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路玩到初二, 中考全班第一! 新闻系老妈“深度报道”娃的三年生活!

自然的孩子 小花生网 2024-05-03


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于花友@自然的孩子,她是一位大学新闻学老师,孩子今年参加中考,取得了741的高分(满分760分)全班第一名,是咱们里的学霸娃。花友们羡慕、祝贺,还希望她分享娃的初中生活,给大家一些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由花友 @自然的孩子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看见小溪发布征文#花生娃上初中啦,加油!#,不觉哑然失笑,不知不觉间,又要变成过来人。


我等“老花生”(  “老花友”),怀中抱着的可是个大个花生仁儿(花友的孩子)了。可仍然还混迹于此,实在是一种牵挂,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诸多花友相伴,让许多时间变得没那么漫长,也没那么煎熬。


分数听上去不低,但对于理想的高中,仍然是命悬一线。这三年的喜怒哀乐,故事多多,尽数在花生的这个小院子里,大家可随意翻看采撷。收官之际,把初中种种,捋顺捋顺,给大家就我们的经历,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不排名,初中大排榜,得尽快适应


不知诸君所在地区怎样,我们这东北大省的省会城市,小学也是素质教育,玩儿得也是不亦乐乎。考试从来不排名,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学校是个什么位置。


到了初中,开学不久就先来一场考试,美其名曰“摸底”。然后,就是一场“ 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大排榜。那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酸爽感觉,那种“当头棒喝”的滋味,真是难以言表。心理和行为上都要尽快适应、调整。



当家长的,一定要表面平静,无论你娃考成啥样,都要表扬、肯定,毕竟之前不知道娃啥样,娃自己大概也不太晓得,当然除非你所在的地区和学校从小学就已经排榜。


先说这次摸底考试本身。这次考试是对孩子小学学习成果一次检验和呈现,不是新内容,不涉及复习,确确实实是摸底。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小学,接受的教学水平不同,学校想要摸底,大概也出于这些考虑。因为阳光分班,究竟学苗的水平如何,老师们也正好趁此考察个清楚,如是,一次考试大概就会知道班上同学的基本情况,也好因材施教。


摸到啥底是啥底,不用纠结,也不用烦恼。趁此机会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这个战场你家战士究竟是个什么装备,什么水平。然后掂量掂量,计划计划,看看从哪里上点儿弹药,增加补给。


有些孩子小学时很优秀,比如参加活动多,或者家长和老师沟通得好,孩子有老师额外的关注,在班级有很强的存在感的。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及时清零,告诉孩子此前的成绩和关注代表过去,做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准备。


不要让孩子在考试前盲目乐观,避免在初中的第一次考试中受到打击,一蹶不振或者心理失衡。丫头他们班入学未考试前,很有一些带着班干部特点的学生,有着很强烈的优越感,但是成绩并不能打,在考试中失利后,特别不能接受,心理失衡,不但成绩上不来,还影响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特别可怕。



初中不再像小学时,可以通过活动展示自己,差不多就是成绩导向,这个转变,让一些小学时受宠的孩子很难接受,会出现心理上的波动,虽然也很正常,但合并青春期的时候,就会显得不可理喻和难以控制。女儿班上有一个这样的孩子,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三方头疼,有些行为还带着很强的攻击性和不可控性,十分危险。所以,上初中前,务必给孩子打心理预防针。


总之,心理上,不要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行为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式、计划和安排。


二、初中生学习安排怎么做?兴趣爱好能兼顾吗?


上了初中,学习节奏讲究一个张弛有度,疏密相间。


先说课外辅导机构的安排。


我们在参加辅导前考虑了两个问题:参加课外辅导是心病还是真实的需要?我们看见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周边的辅导班上课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有一点慌张。这是一种气氛,人人都在学习,在提前学习,而你好像还在家里横晃。


尤其是上课的时候看上去大家都会,考试的时候大家貌似都很轻松,这会产生一种氛围的压迫感。我们的辅导班其实有迫于压力的成分。


丫头觉得有些心慌。心病那就心药医,我们在初一上了一半的时候,到外面找了辅导机构,开始上数学。其实,很大程度不是在校学习得不好,而是担心自己会落下的心态让心里不踏实。


发现孩子与辅导班的水平不能匹配时,建议重新选择,根据真实需要去选择和学习。一对一是一种选择,但确实需要金钱的助力。选择辅导班之前,还要对孩子的水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每次我在学校门口看到发辅导班传单的大妈兜售课程,用低廉的价格与冗长的补课时间作为招徕的手段,真是满心的不安。在惜时如金的当下,便宜的课不一定是不好的老师不好的课程,但时间有限,如果不好,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啊。所以就是送孩子去上课,也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尽量精准匹配。


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学校周边的辅导班有许多请的就是课内的老师,我刻意回避了这一点。当时对于辅导的心态考虑了3点:


  • 取其对孩子的心理安抚作用;

  • 想要点新鲜感;

  • 对于冉冉升起的某思的升级打怪体系很感兴趣,入门考试对孩子是个激励,一段学习之后的升班体验也鼓励她可以向前。


课内老师辅导班的弊端在于,因为初中经常考试排榜,周期基本上就是周考、月考、期中考、周考、月考、期末考。课内班的辅导课,经常会有老师讲周考,甚至月考的题目,这种无形的不公平,曾经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实际上,到了大考,没有老师的考前辅导与讲解,全靠无利益的课外机构平时的训练与积累,倒是让孩子可以毫无压力地在大考中稳定发挥,基本上去除了考试的水分,减少了波动。


心病祛除是初上课外辅导的第一大作用。某思的数学渐入佳境,一般性的学习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在老师的提醒下及时参加升班考试,转入上一班型。对于孩子来说,某思的考试就是一种阶段性学习的检验,且无压力。  
 

是否要提前学习,还是有针对性地补习缺漏?  
 

一般辅导机构的常规打法就是:假期学新课,开学同步巩固,考试前刷题。对于丫头来说,基本上跟着这个打法走。但我们第一次去上假期的数学课时,我为了了解上课的方式和流程,曾经坐在后面听过几次课。我深深地记得,老师进到教室里来问同学的第一句话:你们学的是第几遍啊?


彼时,我和丫头兴高采烈地来提前学习,觉得自己也算是占得先机。没想到当头棒喝,原来班上已经有同学上过一轮,此番是来听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确实有学生在回应,不是初学。我和小丫回家以后,不禁有些凛然。


我记得娘俩聊到这儿,按下心惊不表,就说这一遍,学它个明白,咱们就是赚到!两个打不死的小强在深夜里的相互鼓励,显得弥足珍贵。这个用效率争取到时间的激励,十分有效。我们不需要翻来覆去地滚动学习,就抓住初学的这一遍,印象深,别留空白,课内之前就先解决遇到的问题,等课内时再来一遍,足矣。


我们没有一对一的补习,没有一门课找几个补习班的轮盘战。我们只是从头到尾的跟了一个辅导班,看老师的教学,看自己的时间,看自己的需要,把握自己的节奏。一直到初三,丫头都在这个节奏里,并在这个节奏里提高效率,为自己争取了许多其他的时间。就上这一遍的课,上好,上透。不需要额外的时间与精力。给妈妈省钱,给自己争取到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及时调整,不落下,少遗漏,保持学习状态,稳中有升,效果很好。


但如果孩子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有明显的缺漏,还是应该放慢脚步,先夯实基础,再谋前行,否则错漏越攒越多,成绩不见提高,反而会积重难返,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小,越来越被动,跟班学习的进度变成了障碍,如此,所谓辅导基本上就是无效的,有限的时间被消磨殆尽。很多家长想不明白或者干脆不想,把孩子送进补课班就不闻不问,只是觉得钱花了,你还学不好,对得起孩子了,但实际上对孩子的不了解,这种主动付出也变成了无用功。


兴趣与爱好,不太需要我的参与和安排。


如此,在学习按部就班地铺开,并良性循环的时候,自然可以顺势插入以前的兴趣、爱好。其实,这个事情不太需要家长的参与,孩子提高效率,自然会见缝插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做家长的只要在孩子保证完成课内之后,把时间放手让渡给孩子就好。虽然我也挣扎过,但其实经常是反对无效,而且会适得其反地起反作用,激怒孩子,影响亲子关系。


如是,我们在初一时上了半个学期的钢琴,初二转学了心仪的吉他,初一初二的周末尽可能地保证打一次乒乓球。班会会准备PPT,演讲稿,串讲词,有时候我也会上手帮忙。她会自己画班报,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作文比赛,各种参与和折腾,我记得我抱怨她每次都被摊派做这些事,但丫头乐得参与,我也就乖乖闭嘴,看看能不能给打个外围,助助阵什么的,不过经常被嫌弃,也就退居幕后,乐得自在。



说实话,作为家长还是经常会不那么自在,因为她还在这个期间看了800多集的海贼王,看了复联的全套电影,刷了英剧、美剧,各种日漫、美漫,当然也看了许多小说,有自己喜欢的网站,在上面搞各种不可言说的小创作。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做的,但是她都做了,也没耽误学习。


我其实不喜欢结果导向,但是,回过头来看她的过程,也算是轨迹流畅,很多彩,不苍白。


三、家校沟通很重要


因为小高时碰到不良老师,给我和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因此,初中时多少注意了一些与老师的关系,在几次接触中,感受到老师的宽厚,认可她对孩子的教导,整个初中生活跟老师的相处是自己喜欢的舒服的方式。


我会去给老师帮忙,在老师需要的时候。初一初二还是会有各种琐事,比如运动会、联欢会会请家长参与帮忙布置会场,会要购置各种乱七八糟的小东西,服装,材料等等。周考之后,有时候会帮忙排名。学校收材料费时,还会有家长帮忙齐钱。



需要出力的时候,我有时间就去参加,没有刻意去挤时间。帮助采买和布置会场,就是力所能及的事。


我最常帮的忙是——看自习!因为看自习,我认识了全班每一个同学。本来就是老师,带着一张不怒自威的脸孔,在讲台前一站,尽量少说话,避免跟孩子们太过熟悉。


不过,作为家长,我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我很珍惜,每次老师开完会或者事后就孩子情况的沟通。毕竟孩子一大天都在学校里,老师比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学校老师那里得到的反馈是来自孩子以外的一种声音和评价。



这种日常的沟通与积累,让家长和老师相互了解情况,比较容易在双方的头脑里建立起一个对孩子的客观评价。这样也让彼此了解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不同教育方法、理念和目标。有时候也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一场博弈。


比如:早恋的问题。


关于早恋,还是家长和老师如临大敌的事情。虽然自己也经历过年少轻狂,可是到了自己教育小娃娃的时候,还是觉得心乱如麻,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尤其是当时赶上母亲新丧之后,父亲大病亟需手术之时,孩子会在这样的时候出现这个问题,和我无暇顾及她有一定的关系。但确实分身乏术。


此时,全靠老师力挽狂澜。不过,老师比较有经验,她告诉我稳住情绪,不要过激处理,对孩子以疏导为主,在学校有老师把握情况,孩子回家有接送,允许孩子们联系,但避免频繁接触,家长与老师就是暗中注意与观察。孩子们年纪比较小,不是真正的恋爱,不要大惊小怪,但也不要疾言厉色,避免激化和起到反作用。


很感谢老师在这个事情上淡然地处理方式。孩子们既没有彼此伤害,也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个小插曲就这样腐草化萤般的过去了。




这三年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感兴趣的花友们,请移步我的小花生,青春期系列故事,记录了初一初二时的各种问题:关于手机,关于同学关系,关于家长的焦虑,不知不觉记了很多。


那些生过的气,那些流过的泪,那些笑声,你都可以翻看翻看,有个心理准备。再天使的宝贝,也有脸着地、踩到屎、尖酸刻薄、一意孤行,反正是很恶魔,让人七窍生烟的时候。


但那些七窍生过的烟,现在都成了过眼云烟。初三的这一年碰到疫情,有延宕,有努力,有考量,有取舍,有焦虑,有释然,有遗憾,有幸运,但我们都还在,无论怎样,都在和世界一起运转,所以,就算是有一些委屈和不平,只要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就要心怀希望地走下去。


只要我们,健康、安好,就欢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与作者交流...

相关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