痴迷的爱好。

这套书每一本的最前面都有一张地图,供读者查阅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本书中故事发生的场所,这一点正好对上儿子的兴趣点,研究地图绝对不容错过。 


四、字母趣乐,自然拼读

这套书最大的亮点就是作者巧妙地用26个英文字母为每一本书命名。每个字母又代表一个词,而这个词又与故事情节相关联。比如:A is for Absent. B is for Big Bucks. C is for Confusion. 每个字母的编排都贴近故事内容。


系列书的精华怎能错过?这样读一遍,忍不住又顺带着重温一遍自然拼读,仿佛又回到了儿子学 A is for apple. B is for bee. C is for cake. 的幼儿时代。


五、图文配对,形象生动

这套书真的很用心,每一本的前页都有一幅插图,和故事情节相关联,比如这本是讲空信封的,插图就是一枚邮票。


不仅是前页,书中每一个右页的右上角,都有一幅一样的缩小的插图。


儿子将这些插图画在纸上,在对应上一本本书名,图文配对,形象生动,牢牢记住了每一个侦探故事的情节,挺有意思。


六、人物介绍,印象深刻

小说以 Green Lawn 为故事背景,在 Green Lawn 有商店、学校、咖啡馆、餐馆等一系列生活场所。

将故事中出现的小镇人物记录下来,每读完一本就加深一次印象。虽然不是所有的配角人物都出现在每一本书中,但毕竟系列书有26本呢,每本侦探故事里或多或少都会和 Green Lawn 的这些人打交道。


七、故事简介,练习写作

儿子每看完一本,都觉得很有意思,忍不住和我分享故事简介。于是口述给我听,哔哩吧啦了一堆,特别希望我也有时间读一读。

听着儿子介绍得不错,于是我得寸进尺,建议他将书的导语写下来,理由是这样更能吸引到我。


虽然称不上是读后感,充其量只能算个简单的故事导语,但是阅读的同时能够进行思维整合、归纳梳理,又能练习英文写作,也是一箭双雕了。


最重要的是,儿子对我的建议特别感兴趣,我也很配合地被导语吸引了去读故事,这样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八、小说创编,意犹未尽

每天一本,读着读着,常规的口头表达讲片段、吧啦故事概要、书写故事导语已经不能满足儿子。终于有一天他提出,自己可以写一个侦探故事,并取名叫《The Valuable Vase》。

小朋友干劲十足,说写就写,还设计了故事发生的小镇,画了小镇地图,一副编侦探小说的架势。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点也不累,事实是还真享受。


看着儿子的认真劲,我想起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是比别人会写作,而是比别人更有表达的欲望。惊喜的是,我竟然在儿子身上看到了这样的强烈欲望。



从泛读《A to Z 神秘案件》,到自编侦探故事,短短二十天的进步,真的很意外。

一定是侦探主题和孩子的味口,一定是内页地图投孩子的兴趣,一定是破案故事激发了孩子的想象,一定是阅读提高了孩子的英文表达水平,一定是……

这个超长的假期,一套《神奇树屋》精读,一套《A to Z 神秘案件》泛读,收获是喜悦的,进步是看得见的。快开学了,再接再厉吧!

点击“阅读原文”,与作者交流...

相关阅读:
喜欢这篇,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