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凉山一户贫困户,走出3位大学生!

四川日报 2021-04-03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冲



一家3代6口人,

在老屋前合影。

画面一角露出的腊肉,

显示这家人殷实的生活。


这是2月16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发起的“不一样的四川全家福”大型互动征集活动中,收到的一张既普通又特别的全家福照片。


四川日报2月16日2版


说普通,这是一张再平常不过的全家福合影;说特殊,因为照片的主角是一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家里的3个孩子都是大学本科生。


“绝不能像我一样,吃了没文化的苦”


这户家庭来自凉山州木里县茶布朗镇然面村。


户主叫邱偏初,大女儿邱友各就读于四川民族学院、二儿子邱子布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小女儿邱友落就读于西南医科大学。


邱偏初的父亲80多岁,妻子长年患病,3个孩子一直在上学,精准扶贫启动后,一家人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然而生活再困难,邱偏初也从未动过让孩子辍学的念头。


“绝不能像我一样,吃了没文化的苦。”邱偏初不识字,外出打工,领工资时需要本人签字,在他这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遇到好心的工友可以帮忙代签,有时候没人愿意帮他代签,邱偏初只能干着急。


不少彝族群众传统观念中,如果家里孩子多,一般只让男孩儿去念书,女娃娃念完初中就要去打工,然后嫁人。邱偏初的亲戚朋友没少这样劝他,但每次都被他拒绝。“3个都念!砸锅卖铁也要供娃娃读书。”


小女儿邱友落记得很清楚,每年开学前,父母都要从衣柜拿出家里所有积蓄,用塑料严严实实地包好,交到他们手里,作为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


2014年8月末,大女儿邱友各马上要升高中。临去县城高中报到的前一晚,母亲走遍全村,借回了4000元,作为邱友各的学费。“借钱时妈妈挺可怜的,她要犹豫很久,想怎么开口对方不会拒绝。”


三姐弟也从未辜负父母的希望。


念小学时,她们就在镇小学附近租一间木板房。一起去上课,回到家里大姐给弟弟妹妹做饭。读初中以后,三姐弟便到县城寄宿。尤其是邱子布,成绩始终是全县第一。2017年高考,他成为木里县理科状元,考入南京财经大学。那也是他第一次走出木里县,走出大凉山。


三姐弟大学期间获得的荣誉证书。


“我们三姐弟毕业都要回凉山,报答父母,回馈家乡”


“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家乡一年一个样。”邱子布说,印象最深的还是交通的改善。


然面村距离县城170多公里,以前全是土路。他读高中时,早上7点从茶布朗镇坐车,晚上6点多才能到县城,如果遇到雨季,路面泥泞再赶上堵车,可能后半夜才能到县城。


这次春节回家,邱子布早上8点在木里县城上车,中午1点就到村里。“都是硬化路,快得很。”


邱偏初一家享受了“彝家新寨”政策,原来的危房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屋顶重新修复,再也不会四处落土;土墙刷成了白色,比过去干净整洁不少;屋子里还有政府赠送的衣柜、碗柜、电视机、洗衣机等。


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邱偏初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个春节,家里面挂满了腊肉。


挣钱的门路也越来越多。如今,邱偏初夫妇种了6亩地,养殖生猪、肉牛各6头。镇里新建了蜂蜜加工厂,邱偏初养蜂采的蜜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


邱偏初(左)一家合影。网友“长汐”供图


最让他省心的还是3个孩子的学费。本以为上了大学,三姐弟的学费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结果算下来,邱偏初自掏腰包的部分很少。


茶布朗镇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镇党委副书记肖琳介绍,一方面他们帮3个孩子申请了生源地贷款,解决了大部分学费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帮着联系浙江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资助她们上学。


“娃娃们很努力,在学校拿了不少奖学金,我根本不用为学费发愁。”邱偏初说,大女儿毕业后准备回凉山州;小女儿读的是医学定向生,毕业后回到木里县工作。走得最远的邱子布,正备考凉山州选调生。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句诗,是邱子布每次背井离乡外出求学时都会想起的。在他看来,走出去,是为了有朝一日更好地回来。“我们三姐弟毕业后都要回凉山,报答父母,回馈家乡。”


猜你还想看

春节没抢领导红包,4名员工被罚写检讨扣钱?
征集你家的“李焕英”,登上《四川日报》报纸!
村头出现大批只会傻笑的奇怪男子?可能是…



编辑:文婷黎

校对:庞琪

审核:姜明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