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展对谈 | 媒介的转场:网络艺术批评
自 2020 年初的全球疫情以来,本来自然变动的媒体转移——从印刷品到网络——突然逼迫转移跃升,网络传播时代终于完成彻底的转型。网络展览、线上会议、网络视频、网络通话等网络交流媒介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开始从被动到主动,完成了生产和接受方式的变化。
艺术传播的发表、研究、批评的场域从原先占据主导地位的纸媒迅速彻底转向网站、网络媒体平台、社交网络联结以及字节跳动这样正在发生的新媒体,被美术馆展示或报刊杂志等传统场所和媒体代表和限定的艺术系统越来越多地在网站和自媒体平台上自由而即时地发声、发酵。当代艺术随着批评场域的改变,批评的话语方式也在改变。网络时代的艺术批评中,艺术批评话语与社会公共表达之间的壁垒被打破,艺术事件跨平台的转发和讨论使得艺术批评不只在艺术圈内进行话语流通,而必然进入网络社交媒体的舆论环境,成为舆情的一个创意发动机。
对谈第一期:媒介的转场:网络艺术批评
2023年1月3日 14:00 - 17:00
腾讯会议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4号798艺术区798东街)
网络艺术批评借助社交媒体斩获新优势、新价值,但尚且存在可供讨论的空间。梁毅在《艺术市场》“批评的转场”专题文章《艺术批评:场域、批评及责任》一文中认为:“批评的空间已经完成转场,但很多艺术批评家还未到场。”薛亚军《数字时代,艺术批评如何实现有效性?》一文指出新媒介批评的“浅表化”、“短平快”的“轻批评”大众文化消费倾向,但充分认可这种数字媒介时代的转换以轻松、真挚的方式单刀直入地对艺术现场作出批评。
发表于《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21》的杨旖旎《2021艺术批评综述》一文,根据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对收录文献的研读与梳理,将批评界和学术界2021年度对“网络艺术批评”这一主题的回应分为四类面向:“艺术批评管理”提出网络艺术批评现存问题及管理理念;“建设批评制度”讨论当今艺术批评的体制建设;“回归感性”强调感性认识作品的艺术批评本质;“批评的复归:区分艺术批评与艺术评论”对严肃批评专业与非批评网络评论做出区别。《综述》也同时提及一类谈论“批评的缺失”的文章,重申艺术批评在今天艺术界的失效与危机,并认为该现象或与网络媒介和大众评论具有隐性因果关系。
主 持
长期从事当代艺术领域的研究与策展、文化批评专栏撰稿等工作。拥有法学教育背景并专攻艺术法理论及实务。多次受邀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柏林、伊朗德黑兰等海外机构进行研究驻留。2020至2021年间曾于北京中间美术馆任访问策展人。
对 谈 嘉 宾
生于杭州,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独立策展人与艺评人。从2016年至2022年,他已策划70余场机构展览与独立项目,梳理了众多不同代际和类型的艺术实践,其跨度从无名画会的缘起到新世代的潮流。他的理论研究兴趣围绕在艺术社会学、神话学与视觉文化。在常规策划工作之外,他是一位拓展策展语法边界的冒险者,并建立出一种新范型。从2016年至2018年,他创办陌上实验空间(北京),从2019年至2021年,他担任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特邀策展人。现兼任清影艺术空间(杭州/纽约)艺术总监。
1989年出生,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评委会最高嘉奖。作为新一代政治性观念艺术的积极参与者,蒲英玮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美术与中国早期前卫艺术的视觉与思想脉络,其实践跨越绘画、写作、设计、策展、讲演等多种形态,形成了艺术家独特的语言系统与历史视阈。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艺术史专业。2016年加入“凤凰艺术”,现担任“凤凰艺术”全媒体主编、主笔。作为媒体⼈,撰写了大量评论文章,单篇文章阅读量达到43万;主持了多项艺术项⽬的事件性传播,跨界整合⽂化艺术资源。作为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专注于探索当代社会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与时代的复杂关系,以及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可能性及其壁垒。
人文科普达人、人文科普作家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本科北京大学西方美术史硕士
主办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798艺术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美图艺术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执行策展人:顾佳君、谭维、李文敬
地点:798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4号798艺术区798中二街)、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4号798艺术区798东街)
更多相关报道
展览预告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21
参展艺术家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21即将开幕!
谁在编辑《年鉴》?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北京)2021明日正式开展
https://mp.weixin.qq.com/s/oL7EB2lg3lXveyXwHY3Y5g
哔哩哔哩 微信视频号
Centre for Visual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Centre for Visual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简称CVS) 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的基地。中心横跨多种学科,承担视觉与图像研究前沿的课题。
The Centre for Visual Studies (CVS) atPeking University is a national base for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world art history. As a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CVS is on the forefront of visual studies.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MAA),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是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的一个学术项目,其渊源是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后迁至北京大学的现代艺术资料汇集工作。“档案”自成立之初,即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艺术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纳入其学术范围,保存积累了大量文献。“档案”的目的是搜集和记录与中国现代艺术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编制《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研究和发表艺术调查报告,介绍和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向国内外学者和机构提供中国当代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详尽资料。“档案”已初步建成网络数据库,以达到资源共享;同时计划将所有资料存放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专门阅览室,供研究者使用。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MAA), on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Centre, was founded in 1986 at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then moved to Peking University) and has been devoted to collecting and archiving document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art works created after the mid-1970s. With the mission of document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ic events, CMAA does its research through conducting surveys and publishing Annual of Contemporary Art of China. The Annual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art events, art works and artists in China for the use of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ion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CMAA also has an online databas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n open resource for researchers. All the archives will be put in a special reading room at Peking University’s library for public research.
Archive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为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开设的位于798 艺术区内的实体的档案空间,研究、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状况,提供查阅服务,并向公众开放,同时是一个传播中国当代艺术信息和研究的平台。
Archive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located in 798 Art District, is an entitative archival space established by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MAA), Peking University. Open to the public, it studies and displays the condition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and provides reference services. It is also a platform that spreads the information on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