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有多久没和娃好好聊天了?不如用这部最新高分动画开启一场深度亲子对话……

心怡​ 小花生网 2024-04-03


今天,和大家分享来自一位年轻花友(@心怡)的文章
她是教育心理学方向的在读研究生,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很想推荐给更多的家长
因此专门写了这篇“电影观后感+推荐”。
感谢@心怡,大家Enjoy!


各位花友周六好~  今天我想推荐一部新出的海外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英文名 Turning Red 海报上有一句有意思的介绍:“Growing up is a beast”,暗示了它的主题:孩子的成长烦恼。

 
这部动画电影在Disney+上线后,BBC夸它是“一场令人捧腹大笑的生命赞礼”,在烂番茄网站拿到了95%的新鲜度,在Metacritic网获得了83的超高分。

对我来说,它其实是一部有点特殊的海外动画。特殊在它的导演,是一位华裔少女,叫石之予,祖籍四川绵阳。她今年才33岁,已经皮克斯首位华裔女导演也是继李安之后第二位拿奥斯卡小金人的华裔导演

在《青春变形记》里,她大量使用了华人元素。电影第一分钟,就能把你拽回到90年代的中国:


主角他们一家看的电视剧,是华语古装片:


他们吃着正宗的华人美食小笼包,守着家里规矩的第一条 —— 尊重父母:


女主美美在加拿大长大,可不管在外面如何自由独立,回到家,还是要当爸爸妈妈的乖宝贝:

在外大姐大

在家小宝贝

根据导演的采访,这部电影的灵感,本身就来自于她本人的成长经历。而我想把它推荐给每一个花友,尤其是有女儿的花友,具体理由有3个:
 
1. 它不是科普片,胜似科普片,能带妈妈看懂女儿三大青春期烦恼
2. 画面精致,角色可爱阳光,适合孩子们看
3. 拍出了妈妈的苦衷,让孩子更懂妈妈
 
话不多说,来看片子具体好在哪儿(内容涉及少量剧透)。

 
1
不是科普片,胜似科普片
带妈妈看懂孩子三大青春期烦恼
 
这部动画叫做《青春变形记》,主角是一个在多伦多长大的华裔女孩,美美。她刚满13岁,在多伦多是能在公交卡上被认证成 adult 的年纪。


 

第一次怦然心动
 
和所有刚踏入青春期的女孩一样,美美经历的第一个变化是,她开始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好感
 
在学校看到帅哥,美美会犯花痴:



在家写作业,美美突然思绪就会飘到帅哥身上,然后开始在草稿本上画少女漫画,越画越沉迷于少女幻想:


画到害羞得脸通红,甚至钻到了床底下去,开始 “走火入魔”:


 
然后就发生了最尴尬的事,美美画的“少女幻想漫画”,被她妈妈看到了,并且以为美美真的早恋了。一心想保护孩子的妈妈冲到超市,当场质问了超市营业员:



美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和很多青春期的女孩一样,美美为自己的暗恋感到愧疚和自责,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女孩该干的事情,我辜负了妈妈的期待。
 


难以启齿的身体发育
 
辗转反侧一晚后,美美遇到了一件比噩梦还可怕的事——她发现自己只要情绪失控,就会变成一只硕大的红毛小熊猫:
 

很多人认为,美美的变身是用来隐喻女孩青春期的另一个炸弹型事件:第一次例假。
 
不止 变红、情绪失控 这两个症状,可以看做影射生理期;美美变身后的态度,妈妈着急的反应,也能让很多女孩想起第一次生理期。
 
和经历初潮的女孩们一样,发现自己变身后,美美在卫生间里惊慌不已,羞赧得躲到浴缸里,死死拉上了帘子,不让妈妈看见自己的样子。


于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妈妈,确实以为美美来了例假。
 
她早知道女儿会迎来这一天,并且做足了准备,把一箱女性用品搬到卫生间里,并且不停地用语言安抚女儿:



把女儿送到学校后还不放心,带着墨镜乔装打扮,扒在学校操场的树上,要时刻掌握女儿的一举一动,生怕孩子出什么问题。
 
结果一不小心,妈妈的反常,让美美对全班同学官宣了自己的身体变化:


带来的结果是,美美又一次丢脸到想钻地缝 —— 导演让美美在全城完成了一次惊慌失措的大逃亡,最后躲进被子里,崩溃大哭:




想要独立又怕伤害了妈妈
 
上面两条,还不是青春期最大的烦恼。家里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让全家崩溃的,是孩子突然疯长的独立意识,《青春变形记》把这一点变化诠释得很巧妙。
 
电影最开始,美美完全压抑了她的自我意识。
 
虽然她在外兴奋宣称:“我满13了!我是个大人了!我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做主”,可是从来不敢反抗任何妈妈的要求,甚至不敢有自己的喜好
 
妈妈给她立了几点到家的规矩,她就会乖乖遵守。哪怕很想和朋友们出去玩乐,也必须压抑住自己的不舍,和朋友们告别回家找妈妈,一个下午都不给自己机会放假:


 
米莉娅姆是学校里她最好的朋友之一,平常和她形影不离。不止是她的同桌,她的追星小伙伴,还会在上课时,贴心地写纸条关心她的心情。而当妈妈在她面前贬低这个朋友时,美美只是愣了一下,并不敢维护自己的朋友,甚至还会假装自己和她关系一般。
 
明明是自己喜欢得要命的嘻哈歌手,妈妈觉得他们不好,美美就只敢弱弱地撇清关系:


可是变身之后,美美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当个乖孩子了。
 
最大的一次反抗,发生在偶像要来当地开演唱会之后,这是一辈子可能就一次的机会,美美实在太想去了!
 
她先是试图和爸妈沟通,制作了一系列PPT、影像,郑重其事打开投影,试图让爸妈理解自己偶像的闪光点,从而争取到看演唱会的机会。


然后遭到了老妈的无情拒绝:
 

美美越想越生气,第一次萌生出了很多乖孩子在叛逆期会有的念头:“我从小到大,妈妈的什么要求我都满足了,我就提一个要求,她都不能答应我吗?”
 
开始叛逆的美美,策划了一场缜密的“一起去看演唱会计划”,和朋友们一起偷偷赚钱、攒钱,甚至为此瞒着妈妈,半夜偷偷溜出家门。


可是躺在屋顶,和朋友一起看星星的时候,美美又开始愧疚:她喜欢独立的感觉,可是她爱妈妈,害怕因为独立伤害到妈妈。


 

2
它把尴尬的青春期拍得很可爱
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预案
 
之所以推荐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画面真的太可爱了。
 
皮克斯太知道怎么抓住孩子的眼睛,(以及太知道怎么抓住很多大人的童心),里面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圆滚滚的,笑眯眯的,让人想要拥有一个周边玩偶:


唯一一个带点反派气质的小男孩,每天会追着嘲笑美美,实际上是个虚张声势的小男孩,真到被打了只会委屈巴巴哭鼻子:

 
当然最可爱的,还得是美美变身后的这只红色小熊猫,巨大、可怜、又无助:



哭起来委屈得你想把她揣到怀里:


飞起来是一个灵活的胖子:



偶尔她会龇牙咧嘴表达愤怒,可一般持续不到一秒,又会变回毛茸茸的大玩具。变身的时候,周边会冒出少女的粉色烟雾泡泡:

 
谁能想到,初潮、身体发育、反复失控的情绪,这些让很多女孩无比尴尬的青春期变化,被导演拍成了这么可爱的一只小熊猫。
 
美美和很多青春期少女一样,为这些变化感到羞耻、烦躁、甚至自我厌恶,她会一边哭喊,一边狠狠扯自己的熊猫耳朵,试图抵抗这些变化:


 
可更可爱的一个情节是,她的朋友发现她的变化后,并没有因此嘲笑她,而是光速接受、喜欢甚至羡慕她的变化:



甚至之前讨厌她的人,也因为小熊猫的出现,而改变了对她的态度。经历过这些后,美美突然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了:她不再情绪失控,甚至能控制自己的变身,也不再讨厌熊猫形态的自己。
 
这是导演给出的,关于终结青春期烦恼的一份预案:比起处处小心和过度保护,尊重、接受和支持性质的爱,是妈妈们能给到青春期孩子的更好礼物。
 
 
3
拍出了妈妈的苦衷
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妈妈
 
最后一点推荐《青春变形记》的原因,是它很难得,不止拍出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还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妈妈的立场、烦恼和忧虑。如果带孩子(尤其是女孩)一起看这部片子,会像母女之间,进行了一场不需要言语的对话。
 
美美的妈妈,是一个典型又完美的华裔妈妈,她十分爱自己的孩子,因为爱,甚至到了过度保护的地步。
 
女儿们的每一个生长阶段,妈妈也经历过。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女儿,美美的妈妈会提前准备好一切,死死盯住女儿的日常,预备在每一个容易走岔的人生节点,守住孩子,让孩子完全安全地成长。


可事实是,在她自己年轻时,她妈妈的过度保护,起到的是反作用 —— 她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永远会让妈妈失望,达不到妈妈要求的那样完美。甚至已经成为13岁女孩的妈妈后,自己的“妈妈”再出现,她还是会瞬间变回,求表扬的乖孩子:

 
电影里最让人动容的一个画面,是美美见到了青春期的妈妈,她发现,自己的烦恼,妈妈当年也都经历过:

 
她慢慢理解,妈妈之所以这样对自己,一方面是参照了姥姥的教育,一方面是她不像让美美经历自己当年的痛苦。
 
妈妈其实和自己一样,妈妈也会害怕做的不完美,妈妈会害怕对女儿保护不周到,妈妈还害怕让姥姥失望。

与此同时,妈妈甚至不能暴露自己的脆弱,也不能情绪失控,因为叛逆和脆弱,都是孩子的特权,妈妈只能无数次压抑自己,假装一切都好。

故事的最后,美美安抚了妈妈心底的那个女孩,并终于和妈妈和解: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花友们能不能感受到,《青春变形记》这部电影,真的又治愈又硬核,适合妈妈看,适合妈妈带着娃看,甚至还适合妈妈带着姥姥一起看。
 

妈妈这个词,可能让孩子觉得温暖,也可能让孩子感到窒息。可一旦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埋下了失望或恐惧,这样沉重的情绪,并不是能在平常饭桌上随便聊起来的话题。
 
也许这部电影,可以成为妈妈和孩子深入沟通的契机。
 
所以真诚地把这部好片推荐给大家,祝大家拥有一个深度治愈的亲子周末 ~


相关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