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残忍地解除神秘》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一
写在前面
《对"伪心理学"说不》的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深入浅出地在书中介绍了可证伪性、操作主义、实证主义、安慰剂效应、相关和因果、概率推理等心理学中的基本原则,旨在用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将真正的心理学研究从伪心理学中区分出来。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教材,在小编看来,它更像是以心理学为例而全面解释科学的批判性思维方法的一本教科书。作者多用实例故而妙趣横生,读来较为轻松。本次的优秀读书笔记出自2016级经济法学院陈越姿同学之笔,她沿着“解除神秘”“打破常识”的脉络梳理她对本书的理解,写下她对本书的评价。下面是读书笔记原文:
二
读书笔记
残忍地解除神秘
文/陈越姿
若向一个普通人询问其对心理学的看法,他或许会觉得心理学是神秘的、神奇的,“心理学家”仿佛是能通晓人行为动向的魔法师。
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颇深,这一点斯坦诺维奇在《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的一开头就已经点出,真正的心理学不是神秘的魔法,不是仅通过常识做出的臆测,而是有正确有谬误,有逻辑有数据的科学。
作为一门年轻且包罗万象的学科,心理学要求可证伪,不提供仅仅制造理解幻觉的解释,承认自身可能犯错的事实。现代心理学首先解除了学科自身的隐秘性,隐秘使问题只能被隐藏而不被揭露,使对智慧的追求停滞。不能指望一个不开放的学科长久地保持进步。现代心理学通过在空气中暴露自身的方式与传统的隐秘的心理学撇清了关系。在此不得不提弗洛伊德,他的《梦的解析》被奉为心理学的奠基作品,而斯坦诺维奇在本书中却对其精神分析法大肆地批判,否认了个案分析对科学预测的积极作用。“其总试图在事后解释一切,它们也就堵死了前进的大门。”
解除了自身的神秘后,现代心理学的任务在于解除世界中各种现象的神秘,打破人们对常识的认识。作者在书中将心理学比作“传递坏消息的信使”,它宣告原本为人们所接受的世俗观念再无立足之地。作者可能是出于对学科的自信感,抨击起否认现代心理学科学性的“敌人”来毫不留情。抛开其激进与稍显片面的观点不谈,建立在科学的变量控制以及强硬的数据支撑之上的心理学确实足以让人信服。毕竟它是可以供人指出错误并乐于被指正的,而不是无论如何都只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越是强调自身的正确,这种行为就越发可疑,暗藏着掩饰错误的目的。
真相并不一定好,神秘主义不给效果,但给希望,实证主义却可能带来绝望的结论,残忍的现实。心理学很像一门缺乏仁慈的学科,但常人都念叨“良药苦口”,正如米希尔·吉瑟林所说:“当知识不能广泛普及时,我们都会蒙受损失。”坦诚地接受数据的分析,比接受唬人的经验教训更可能引导自身做出正确的预测与选择,即使数据分析存在一定的概率与偶然性,但至少是真实的。
认识到了何为真正的心理学,许多现实中的带有迷惑性的问题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再也不会为类似“儿童溺水率与冰淇淋的销售量呈正相关”这样未考虑第三变量的离谱研究的结论感到疑惑与费解。当算命师傅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解释坏运气并骗取财物时也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转身离开(相信科学的朋友想必也不会去算命)。我们认识到了心理学不是万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据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强大力量。
《对伪心理学说不》一书,虽然因其具有偏袒性与带有激进色彩的语言受到一些贬抑,但难掩其光芒。它成功地让读者认识到何为心理学,也引起了读者对心理学的兴趣。很显然,对心理学进一步的认识需要更多的知识量,更严谨的态度,更科学的研究方法,无限地向真理去逼近,而不是单靠诡辩的技巧向世界宣示一种绝对的“正确”或“错误”。
文章展示已经告一段落
人类思想却无止境
我们期待听见你的声音
如有不同意见
欢迎您来稿、写留言
或者直接参加我们的读书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