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逃离”魔都、定居重庆,我们一家三口住上280平米独栋花园房 ...

Anne 小花生网 2023-05-17


橘子:周末好,又到咱们的“美好生活”专栏。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看得我羡慕得直流“口水”的故事。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 “换个地方、换种人生” 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过去咱们还看过几个,譬如:

魔都白领夫妻卖掉上海的房子,带着老人和孩子,买下新西兰一座偏僻山谷里的农庄,做起了真正的农夫…


花友@可一敏 一家三口在成都生活,想办法在城郊老家为三代人打造了一个300平米的“世外桃源” ...


 “换个地方、换种人生” ,远离北上广的“内卷”,咱们都有这个梦想。不过“新西兰”版本难度有点儿高。今天这位花友的故事,在我看来,同样美好,但可行性增加了不少。怎么说呢…

花友@Anne  原先在上海打拼,后来跟着队友回到老家重庆定居,2007年在南岸区买下了一套280㎡、单门独栋、总价不超过200万的房子


她说:


“花生小编问我,这套房子现在是不是直逼千万了呀?其实远远没有那么多,价格砍半吧,估计都比不上上海一套普通的两室一厅


特别庆幸当初自己能遇上老公,是他让我坚定不移地回到重庆,住得更舒适,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园艺,在慢生活的城市里学习和思考、感受人生的美好、体会生活的意义…”


感谢@Anne 的分享!




 Part. 1


在重庆遇到老公,我决心逃离上海


曾经,我在上海生活过五年,那里的工作和创业机会非常多,是年轻人奋力拼搏、发展事业的天堂。


当时我的工作强度大、节奏快,没时间正常吃饭,经常出差,黑白颠倒,为了省酒店费用连夜开车回上海,几个月都没时间买一件换季的衣服,也没时间跟朋友同学喝茶聊天,更别提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了。


那段时间我常常困惑,遇到任何生活上的问题都是不了了之,没有真正直面解决过,因为无法停下来思考,更无法整理糟糕而凌乱的情绪,身体机能也在每况愈下。


这是现在的我和我家花园,穿长裙的是我,还有女儿和朋友


我想走出来,但是工作带来的利益上的诱惑让我始终被束缚在原地,挣脱不了那看似光鲜的枷锁。


直到有一次回重庆,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他的出现仿佛是我苍白生命中的一道曙光,他那种对生活淡定的态度是常年从容不迫的生活和日积月累的沉淀所带来的。


我们很快感情升温,在重庆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


刚回来时看到这边各大商圈在工作日都会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咖啡馆也是挤满了闲聊的顾客,我疑惑:难道大家都不用工作吗?


上图来源于网络@重庆游探长


以前在浦东张江的时候,所有咖啡馆都是争分夺秒办公的人,很少有人聊天。后来发现,重庆人的生活方式悠闲到可以在闲聊和逛街中就把工作完成了。


可惜刚开始我适应不了那种慢节奏,仍旧保持着忙碌状态,我认为忙碌是积极生活的象征,就连婚礼的操办我也没心思参与,去马尔代夫度蜜月也还带上了电脑。



 Part. 2


一家三口住在280平的家,过上了“慢生活”


真正习惯重庆的慢生活,是有了孩子之后。在重庆,我们住的是南岸区一个280平的房子。如下图所示…



别看这个房子有280平,但房价只相当于上海一套普通的两室一厅。房子是2007年买的,当时的价格大概180万。花生小编问我“现在是不是直逼千万了呀?”其实远远没有那么多,价格砍半吧…


一共3层,四个洗手间,三个卧室,三个书房。房子装修是老公自己设计的。


这是我家的客厅



这是我家的餐厅



卧室图就不放了,前段时间收拾了孩子的小书房,长这样


     

她的小书房里也时不时会混入了一些我的书,因为她如果要在书房呆比较长时间的话希望我可以陪她。
 


娃英语启蒙的近三年了,读了很多英文分级和绘本。


  

说起这个家,我最喜欢的就是大花园了。刚到重庆我还是忙忙碌碌,静不下来。


生活的彻底转变是在发现孩子一岁多时,因为疏于关爱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她非常害怕陌生的人和环境,容易紧张,经常半夜惊醒。在迷茫和矛盾中跟家人讨论过几次后终于决定放弃工作,回家带娃。


女儿去学校后我有大量的空余时间。于是把这个花园利用起来,打理了5年多,我称之为“慢生活花园”。 



每天早上,我会泡一杯咖啡,边听书边去花园劳动一个多小时,无论天气晴朗,还是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了我对植物的热爱。


刚开始几年的花园生活并不那么愉悦。


第一年刚搬过来时花园只有草坪和桌椅,但也很美,干净的设计竟然拿到了一个市级网络评选第一的成绩。可惜没过多久草坪就被桌椅破坏得惨不忍睹。



于是我们换掉家具,再添加些植物来装饰花园,在海量的植物里我被多肉深深吸引,整天都在思考如何用多肉把花园变美,接着进入了疯狂购买模式,完全停不下来,不断发现的新品种让我不断买买买。



最后事与愿违,为了达到改造花园这个目标违我背了植物的生长习性,也因为不够了解它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多肉植物的原生环境在南非,那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四季阳光充足。


而重庆是一个夏季高温高湿、其他季节长期阴湿的城市,完全违背了多肉的生长习性。



第二年,出于对植物的疯狂热爱,我决定从零开始学习,每周都去书店看园艺书籍,看见适用的便买回家慢慢看。


陆续看了上百本,每天都在学习各国的园艺经验。同时开始尝试种植适合重庆气候的植物。   



但是花园工作让我非常劳累,因为囤货的植物太多,照顾不过来,感觉不是在养花,全部精力都在抢救因疏忽而濒临死亡的植物,不是这盆长虫了,就是那盆得病了。 

   

第三年,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从冬天就开始预防,但准备工作依然不够充分,夏季过后还在不停的抢救部分植物。


值得庆幸的是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花园的植物,维护工作容易多了。


比如较阴湿的地方种上绣球和矾根,阳光好的南面种月季、铁线莲和佛甲草…



阳光和通风都很好的地方种多肉 ……



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放慢节奏,过上了慢生活, 慢不等于效率低,恰恰更加高效,因为出错率降低了,凡事考虑清楚后再行动。


孩子也渐渐开朗了起来,爱笑爱聊天、渴望朋友。


幼儿园的那三年她每天放学后会玩到学校关门,然后回家玩手工和植物或者看书,周末如果没有约朋友就在花园里劳动、或者去书店。她经常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娃。    




 Part. 3


打理花园5年,

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孩子


从第四年到今天,我的生活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慢生活给了我更多的时间思考,体会到了无比强大的爱,感受到了为孩子和家人而去改变和付出自己的快乐。  


园艺虽然没有给孩子带来直接的变化,但因为我的改变,她也受到深深的影响。


这些年来我们因为经常亲近自然,通过观察植物感受到了自然界的许多规律, 万物需要顺应自然而生。



若要养好一棵植物,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不是多么精心的管理,而是去了解它的属性与原生环境,把它种在最适宜的地方,并改善那个地方的土壤,然后静待花开。


细细想来养娃也何尝不是如此。


因为我的热爱,孩子也爱上了植物,周末看我在花园里忙碌,她就会问:妈妈,我可以帮你做什么吗?


当然我给她安排的任务都只有三分钟热情,最后还是选择她最喜欢的 — 剪一根枝条来种上,也就是扦插,她很享受整个过程:选植物、选盆、配土、装土、剪枝条、扦插、浇水......   



这里介绍一些适合带孩子养的花草,维护难度一定要简单,我家小孩最喜欢种小棵的植物,其次是浇水,简单修剪。

  

佛甲草,养护难度小,非常适合小朋友,但需要阳光充足


以前我会用草花来做地被植物,但大多数会在夏季晒死,所以全部换成了黄金佛甲草,四季黄绿色,像地毯一样铺在花园边缘。


春季修剪后将剪下的部分撒在土里,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生根长成一片。  



太阳花,极易养护。


在夏季的骄阳下开花一片,孩子操作简单,修剪跟剃头一样,用大剪刀整齐的剪下去就好,剪下的健康枝条直接插进土里,保持土壤湿润,几天就可以生根又可以开花一片。(可惜我没有照片)   


球根,养护较简单,秋季的最佳选择。



准备干净的土壤,把球根放进去,覆盖土壤,浇水后就不用管了,等待第二年春天收获美花。    

 


绣球:养护难度适中。



冬季修剪埋肥特别重要,其余时间几乎不需要管理。小朋友很喜欢绣球,因为开花时间长,花朵比她的头还大,她喜欢剪下来做切花插花瓶里,或是倒掉着做干花。    



多肉,很难养护。



因为中国少有适宜多肉生长的原生环境,但是孩子很喜欢,她喜欢玩叶插。


就是掰一片多肉叶子,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等待一周就会发出小芽,再等一个月,叶片会被消耗完变成一小颗多肉,这个等待过程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惊喜。     



草坪,养护难度极大,不适合孩子养,但是孩子的最爱。


因为给他们提供了更大的玩耍空间,而这个空间还隐藏着无数的小动物,有蝴蝶、蜻蜓、蚂蚁、蜘蛛、青蛙蟾蜍、还有讨厌的蚊子,夏季有让人窒息的蛇 …… 


然而维护一片看似完美四季常青的草坪所需的付出是每周 4 小时以上的维护工作,还有各类工具、肥料、补种、铺沙的配合。     
 



 Part. 4


在重庆,也能给孩子“广阔”的教育资源


说完我们最喜欢的园艺生活,也说说孩子的校内校外教育吧。


在重庆,鸡娃现象同样无处不在,中产是主力军,两端较好,鸡娃形式大多以课外班为主。有的专攻兴趣课,有的强化学术,大部分是全面撒网,课程多少根据学生时间和家长钱包而定。


但是强度跟北京、上海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主要是自鸡能力不够。在上海的朋友子女里,5、6岁认识几千个汉字、自主阅读英文章节书的是普遍现象,但在重庆却是稀有物种,语言这个能力累计还得看日常。



“妈妈圈”里大家都希望能高歌“佛系”理念,但又无法接受因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


在育儿过程中我也有着同样的苦恼,经过详细对比考察,最后给孩子转学到了一所美式国际学校,与其说是选择学校,不如说是选择理念与环境。



我们家庭受外部文化影响较深,希望孩子能在充分自控的基础上,更加自主地去了解自己、探索内心的需求、发掘潜能,同时避开应试鸡娃重地。 


我女儿上的这所学校环境朴实、老师认真负责、校长大度且理念先进。学习氛围也特别愉快,孩子们经常在不同的地方学习不同科目,女儿非常喜欢她的学校,每天放学都很开心。


如果重庆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到高中,我们希望孩子大学再出国,如果她自己有特别独立的能力和想法,我们也更支持她做出自己的选择。


因为对学校和老师的高度信任,加上孩子才一年级,我们把学术教育的90%都交给了学校,回家后除了家庭作业、阅读,就没有其他学术类的安排了。如果作业遇到困难,一般是鼓励她自己去解决,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偶尔会给她指点一二。


课外班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么不学,要学就充分信任老师。我们只选择了两项:芭蕾舞每周四小时课,钢琴每周一小时课。



我们坚信,育儿这件事情就是二次育己的过程,只有自己在认知上进步了,家庭教育就是迎刃而解的事情,大多数教育问题其实是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对我个人而言,在认知上的进步,必须得利于我最疯狂的热爱--园艺,是它给了我太多静心的时刻,让我渴望学习、深度思考。


我特别庆幸当初自己能遇上老公,是他让我坚定不移地回到重庆,在这个慢生活的城市里学习和思考、感受人生的美好、体会生活的意义


同时我也特别庆幸自己拥有过上海的奋斗经历,再苦再累我都万分感激,因为是它让我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也更加懂得珍惜现在安逸的生活。


△△△
心动了么?😄😄

你也有过 “人生换轨、生活转换” 的经历么?

欢迎来小花生分享你的故事

(在小花生官网 xiaohuasheng.cn 写日志,就可以了)


 


相关阅读:
点个“在看”,我们就不会走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