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思维的立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公正究竟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无数人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本期《我思故我在》
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站在不同立场
一窥公正的真容
思维的立场(节选)
——《公正:该如何是好》读后感
文/胡天润
一、引言
我们常常对一个词语、一个概念不假思索地给与评价,但是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从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以及哲学家们设想的故事谈起,向我们阐释了关于“公正”的三种立场。与其说这本书教导了我们正确的正义观,倒不如说这是一本关于思想解放和哲学思维的启蒙书。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为我们如何自发地跳脱出固定思维并自我反思提供了一条合理的路径。
二、公正的两个立场
作者介绍了关于功利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的基本观点。虽然密尔对功利主义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超出了边沁思想的边界,康德哲学中的自由观也和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有不小的分歧,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共通点,并能看作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我们对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立场加以区分,为其划定界限。
(一) 逻辑起点
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最基本的区别在于两者从不同的逻辑起点出发,从而推导出了大相径庭的思维立场。
前者意在说明:“道德就在于权衡得失,道德仅仅期望一种更完备的、对社会后果的估算。”而康德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因为一件事是正确且符合人类理性的才去实行,而并不是由于某些隐晦不明的动机去做它。功利主义注重结果,而康德的自由观则认为原因比结果更重要。这或许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我们在“电车难题”中的普遍观念是牺牲那一个人——这是一种明显的功利主义观念。
正如边沁为功利主义辩护时表达的观点,任何道德论政都必须含蓄地利用使幸福最大化这一理念。我们能从边沁对其功利主义的阐述中看到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影子,每个人都保守而麻木,宗教的禁欲主义钳制了人的自然情感。
因此,功利主义能够帮助那个时代的人打破宗教禁欲主义的精神枷锁。可是,在个人本位盛行的今天,功利主义观念深入人心,我们更加需要的是道德的准绳,需要对情感和功利加以限制。我想,如果2004年价格欺诈风波中的商家如果能够运用普遍的理性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一定会放弃这种疯狂的行径,并一定会为自身利己主义作祟的心理而感到羞愧。
(二) 自由观念
自由观念是从个体出发,对每一个个体的价值以及个体对其他个体的价值判断的理论。这也是自由观念和功利主义最大的差别。这种不同的自由观常常使我们面临道德困境,即道德冲突下如何取舍的问题。
自由主义崇尚个体的自由,在道德上主张自我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甚至包括“处分权”,也就是每个人都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而康德对自由做出了限制,他认为,想要获得自由,必须“放弃”自由。我们平时所说的自由,只是物质层面上的自由,而康德追求的是精神自由。自由的行动应当是根据自我设定的法则行动,而不是听从于本性或社会传统的指令。
表面上,我们似乎能够相信边沁的功利主义观点包括了对个体的尊重。但是,其对整体幸福的推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实践计划告诉我们,个体的偏好只有在经过统计加工之后才有值得考虑的价值。功利主义并不尊重个体的自由。相对而言,密尔是一位更人性化的哲学家,他对个人权利与功利主义调和的尝试成就了《论自由》一书。“一个人要对社会负责的唯一一种行为,就是会影响到他人的行为。”
功利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对公民个人自由的态度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但是在各自传承者的发展改进中,都在向对方靠拢。
(三) 政府形态
在公正的实现过程中,除了公民个人以外,政府就是最主要的主体。公民的行为是否符合公正,都需要政府的评判。两种立场对于“政府应当以一种怎样的形态运作”方面,也有各自不同的主张。
从边沁提出的一些政治改革建议,我们能够为功利主义政府做出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第一个建议是实现环形监狱及私有化,这看似是政府对监狱管理的“放权”,政府即便不设置监视者,监狱仍然能正常运作,同时监狱的私有化还能实现痛苦向快乐的转化。但是,通过米歇尔·福柯的全景敞视理论,环形监狱实质上是对囚犯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监控,表现在社会治理上,则具有行政技术官僚统治的倾向,都表现出了政府对个人自由的管理,是一种“最大政府”。
与此不同的是,自由主义要求政府给与公民个体自由以极大的宽限。自由至上主义者要求“最小政府”,只监督合同得到履行、保护私人财产不被偷盗、维持和平的政府。自由主义的资本家们追求自由的市场经济和不受限制的政治政策,这样的最小政府必然是他们追求的。
三、思维需要立场
我们需要一种立场,这种立场不仅仅是在我们界定何为公正时,它对于定义生活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种现象时,“站定而发声”都是必要的。这也是我认为这本书对人最大的启示,它指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己思维的漏洞,从而更好地运用它们。
这一点有必要首先说明,给思维一个立场并不是说一个人对一个概念、一种现象必须要给出坚定不变的态度。明确自身思维的立场的意义在于我们明白自己每一句观点的发表处于怎样的立场,这种立场会对这一概念给出怎样的评判,这有助于我们在反思这一评判的合理性的时候,能够从不同的立场评判这样概念,从而采取最合理的措施。
从桑德尔教授给我们展示的思维路径看,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从实践的经验中发现矛盾,也就是“道德推理”的过程。他运用的是类似于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方法。为什么身为司机的我们选择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为什么身为旁观者的我们拒绝将无辜的人推下桥,来替代五名工人的死亡?为什么我们又愿意将推下的动作换成简单的转动轮盘?牺牲一个,保全五个的立场在后两种情况下明显不适用了,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思维立场发生了无意识的转变,从功利主义变成了自由主义。这是“道德的反思”,但需要承认的是,这一过程应当在我们有意识的控制下完成。
此外,我们需要学会寻找或构建自己的思维立场。我们应当庆幸自己出生在这个时代,各种哲学思辨已经为前人所丰富,个体的朴素的逻辑立场都能从历史中找到前辈思维的光芒,比如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在此之前,我们只能说自己是认为生命的价值可以衡量,只能说自己认为个体的权利应当被尊重。
当我们在面对真实的案例时,事实的展开具有无法避免的不确定性。哲学家们通过假想案例帮助我们暂时悬置偶然性,从中剥离出重要的道德原则。这一原则即是思维立场的核心观点,它帮助我们追寻这一线索找到或创设一片思维立足之地。
以思想之自由
求学术之创新
我们期待听见您的声音
如有不同意见
欢迎您来稿、留言
或直接参加我们的读书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