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灯:那块田里长出来的画” 黄于纲个展
“凉灯:那块田里长出来的画” 黄于纲个展
Liang Deng: Notes from the Field
总策划
周旭君
策展人
朱青生
执行策展人
王婧思
主办方
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特别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方
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湖南中南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支持机构
上海鸿美术馆、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办事处、江苏省宜兴市博宇电力机械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朴质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时间
2019年4月30日-6月2日
地点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一层展厅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7
关于展览
青年艺术家黄于纲个展“凉灯:那块田里长出来的画”将于2019年4月30日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北京民生“青年艺术家系列”最新成果,将围绕黄于纲多年来在凉灯苗寨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展开。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湖南中南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赞助支持。
凉灯是湘西凤凰县下的一个苗族村落。自2003年起,黄于纲在这里长期生活和创作了十余年,既是一个外来的观察者和表达者,又是一个本地的居住者。他通过自己的画笔,记录着凉灯村的自然和生存环境,以及村民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以艺术家的身份叙述着他对凉灯的情感、记忆和经验。
黄于纲的绘画承袭了西方油画的写实传统,并使用水墨材料将写实方法发展为更为概括和整体地呈现,传达出对人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贫苦农民的的关怀与同情,几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对于人类生存境遇的极强的概括性和细腻的表现力。
本次展览将围绕“(凉灯)那块稻田上生长出来的绘画”这一主题,通过展现黄于纲的近百件油画、水墨作品和手稿、装置,结合影像与新媒体的呈现方式,在朴实简素的实物、稻田和精心装裱的画作之间形成既对立、又相互勾连的关系,构建和营造一个多重媒介与感官交织的“凉灯”现场。
在这次展览中,凉灯的一块稻田将被“移植”运送到美术馆空间内,铺满展厅地面——这块田既是凉灯人生活的依赖,也是黄于纲绘画的依据;在展览结束后这块田还会被送回原地。而在被移走的稻田周围,将用围挡围起,上面喷绘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建筑立面图,并在附近架设摄像装置,把凉灯当地的实景和日常情况实时接入展厅。如此一来,北京和湘西、城市与乡村原本看似截然不同的空间,经由这次展览发生了一次置换,相互交织和联系在一起。
与此同时,展览试图挖掘和展现绘画的表现对象与画作本身之间的张力,细致探讨黄于纲的绘画价值及其在新媒体时代所呈现的不可被机械摄制所替代的“画性”,以及当代艺术在社会关怀中所呈现的当代性和艺术性究竟何为。
通过从个人的生活真实与个体的生命经验切入,本次展览本身也将成为一个“作品”,一个还原的凉灯当地生存状态与生活日常的现场,一次审美现代性的个案。
关于艺术家
黄于纲,男,1980年出生于湖北,湖南桃江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年关》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赛社会组三等奖、中国学院奖最佳美术设计。2003年至今关注湘西凤凰县山江镇千潭和凉灯苗寨,以社会学和艺术学介入,以“现实主义”述说中国当下乡村和城镇变化。主要个人展览包括:“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个展(2014年,北京现实空间,王春辰策划)、“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个展(2015年,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杨卫策划)、“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个展(2016年,凉灯村、长沙艺尚源空间,杨卫策划)、“凉灯:那块田里长出来的画”个展(2019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朱青生策划)。
关于策展人
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1985年起任教中央美院,1987年至今任教北京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史。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起每年一卷)、《汉画总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起已出版30卷),著有《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商务印书馆,2000),译有《詹森艺术史》(世界文化出版社,2014)。
部分参展作品
秋阳草垛2 纸本 40cmx40cm 2016
秋的形状 纸本 65cmx24cm 2015
农具 纸本 58cmx26cm 2015
静夜3 纸本 40.5cmx23cm 2015
凉灯的娃 纸本 15.5cmx10.5cm 2019
卖肉5 纸本 58cmx25.8cm 2017
就那点事 布面油画 150cmx120cm 2014
夏天的堂屋 布面油画 150cmx120cm 2016
艺术家在凉灯
关注我们
①点击正文标题下的蓝色字现代艺术档案CMAA
②复制“MODERN-ART-CMAA”在添加朋友中搜索号码关注
③打开微信手机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与“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作为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的国家基地,承担着艺术与视觉研究、教学和发展的学术任务,其成员为北京大学特聘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该中心由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负责。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是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的一个学术项目,其渊源是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后迁至北京大学的现代艺术资料汇集工作。“档案”自成立之初,即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艺术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纳入其学术范围,保存积累了大量文献。“档案”的目的是搜集和记录与中国现代艺术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编制《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研究和发表艺术调查报告,介绍和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向国内外学者和机构提供中国当代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详尽资料。“档案”已初步建成网络数据库,以达到资源共享;同时计划将所有资料存放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专门阅览室,供研究者使用。
Center for Visu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and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enter for Visu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is a national ba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world art history. It has a group of scholars who, though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ll specialize in the cultural and visual studies. The center i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Dr. LaoZhu of Peking University.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MAA), on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Center, was founded in 1986 at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then moved to Peking University) and has been devoted to collecting and archiving document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work created after the mid-1970s. With the mission of document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ic events, CMAA does its research through conducting surveys and publishing the Annual of Contemporary Art of China. The Annual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art events, art works and artists in China for the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ion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CMAA also has an online databas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n open resource for researchers. A special room will also be created for the archives at Peking University's library for publ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