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说:“中国社会必须前进。所谓前进,其实不过就是两条,一个是国家富强,一个是民主自由;经济要发展,政治要进步。”基于此,他一直在为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呐喊,并致力于普及法律知识。他说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家,虽然是很多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和客座教授,有很多社会兼职,但他没正经读过多少法学名著,也没写过正经像样的专著。他认为自己是个法学教育者,是一个不想局限于自己舞台的大学教授。他想尽可能作法学的宣传。中国跟西方国家不同,在西方,法制知识已经普及人心,而中国不同,从上到下,对法律的基本理念、基本准则还不熟悉,缺乏基本的了解。所以,他要不断开讲座,做演讲。 江平的演讲,中气十足,激情澎湃,每每让人印象深刻。或许是学过新闻,他的演讲中,很少说枯燥的法学原理,而是融入大量社会热点事件,寓理于事,寥寥几句,一听就懂。其中,也不乏振聋发聩的金句。在一次全国律师大会上关于中国律师的使命的演讲中,江平说:“作为律师,苦乐是你个人的感觉,善恶是你的社会形象,成败是你个人的事业,而律师职业的兴衰关系国家的命运”。对于一些法律人,江平有不满。他说,有些学生“在学校慷慨激昂反对腐败,反对这个反对那个,这个不满那个不满,可是当了法官之后比老法官还黑。学校的时候赤子之心是满腔热忱,但是一到了某些职业,他的赤子之心就麻木了,我觉得现在有些学法律的人很大一个危险就是缺少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可能是支撑江平度过那么多劫难的最大力量来源。在自传中,他说:“支撑我的信念就是最简单的那个东西,我始终认为,中国走向法治,走向民主,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潮流。”正因为有如此坚定信念,所以他总是不平则鸣,始终呐喊。在他的身上,完美融合了传统士大夫的气节和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担当。也许,这些特质只能在他这样的老辈人身上还能看到。虽然,江平的大半生都是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残障人士,但是他的大勇,却是很多正常人所难具备的。因为他有信念,不苟且,所以才能把内心的良知,化为为天下鼓与呼的行为。 知识人应作何人生选择,江平树立了一个标杆。江平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只向真理低头”。关于真理,江平曾说:“真理不能盲从,只有经过比较、分析、思考、辨别的过程,才能更接近真理,一种声音、一种思维是得不出真理的。”除了真理,江平一生中最重视自由。当年,一个18岁的青年,初入燕京大学校园,他见到一行大字: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这是燕京大学的校训。 从18岁,到93岁,江平这一生,无愧这句校训。老校长走了,一个时代似乎也在收尾。《亚瑟王》中有句台词:主公,圆桌已散,我该向何处去?向何处去? 茫茫冬夜中,江平亲书的那块“法治天下”的石碑屹立,下有鲜花,不畏严寒。那上面的字,是他的“中国梦”,也是无数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