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这三招, 带9岁儿子精读“三国”, 终于把人物故事线理顺了!
我家儿子现在上四年级,今年7月份暑假期间,娃正式开始读《三国演义》原文,至今已读了三个多月,目前读到了第 37 回“刘备三顾茅庐”,对于精读三国,也算积累了一些想法。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这三个月中,我带娃精读《三国演义》的一些经验。
娃读三国,最早要从两年前算起,那时他第一次接触到《凯叔讲三国》,兴致盎然听了好几个月,有时在车上我就陪他一起听,我发现这么庞大的故事,要他把人物都串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比如有一次我问他:“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分别都是谁?这不难,娃一口气就报完了。但我再问:他们哪些是投降来的,都从哪投降来的?他就答不上来了。
所以我就发觉,光听不行,得同步阅读。我没有做任何筛选,直接买了《凯叔讲三国》配套的16册书,因为听过,所以我很认可它的质量。而且我一直觉得凯叔讲的三国与原文非常接近,除了故事承接性有点不够,可以说是三国原文的白话文版了。
《凯叔三国》那套书我们读了四个月,正好是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那段日子,我们把时间都用来啃三国了。
随后的日子里他又读了林汉达写的三国,开始听平哥的“三国群英传”。或多或少,每天都在和三国打交道,还总结了三国历史的故事线。
这里分享一下孩子画的三国历史故事线吧,图有些多,一共有六张:
真正开始朗读三国原文,是从7月份的暑假期间开始的。
这一年来,娃都在学文言文,从最初的小古文到初高中文言文到《世说新语》,学过的每一篇都背诵下来了,他表示想暂停《世说新语》的学习,因为还是有难度的,学了如果不复盘等于白学,畏难又有压力。
此时他的“平说三国群英传”正好听到了“曹操传”,人物特性一下子丰满又复杂起来,正巧平哥讲三国是字字抠着原文讲的,我就提议,“咱们来读《三国演义》的原文吧”。
娃是个懒娃,不推不进,读了几天他发现,这和《世说新语》比简直太简单了,读起来轻松多了,在降维打击的快感下,就这么着,《三国演义》原文也给推上了正轨。
在暑假期间,我们会每天腾出一小时,分两个时间段学习三国。我对他的要求是朗读出声,因为从朗读断句能听出他是否明白句子意思,每天读的量并不固定,因为有的地方要停下来讲解,拓展地理或历史,甚至哲学,有时一天只能读300字。
每天读完,我都会和他交流下,比如说谈一谈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问他是怎么看这句话的。
那段时间,他读得是真的慢,反正没有设定任何目标,就咬文嚼字慢慢来吧。
如果说之前读《凯叔三国》的收获是知道了故事是怎么一回事,那么,这一遍读三国的重点是读人物,理顺三国里面重点人物的历史线,从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五虎上将、五子良将,乃至吕布、陈宫、荀彧等这样的配角也都不放过。
读小说、读故事情节总是比读人物简单,比方说我们看金庸总是被情节给拽着跑,但是只有读懂人物才能真正汲取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价值,因为这个人物的精神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我们用索引贴给书做了批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物,曹操战派是橘黄色的,刘备战派是绿色的,粉色是配角人物线。
比如说,如果要查赵云是什么时候跟随了刘备,去绿色贴里一找便是。不过也有缺点,娃写了过多琐碎的信息条,已经贴不下了。
因为读得慢,这一遍读三国,就读得特别细致,连陈琳的《讨曹操檄》都一个字一个字过了一遍,光这篇檄文就学了三天,娃表示看古人骂人好带劲啊,骂得又狠又难听,读起来好爽 ……
我说,“你看,陈琳骂那么难听,曹操也不生气,还把他纳为己用了,是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说,“是,跟骆宾王讨武则天一个样,看来英雄都惜英雄呢。”
开学之后,我们每天花 20 至 30 分钟朗读三国原文,如果不带讲解,20分钟能读大约2000字,其中包含他查个别字意思,而三国演义每一回大约5000字,共有 120 回,呃……不能再计算下去了,这是一道令人绝望的算式。
但是,我们已经读到第 37 回了啊,诸葛亮终于出现了啊。路漫漫其修远兮,继续努力!
日常不知道带娃读什么?送你一个选书小帮手!
小花生根据千千万万家庭
真实阅读数据+国际英文分级阅读标准形成的
中英文分级阅读榜单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