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凡:校园网的创新和研究氛围,培养了中国互联网精英丨大网·大家·CERNET建设25周年

王左利 中国教育网络 2021-12-23

前言


作为中国首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历经25年建设,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奇迹。CERNET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寄托了国家对于教育现代化、网络强国的期待。


CERNET建设25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人物访谈,重温这项伟大国家工程的建设历程,期盼CERNET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凡,CERNET华南地区深圳主节点主任,深圳大学优课在线董事长。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于1994年CERNET建设初期即开始承担CERNET华南地区深圳节点工作。在纪念CERNET建设二十周年大会上,张凡获“CERNET建设二十周年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其带领的CERNET深圳节点获“CERNET建设二十周年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奖”。


教育网可以在教育大应用上发力


《中国教育网络》:今年是CERNET建设25周年。从1994年到现在,整整25年,您同CERNET一起走过,这对您有什么意义?


张凡:25年前,互联网刚进入国内,对所有人来说都非常新奇。当时CERNET要筹备各节点的建设,我们从祖国各地来到清华接受培训。那时我几乎对互联网一无所知,培训给我打开了眼界,我知道了互联网,了解了TCP/IP协议。


25年的历程,对我个人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重要的是我进入了互联网领域。原来我的研究领域是以太网和局域网,进入互联网领域后,眼界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发现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奇妙的世界,在这个网络上可以有无限多的应用。可以说,进入互联网改变了我的一生。


参与建设CERNET的过程中,我们的团队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工作成果。我们建立了一个对于深圳市来说非常重要的网络节点,它既是国内互联网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互联网的一部分。基于互联网,我们尝试了很多新的应用,收到了很多反馈,让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CERNET华南地区深圳主节点主任  张凡 

《中国教育网络》:在CERNET成长中的25年,您认为它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成功经验有哪些?新的阶段,您觉得教育网应该强调哪些新的使命和价值?


张凡:CERNET不仅是教育和网络的连接,它还承载了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


我理解CERNET成功的关键有四点。首先,教育部等国家相关管理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精准定位。CERNET定位于网络支撑教育和科研,25年来,也一直按照这样的定位发展;其次,以吴建平院士为领头人的专家组和领头高校做了大量开创性的试验和工作,没有这批开拓者,CERNET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功;第三,体制创新,CERNET在建设中创建了赛尔网络公司来负责CERNET的运营,这种机制是很有创造性的。我们在创办优课联盟的过程中也参考了这个模式;第四,各个节点院校、专家及团队做了大量的支持工作,体现了CERNET强大的凝聚力。这四个关键因素成就了CERNET。


CERNET在前25年主要专注基础设施,包括建立了光纤网络、提升了带宽、连通了全国2000多所高校,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CERNET不妨在应用上下功夫。教育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基础网络可以实施很多教育大应用。比如,当前云已经落地,取得共识,很多高校希望把数据和应用放在一个可信赖的“云”上面。这正是教育网可以发力的地方。此外,全国性的在线教育平台,这也非常适合在CERNET上建设和推广。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深圳地区网络中心

《中国教育网络》:作为节点主任您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深圳主节点下一步的工作规划是什么?


张凡:对我来说,节点主任是一个集技术和协调于一体的岗位。你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技术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协调工作。


目前,深圳节点各校IPv4接入已稳定,我们和赛尔公司的配合也可以说是无缝。当前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动IPv6的进展。

学生的成长比我们自己的成长更有价值


《中国教育网络》:深圳大学非常年轻,思想非常开放,这一点如何和信息化结合?


张凡:深大与深圳特区共生共长,它的精神与文化是根植于深圳特区的。1983年,深圳大学才成立,可以说非常年轻。年轻的好处是敢想、敢干,没有太多思想上的包袱,更容易接受和尝试新事物。这也同样体现在学校的信息化上。


1988年,深大建成校园局域网,是全国最早建设校园网的高校。深大又很早就把校园网接入了互联网。1995年,深大第一个把网络联到学生宿舍。1997年底,IPTV最初登录国内,深大校园网又第一个吃螃蟹。可以说,胆子非常大。


在CERNET节点的建设上,这种文化也反映了出来。包括我们在IPv6上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应用,比如“6搜”和“6世界”,一度在高校中非常领先,还实施了IPv6访问性能监测和深圳地区高校网站IPv6支持情况监测。项目资金投入不多,却有了实质性效果。我们的感想是要想做尝试,一定要找到痛点,基于痛点实施项目,这样做起来很有成就感。


深圳大学校园   图源:深圳大学官网

《中国教育网络》:深圳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互联网人才,您认为,在培养互联网人才方面,应有何种举措?


张凡:深圳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很多互联网领域人才,首先应当归功于CERNET的另一项杰出成就,即培养了中国互联网精英。这些精英基本都是在国内接受了高等教育,在校园网的基础环境中成长起来。所以无论是史玉柱、马化腾还是其他的杰出校友,人才的产出是我们做教育网事业的人最自豪的一点。另外,深圳大学也是一所比较活泼的学校,学生们不墨守成规,这跟深圳的地域文化有关系,毗邻港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小见多识广、眼界宽,开放活跃。


要培养互联网创新人才,从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跳出来,给他创造多元化的环境,学校的院系、教师要自己先跳出来,能发掘提升学生兴趣点的、有创新性的工作。比如,深圳大学这几年一直在提倡学生参加网络安全攻防大赛、IPv6应用设计等工作,这样的活动和大赛使得学生能够跳出课堂,进一步提升了对互联网技术的兴趣,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好处。


围绕互联网,学生们进行科研和应用的开发创新,这种场景让我非常欣慰和满足。他们的成长我觉得比我自己的成长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时候,我去企业访问调研时,遇到一起工作过、拼搏过的学生,看到我非常欣喜,说,“张老师你来了?”这种满足感让我觉得培养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CERNET华南地区深圳主节点展示现场


《中国教育网络》:除了CERNET节点主任,您同时承担着优课联盟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您有什么体会,下一步有什么思路?


张凡:优课联盟目前有130多所地方高校参加,线上课程有500多门。2019年上学期选课人数将近30万,经过严格的考试,学习者可拿到学分,在联盟间互相承认。作为优课联盟重要的参与者,深圳大学开发了联盟中最多的线上课程。学校一是鼓励,二是遴选,让教师参与制作优质的线上课程。


在推动优课联盟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成就,也体会到很多压力。我们遇到首要的压力是优质资源的缺乏。优课联盟的初衷是把地方高校的优势课程资源集合起来,做成在线课程,供地方性高校的学生共享使用。但地方性高校的弱点是优秀师资、优秀课程的比例比较低。此外,做在线教学对教师的也要求很高,需要奉献精神,否则不可持续。我们一方面要找到课讲得好的老师,同时这些老师还乐于把课程分享到线上。但找到符合这两者条件的老师往往很困难。


其次是成本和经营的压力。制作线上课程是一个很有挑战也很艰难的过程,如果对质量要求很高的话,每一门课程的制作都像拍电视连续剧一样要要经过大量艰辛的劳动,成本非常高。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条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不是将成本全部交给学校或政府来负担。


记者:王左利

版式:芳 芳

  

 CERNET建设25周年专访 

· 张凌:CERNET是中国互联网的探路者

· 龚俭:如果没有CERNET, 中国互联网还要推迟数年

· 李卫:雪中送炭,CERNET助力西部高校信息化建设


EN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