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万点赞, 一位清华妈妈的“鸡”娃之道:名校毕业的父母会希望孩子上什么学校?

檩子 小花生网 2024-04-03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热门讨论。知乎最近有个帖子,热度很高:一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他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什么学校呢?



回答有9百多条,翻了翻前面的高赞回答,很有意思。几个发现:


貌似不少自身毕业于清北复交的家长,孩子教育上反而走的是“偏佛系路线”…


网友@进击的steve,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现代应用物理系


高考前问过他对我有啥要求,他说:看你能上哪个大学呗,实在不行读个大专也很不错啊,现在社会上很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大专生呢(他认真的)。

高考过后,我的分数比较尴尬,读不了省内的985,要读好学校只能出省,这个时候爸爸过来,说他特别想给我报一所他认为特别好特别适合我的学校。他居然说:我想给你报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康复。理由很简单: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国家队中超那些康复师工资高得不得了呢,还很轻松还免费随团出国。


网友@Deciny,老爸高中常年年级第一,被保送去了清华学材料,一路读完了博士:


我今年刚高考完,现在就读于北方某中流985。我爸妈对我算是放养型教育,平时对我的成绩一向不怎么过问。

我的高中过得蛮轻松,就是到了高三也没晚于过十二点睡觉。三年手机都在我自己手里随便玩,星没少追,小说没少看,各大社交软件也没少刷。

我爸对我仍然是“路你自己随便走,我就负责看着你别太出格”的态度。他之前跟我提过一个“二八理论”,大意就是,无论在何种环境,我不要求你去做那前1%,前5%,但你一定要努力达到前20%。

我算是一直践行着他这个要求,也没超额完成任务,初中整个年级90个人我排十来名,高三理科四百多个人我排六七十。至于希望我去什么学校?他希望我去我自己选择的学校。

网友@Miranda Ling


我是北大本硕,我老公是北大本硕博,我俩的一致看法就是家族智商是均值回归的,因此不存在什么我俩读了top 2,对孩子就要有很大的期望,比如学校不能比爸爸妈妈差之类的。

我俩对孩子的期待就是未来能有个一技之长养活自己,能有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快快乐乐地活着就很好了。

编者:什么叫家族智商均值回归?点击复习这篇:文科学霸妈+理科学霸爸:  我俩的基因拔河,把娃拉到了一个相对平庸的地带 ...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孩子继承自己的“清北衣钵”,有很大的憧憬…


一位匿名用户,自己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清华大学读的,她坦言,还是希望孩子“继承衣钵”读清北,不是虚荣,而是希望孩子能待在很好的学习氛围,她说:


作为三清老母亲,还是希望孩子能成为麻麻的校友,再不济去隔壁也行。虽然很多校友会开心的说,希望孩子开心,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素质教育,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但如果仅仅说希望,我还是愿意,未来他也能坐在老馆的大窗户下自习,吃过香锅和肘子,被月光散步虐过,看过主干道上的春复秋来。

不是因为老母亲的虚荣,而是希望孩子在三观成型的时候,能活在一个更加充满希望与未来的地方,和有梦想与斗志的人为友,尽力寻找的人生的意义以抵抗人生的虚无。

因为,在中国,多数人的三观其实是在大学才定型,而作为群居的生物,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更不可能在遗世独立的环境中形成健全的三观。


网友@DREAMER


父亲是清华电子工程系的,我今年高考,高考前一周他还把他校庆定制的二校门特意拿出来摆在了我的书桌前激励我。他一直很希望我能够考上清华,但也没有给我很大的压力,平时他不怎么管我学习,主要靠自己的努力。

但是,最后还是几分之差和清华失之交臂,没能成为他的直系学妹大概会成为一生中很大的一个遗憾吧。

我现在在浙大学着和他一样的专业,虽说浙大也是好学校,但这18年的情结总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现在一提到清华还是很心痛,心理压力真的非常大。步入大学也将近3个月了,我只能尝试着慢慢去与自己和解,无论怎样,无论在哪,我都一定要努力,未来不辜负他的期望。



这么多回答里,有一个回答点赞数远远高于其他,达到4万多。我通读了全文,得到作者同意后,把她的回答搬了过来…


网友@快乐菜鸡 ,来自单亲家庭,妈妈是从河南(2020年本一录取率8%)考到清华大学的,在作者的描述里,她的老妈是家长里的一股“清流”,作者最后毕业于一所普通的985学校,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欣赏与关爱 ... 咱们体会下:


以下是回答全文

文末有投票,表达你观感

不要忘了参加哦~


4万点赞,一位清华妈妈的“育儿之道” ...


不得不吹一下我妈这个平平无奇省事小天才


我妈清华毕业的,对我没提过要求。


当年我高考出成绩之后我妈惊喜万分:“天呐,比一本线高这么多!你是不是能上985啊!”。确实能上985,但也就是个985了。我妈心态真的好,一点没嫌弃我考得不如她。


当然,关于我妈为何这样惊喜,主要是因为和她周围的同龄人比起来,她这个孩子养的可真是太省事了。


作为一名拥有清华学历、各种优质资源唾手可得的北京家长,我妈没买学区房,初高中也没给我钻名校。




当她的同事/同学的孩子们背着小书包往来于清华附、人大附、四中、八中,这些人均985的名中小学之间的时候,我被我妈一个顺手丢进了一所一本率才50%的私立学校,而且由于签约了小学到高中的直升班,我的小升初和中考都只是走了个过场,浑浑噩噩的就上了高中。

2020年全国各地一本率:北京第一,45.87%


要问我妈此举暗藏了什么玄机,她一定会如实回答你:图省事儿。不愧是清华毕业生,追求省事儿就能得到省事儿。不像我,追求省事儿就只能得到解决不完的烂摊子。


我妈对我的学习一直管的比较少,周末我可以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打游戏就打游戏,但是初中之后该做的家务必须做。


是的,我家根本不存在什么“你就管好你的学习,其他的不用你管”,或是“宝贝学习辛苦了,妈给你切了水果”这种全国通用话术,只有“今天你选做饭还是洗碗、扫地还是拖地?”“你吃苹果么?吃的话顺便给我也洗一个”这样魔鬼的语言…


但是管的少也不是不管,我觉得我妈很会抓大放小,四两拨千斤。我从小到大总共只上过两次课外补习班。一次是小学,一次是高三。


小学的时候我成绩不好,尤其英语特别差,上课根本听不懂。我妈花重金给我报了英语外教课,后来还请留学生来家里住,陪我练英语。


这样折腾了一年之后我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其他科目的成绩也跟着上去了,从吊车尾变成了光荣榜上有名字的人。


然后就到了高三,我是理科生,当时各科成绩都不怎么理想,老师对我的判断是“上一本没问题”。但是我寻思我也是个有梦想的人,看到其他同学都在疯狂补课,往海淀的各种知名补习机构砸钱,我很紧张,问我妈咋办。


我妈就很会省钱(不是),她在小区门口发现了一个小补课机构,于是给我报了个数学课,每周俩小时。她坚信高考最重要的科目是数学,我至今也不知道这是为啥,大佬的思维咱也不敢揣摩。


不过当时我觉得自己的物理比较需要补课,所以在我强烈要求下我妈又给我报了一个物理课,加在一起一周四个小时。这样补习了一年下来好像也就花了两万左右。那会儿是15年,北京的家长可以感受下这个开销有多低。


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我妈是一个活出自我的奇女子。别的家庭搬家都是为了孩子的学区房,我家搬家只是因为我妈喜欢。我高中的时候我家从海淀搬到了丰台。


和满是书香的海淀相比,丰台就是个养老社区(仅指我住的这个街道),我至今没在我家附近找到一家书店或文具店,我已经想不起来我高中的时候用的笔和本子都是怎么来的了,可能是化缘化来的。


综上所述,一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她对自己的孩子无欲无求。


我妈的教育方式非常温和,她不仅仅是心态好,而且是内心强大,我必须多吹两句:


我上小学的时候,她可以面不改色的在我40分的试卷上签字;

可以在被老师叫到学校批评的时候面带微笑地跟我打招呼;

可以在我次次考试垫底不得不留级的时候也表现得风轻云淡,以至于我小时候一直以为留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还信誓旦旦的跟小伙伴说我不是成绩不好,我只是再上一遍三年级而已(这傻孩子也不想想为什么全校只有自己一个人要多上一遍三年级)。


面对智商如此令人捉急的孩子,我妈不仅没斥责过我,也没担忧过我的未来,甚至还一直跟别人夸我身体素质好,很少生病。在她的影响下,我曾经坚信自己虽然逃课、打架、考倒数第一,但我是个好孩子,因为我身体好。


有评论说我妈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背后有很多付出,这位是高人,把我没写出来的东西也看到了。


我上学之后我妈其实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她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明确的教育目标,所以不管发生什么她都有应对的方式,从来不会在我面前表现出焦虑。而且她很自信,不管发生什么她从来不怀疑自己。


有段时间我期末压力太大了,跟我妈聊人生,


我:妈我觉得我好差劲啊,同学们都比我强。
妈:每个人有都有自己的长处。
我:那我的长处是啥啊。
妈:你运气好。
我:……
我:我要是将来成就不如你可咋整啊。
妈:能养活自己就是成功!


我妈说,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互相抱怨,其实都是觉得自己付出的很多但是收获的很少。从家长的角度来讲,看完韩国第一妈妈的《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这本书之后她明白了,仅仅是给孩子交学费,保证吃穿,报补习班,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在各个方面下功夫。



她说她当时看了很多书,但是只有这本书对她的影响是最大的,她看到作者如何花心思培养孩子的品行、习惯、志向,感到相比之下自己做的还不够多因此常怀惭愧之心,所以我表现成什么样她都不会生气。


妈妈还提到了一件小事,


妈:你小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回我看你在那里写作业,应该是老师让你们练字,一个字写20遍,我看着你一连串写了20个“马口”。
我:我为什么要写马口?
妈:你把“吗”字写反了。哈哈哈哈哈,我当时想怎么会有这么写字的人,也太有意思了吧。
我:你就笑我也不提醒我?
妈:我想着你到了学校,你们老师会纠正你的,就没有提醒你。
我:……妈你说的好有道理啊。


之前很多人问我爸去哪儿了?我上的是什么中学、大学?现在又取得了什么成就?


我是单亲家庭,读哪所学校是个人隐私要保密,中学签约的事情都过去十年多了,政策肯定变了,现在还有没有直升班都不一定了。


后来成功了吗?至少我自己对自己是满意的。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些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书吧: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其他过往经历)有不满,或者感到困惑,不知道能不能改变现状,可以看看《被讨厌的勇气》;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父亲),不明白自己(妻子)为什么对孩子异常暴躁,可以看看波伏娃《第二性》(特别是第二部里关于母亲的章节);

如果你抱怨高考不公,想理解高考的意义,可以看看《无声的革命》;



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出了问题,想要改善现状,那就看《亲密关系》《非暴力沟通》,不想看理论,想看故事的,可以考虑《无声告白》;



如果你对种种社会现象感到不解,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把握周遭发生的事情,那就看《社会性动物》《社会心理学》(两本作者都是阿伦森,都是很入门的书)



如果想陶冶情操、思考人生,《诗经》、《论语》是不错的…这两本书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注释,选自己喜欢的看就行。很神奇的两本书,不同的人生阶段看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以上除了《第二性》、《诗经》、《论语》读起来比较花时间之外,其余的基本上一口气能看完。



以上是回答全文

作者:快乐菜鸡

来源知乎,已获作者授权


△△△


这篇回答,塑造了一个好酷的清华妈妈形象,关心教育(也读育儿书)、能帮孩子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比如制定策略:重点过高考数学关),但一直不纠结,对于孩子上不上清华,根本不“关心”。养出的孩子,年纪轻轻,看样子读了不少书,对人生有思考,好像也很自信😊 ...


对于这位妈妈的行为,大家的反馈,从赞成到反对,都有:


一部分网友衷心称赞:这真是位“智慧妈妈”啊!


@菠萝油没有菠萝:天哪,在这样教育下出来的作者真是太可爱了,妈妈也超可爱的,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家长~
@舒心:我上了一堂别开新裁的教育课,你妈妈真的是极品妈妈,如果你换了一个普通的妈妈,那可能就废了。你不知道被打多少次,被骂多少次了,最终说不上会变成一个多么叛逆的孩子了?
@clouday:读书读得好的,都知道读书是怎么回事。顶尖真的是靠天赋,强求不得。你让我考个985,我一努力就上了;你让我上清华,不好意思,打死我都上不了。家长能因材施教,看出孩子的上限,不得不说是非常聪慧的。比那些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天天弄的鸡飞狗跳最后连个重点高中都考不上的,相比之下,那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lan D:你老妈其实深刻的知道,只有英语是童子功,必须小时候就学好。一般人学不好数学不是又不是因为学习时间不够,这一点没当过学霸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部分网友觉得“好是好,但不好复制”!


@bubble:那是因为你妈妈已经能给你好的生活,不需要你来努力争取,而且你妈妈自己已经实现名校梦,自然也不会把压力放到你身上。
@摩卡咖啡:因为她该实现的梦,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实现了,不需要再依赖自己的孩子,去替她完成未了的求学梦。而且名牌大学毕业出身的家长,一般对教育会看得比较通透。
@墨染幻梦:放养式培养+启蒙时潜移默化就把孩子引导好了,你这属于顶级培养模式,很少有父母能做得更好了,多少人欲求而不得啊。
我和你经历类似,但你要让我在自己孩子身上再复制一遍,我只能说还是随缘吧。

@关山秋艇:很多人点赞这一条,其实只是对自己向往的那种“佛系自信有思想”有好感罢了。然而这种事情不可复制,觉得有趣就行了,不要再在这里羡慕+“向你学习”。
你们学不来,这里没有人学的来,就算你告诉我你也是河南河北考进清北,那也不行,时代变了,再也没有答主他们那个时代的相对而言比较“田园牧歌”的北京了。
没有好的工作做物质支撑,光有那“性格和心态”,养出的子女我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也有网友说,这个貌似“凡尔赛”…
@鲁鲁:高中一本率只有百分之五十?果然是人比人气死人,我们市里最好的学校一本率也没有百分之五十…
@面条:答主妈妈是从高考大省农村出来的,可想这智商绝非一般人能敌,生个娃还在北京,闭着眼也能上一本啊。
@给机会你不中用啊你妈前半辈子已经努力把路给你铺好了,当然不想你在走一遍她走过的路,吃一遍她吃过的苦
@小小因为八九十年代毕业的清北父母们一定是有着很好的工作和人脉吧。那他们的孩子进入这种好单位会很容易,也就不必为了有个好工作而拼命学习考个好大学了。
加上父母清北,孩子智商能差嘛?一本、211、985随便上,不必非清北不可,反正会有好工作的。
加上北京的福利这么好(各种民生物价很低;报销门诊费挂号费。反正各种福利),已经有北京户口了,自然就佛系。

这篇高赞回答,和清华教授刘瑜那篇大火的《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一样,引起的争议,好像差不多:

这篇文章源自刘瑜的演讲,原文标题比较学术化,叫《不确定的年代,教育的价值》,后来被自媒体改成了“10万+”标题。


挺她的、骂她的,都有。相比前者,后者的声音好像更响。比如:

刘老师,我觉得你对普通人存在误解 ...

刘老师,您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您全家都是清北博士,您女儿在清华附小读书,你竟然说你家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请问,您对普通人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就算是军备竞赛,也不能退出啊 ...

现在哪个学校不是用成绩和分数说话?

作业做不完,成绩上不去,领导苛责老师,老师传达家长,家长必然要焦虑地批评孩子,怎么可能从军事竞赛的跑道上下来?


照你那方法,万一我儿将来一日三餐没有着落、一年四季颠沛流离怎么办?
为人父母,我们倒是想给孩子松绑,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个无忧无虑、欢天喜地的少年,但是,如果他连大学的门儿都摸不着,将来一日三餐没有着落,一年四季颠沛流离,又拿什么支撑自己的热爱和梦想?

我估计刘瑜是没有办法回答这些问题的,就算回答了,也消除不了任何人的焦虑。
不过,还是要问问:
这些事儿,你怎么看?欢迎吃瓜、留言和投票哦~

相关阅读:


点个“在看”,我们就不会走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