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视频:思想生命重生的确据 ——读爱德华兹《宗教情感》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l014834pwpf&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说明:孙毅老师的讲座是根据他下面的文章来讲的,但是当天所分享的内容比文章丰富不少。]
“清教徒像阿尔卑斯山脉,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好比喜马拉雅山脉,爱德华兹就是珠穆朗玛峰。”当我第一次看到钟马田的这句话时,发现自己竟不能够理解它,因为它完全超出了我以往的观念。没有想到竟然有人不仅把爱德华兹与路德加尔文并列在一起,甚至还将其看作是这个山脉的最高峰,这怎么可能呢?直到我读了爱德华兹的代表作《宗教情感》之后,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一
自路德改教以来,因其对因信称义原则的强调,使得个人直接与神建立起个人关系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在是否要用信心来做出选择,去抓住神的恩典这个事情上,没有他人能够替代当事者自己。没有他人能够替代当事者来判断自己是否有信心,是否已经用信心抓住了基督的恩典。就是说,对于个人是否已经蒙恩得救这个问题,只有当事者自己才能够做出清楚的判断,而且也应该得到清楚的确据,因为这是人以后成圣生活的基础。
在路德及加尔文的那个年代,虽然因信称义原则已经成为基督教的基本原则或教义,但他们对于由此导致的那个重要问题,即个人得救之确据的问题,并没有给出过多的论述。而爱德华兹在《宗教情感》这本书中,则专门对这个问题给出了非常清楚、有启发的论述。当然,这并不是说,爱德华兹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标准,好像我们可以拿着这个标准用在他人身上去对号入座,就能够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已经重生得救的人。其实,他不过是把他在那个大复兴的年代中所经历和观察到的真假两方面的信仰表现准确而详细地描述出来,好让我们每个人在把握自己是否已经重生得救的确据问题上有些可以依照的原则。
当我带着这个问题再来看爱德华兹的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他提供的描述及其中的原则确实超出了我之前的认识,甚至可以说超出了我在其中所领受的中国教会的某种神学传统。一般地说,我们或许都知道,圣经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指出了两个重要的原则,一则是圣灵在我们内心中所做的印证工作;一则是看其果子来判断树的好坏。而爱德华兹对这两个原则的论述则更显出了他思想的完整之处。
二
在确认我们已经蒙恩得救而成为神的儿女方面,保罗所说:“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8:16),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以弗所书》中他同样说道:“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弗1:13-14)
在上面第一处经文中,“我们的心”亦可译为“我们的灵”。在圣灵没有光照、更新、内住在我们的里面之前,人对自己的灵是完全陌生的,因为它完全沉睡。人只知道精神、意识、思想、意志、心理、感情、情绪等,却不知道“灵”是什么,会有怎样的功用。直到蒙了圣灵的光照后,人的灵才苏醒过来。就是说,伴随着人重生蒙恩的确据,人在自己的里面发现了一个崭新的功用:灵,其与我们上述当作是“心灵”的那些功用有着重要的区别。爱德华兹将其称为“属灵的感官”:“内心的一种感官,人借以感受神圣事物的圣洁之美或神圣事物的道德属性。此外,属灵的理解力也包含关于宗教事物的一切知识,而后者取决于并源于前面这种感官。”(150页)当人的这种属灵的感觉或眼睛打开了之后,其对人整个生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信主而睁开属灵之眼所导致的变化在任何意义上都会远远大于天生瞎眼的人突然获得视觉,在清晰的阳光下发现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154页)
近代启蒙运动带给后人很大的一个影响就是:人越来越倾向于认识自己,并自我反省,从而逐渐导致主体的壮大,以及客体的消失。当经历过救恩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灵”这个完全新的功用后,在这个启蒙运动后的时代,会不自觉地倾向于被“灵”与“魂”有怎样的区别所抓住,逐渐地落入到灵的功用带给人的各种体验或感受之中。人们对自身感受的了解与看重更甚于透过这种属灵感爱所显明的神自己。爱德华兹虽然也受到过洛克思想的影响,对反省和认识人自己有很大的兴趣,但爱德华兹从开始就将其看作是一种“属灵之眼”,其功用是让人看到人之外那个属灵的世界,看到神圣事物的圣洁之美及其道德属性,即神自己的客观本性。在这个意义上,这正是圣灵的印记所要带给我们的。
爱德华兹提醒我们注意,圣灵的印是有神之形象的印,一旦印上,就会向人的良心证明自己的身份:“上帝用圣灵把他的印刻在人心上以后,圣灵会在那里留下一个神圣的印记和形象,就和火漆上盖的章一样。这个神圣的印记和形象清楚地向良心证明拥有印记的人是上帝的儿女,这个印记正是圣经所说圣灵的印、圣灵的见证、圣灵同在的证据。而圣灵铭刻的这个形象正是上帝自己的形象。”(118-119页)这是魔鬼无法用下列各种各样的主观感受可以模仿的:那些内在的想象、联想产生的神秘的话语、直接的宣告和启示等等。就是说,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的印记,乃是以把我们引向所属的那个神圣源头的方式来显明我们的身份。在显出得救的确据上,圣灵在我们的灵中所动工作的特点,不是让我们陷入到各种新奇的感受之中,乃是要把我们带出自己,带向这身份所属的那个神圣源头,看到神自己那前所未见的美善,这才是属灵情感的基本特征。
因此,爱德华兹一方面向我们描述了重生的人由于有属灵的感官而在感情或感受上的更新,但又小心地避免让人落入到单单地注重自己感受或情感的陷阱中。在这样一个关系中,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仅是根据人自己的感受出发来衡量上帝的属性,根据人自己所经历到的神的爱来决定其对神的爱,还是相反,人能够从所经历的感受中被带离出来,被神自身的爱及美善所吸引,而被带到神的面前,这是真实宗教情感的基本特征:“使上帝可爱的首先是他自己的神性之美。一个人或任何被造物可爱首先在于其本身的美好,因此,上帝可爱首先在于上帝本身的美善,这无疑必须是人爱上帝的首要基础。……而一个人若非因上帝本身的美好而爱上帝,他怎么可能真爱上帝呢?有些人对上帝的情感首先建立在上帝给他们利益的基础上,那些人情感的出发点是错的。……圣徒心中真正圣洁之爱的运行却并非如此。他们并非首先看到上帝爱他们,然后发现上帝可爱,而是首先看到上帝可爱以及基督美好荣耀。”(125-128页)
而对于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体验为傲,不能够被从其中带离出来的人,爱德华兹毫不留情地将他们称为假冒为善者,他们的行为证明他们所谓的属灵情感是不真实的,其属灵经验其实不过是自我扩展的资本,并非从神圣源头来的,因而是靠不住的东西:“假冒为善者在喜乐的时候,一贯关注他们自己。他们自以为领受了所谓属灵的知识,满脑子都是自己的体验,而非上帝的荣耀或基督的美好。他们在心里自赞:我这个体验太美了!我这个知识多么了不起!我经历的事情真奇妙!”(133页)
三
重生得救的确据也与人因为生命的更新所带来的行为及生活的转变有紧密关系。就是说,内在生命的更新一定会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从而成为人重生得救之内在确据的一种外在印证。在这个方面,耶稣的教导也是十分明确的:“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太7:16-17)
爱德华兹在《宗教情感》的最后部分,花了很多的篇幅来说明这个关系:即见证人自己重生的那种神圣情感一定会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从而印证出这种属灵的情感确实是来自神的。这里,对爱德华兹来说,“灵”与“体”是有紧密关联的,而不是相互分离的:“属灵实践是身心一致的行动,由心灵激活、驱动、命令、指挥身体;心灵和身体是联合的,心灵用上帝所赋予的权能驾驭身体。因此,基督徒的圣洁实践主要在于心灵的圣洁活动,由心灵指导和掌管身体的动作。”(301页)
对于重生得救的人来说,这种身心的一致性表现了人生命及生活方式的合一性。不是心里想的是一样,而做出来是另一样;或者在这个场景是一样,在另一个场景又是另一样;或者在这个时段是一样,到下个时段就变成了另一样。后者是一种分裂的人格及分裂的生活。这种分裂的生活不会成为对重生得救的一种印证。对爱德华兹来说,真实的宗教情感不是只发生在宗教场所,不是只发生在与众人一同的敬拜当中,而是发生在日常生活的每个时段,在日常生活的每个场景之下,特别是独处的时候:“正如虚假情感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得不稳定和不平衡,它们在不同的地点也是如此。有些人在公众场合很热情,但独处时(一个人祷告、沉思、远离世界独自一人与上帝对话时)的情感却与之不相称。”(239-240页)反过来,对那些把灵修只与内室联系在一起的人来说,也可能独处时是一样,而一旦走进工作单位,就像是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不能不随之变成另一个人。
无论哪种情况,生活分裂的人所生活的世界是由多元世界构成的世界,而信仰只与其中的一个世界有关,即能够带来我们内心体验的那个,毕竟信仰不过是内在体验的事情,带给自己的不过是内心的满足。这是启蒙运动以后带给我们的观念。但对爱德华兹来说,这种内在体验可以不必与基督信仰相关:“有一种所谓的内在体验却只有体验没有外在实践,内在体验既不伴随基督徒行为,也不导致基督徒行为。这比没有体验还糟糕。”(303页)
重生得救的人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而他在其中活出的是一个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生活。虽然现实生活中的艰难使人靠自己极难做到这一点,但也正因此在我们身上显出所蒙恩典的证据。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5章5节说神给了他圣灵的凭据,上下文清楚表明,他从圣灵中得到的凭据是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得到的。因此,正是在现实生活场景显现出来的艰难及对信仰的各种挑战中,重生带来的内在生命显出了他的活力,印证出其已经在恩典之下、有来自神圣源头的不可被战胜的力量:“恩典的运行在面临考验的关头证明了恩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证明我们到底是爱基督还是爱贪欲,这是对敬虔的真实性和能力的考验,而经验证明恩典确实能够产生正确效果和达到目标。这才是真正的基督徒体验:圣徒可以通过真实的经历,验证他们是否真的愿意执行上帝的旨意、愿意为基督舍弃所有。”(303页)若没有这种恩典的显明,我们就不会有来自生活中的印证(证据)来显明我们从圣灵领受的确据实在是确据。
当然,本文所讨论的重生确据的问题只是爱德华兹《宗教情感》中的一个主题。我相信在他的这本书及其他著作中,还有更多丰富的神学思想资源可能是超过我们以往的思想观念的。盼望我们在读他书的过程中,自己的观念和视野能够不断地被扩宽,我们的脚在先贤为我们铺就的山脉中站立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