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灵魂对自由不再向往,我们的下一代会怎样?
今年以来,发生了太多事,各种超预期的变化,让无数人彷徨失措,迷茫焦急。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很多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如果他们再选择主动降低生育意愿来对抗某种无法承受之重,这可能是未来最大的梦魇。
如果没人了,一切都将成空。
人口下降趋势一旦形成,通常很难逆转。这意味着,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人口越来越少的国家。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的全国出生人口只有1200万,出生率创下有记录以来新低。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已经连续五年下降,总和生育率跌至1.1,几乎是世界最低。
根据育娲人口研究发布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1版》,在中预测情形下,中国出生人口将在2050年降至773万,2100年仅有306万。中国现在的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到本世纪中叶只有印度的1/3,到2100年可能不到印度的1/4。按此预测,中国出生人口将在2083年被美国反超,到2100年只有美国的2/3。现在中国总人口还达到美国的四倍多,可出生人口却将在两代人后被美国反超,可见人口衰竭之快。
在这样的人口形势下,年轻人将更为珍贵。如果我们想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现在的青少年身上。
以前我们一度认为人口过多是一个负担。人是万物的尺度,只要教育得当,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尤其是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
1900年,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戊戌变法失败后,青年梁启超敏锐意识到中国的病症所在,希望靠振奋少年人的朝气,来拯救暮气沉沉的“老大帝国”。但是当时早已自顾不暇的清廷,正在忙着到处补锅,怎么可能做这种长期才能见效的事呢?
拒绝从根本上革新的“老大帝国”,最终在1911年轰然解体。
今天的中国,当然不是晚清。但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需重温“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句话,体会其背后蕴藏的深意。
当今中国,最为宝贵的,正是这些有着无限可能性的青少年。他们肩负着比前辈们更重的历史使命,但是我们对这些青少年,保护得足够好吗?我们能让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发挥出来吗?
现在已是网络社会,对青少年的保护,主要是防止他们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以及沉迷网络。对于辨别力和自控力尚弱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确实危害很大。但也无须因噎废食,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碰都不让他们碰。
事实上也做不到阻断他们的触网。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经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这些00后和10后,生下来就不是伴着报纸、广播、电视长大的,而是在网络中冲浪长大的。对于他们来说,网络和电子产品就像无法割舍的器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对于年轻人,最明智的做法不是拼命阻拦他们,而是扶上马送一程,目送他们远去,然后听闻他们从远方传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有些头脑不清爽的人,把孩子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的责任怪到游戏公司头上。说句难听的话,这个逻辑和便秘怪马桶不好的道理是一样的。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或受不良信息毒害,家长是不是应该首先检讨,自己有没有做好榜样,引导孩子合理上网?
沉迷,本质上是一种逃避,是对现状的不满。不是有了网络,孩子才沉迷的。如果家长多点陪伴,多点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就会有很多能量抵挡不当诱惑。
写这篇文章时,我是在一家咖啡馆,外面下着暴雨。很多人为了避雨,也躲进了原本安静的咖啡馆。我的旁边,一对夫妇带着一儿一女两个小朋友,父母分别抱着手机刷,两个小朋友则对着一部iPad看动画片。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场景。
家长都沉迷在各种资讯、聊天和短视频中,又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沉迷?
家长也很难。他们的沉迷,也是因为现实压力太大,而需要放松,或是在另一个世界里找到存在感成就感。如果有可能,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愿意陪着孩子玩耍学习。但是现在谁都免不了会在某个手忙脚乱的时刻,塞给熊孩子们一个平板或手机,以让他们安静下来。父母不知道陪伴的重要性吗?肯定不是。无非是,抱你和搬砖的难以两全。
当然,对于现在的青少年上网,大厂们是有责任扶上马送一程的。
5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修订案正式施行一周年前夕,针对广大青少年用户,微信正式推出了“绿苗计划”。在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和鼓励他们创新方面,微信是认真的。
光把孩子们保护起来,远远不够。未来的中国,能不能真正得到世界的尊重,能不能为全人类在更多方面做出更大贡献,还要看这些孩子有没有足够的创造力,能不能用他们的头脑和勇气,为中国闯出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不过,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人忧虑。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世界上两个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以色列。不到一千万人口的以色列,诺贝尔奖获得者有8位。而14亿人口的中国,有几个诺奖获得者?
我们输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而这两者,则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一个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氛围。如果到处是禁区、红线和桎梏,何来想象力?何来创造力?
但是现实的可悲在于,有人公然喊出:请控制灵魂对自由的向往。
这是误国之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12个词,而“自由”赫然在列。任何反对和限制自由的举措,都应该被认真审查并砸碎。
没有自由的思考和创造,就绝不会有发达的自然科技和繁荣的人文艺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也就无从谈起。
我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成年人非常失望,我们今天所有的困境,都源于自己的懦弱和鸡贼。但是我对年轻人永远报以希望,也必须对他们寄予厚望。历史和现在是由我们以及上代人创造的,但未来一定是年轻人创造的。
年轻人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年轻人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年轻人敢创新,中国便有希望。
要想让青少年敢于创新,要做的事很多很多,也不是短期就能奏效的。但是事情必须要做,而且不能靠谁的施舍,必须靠全社会力量的争取,尤其是靠市场经济和商业文明的力量。
最能体现中国市场经济成果的,无疑是各大互联网公司,而微信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微信出面,集合社会力量,保护青少年并鼓励他们创新,这是真正的科技向善。而善良,是一种长期主义。
点个「在看」,不怕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