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好,还是缄默好呢?| 灵性故事
沙漠教父言行录
安东尼等
事奉
言
语
一则语重深长的劝告,不只带来力量,更能改变听者的生命;沙漠教父们说的话是经过亲身体会,出言之前已经有一段“故事”能够佐证所说的话的真实性。
谦
卑
一
一天,有人在瑟格提斯(Scetis)分享一些干无花果。因为不很值钱,他们不愿意打扰阿爸阿瑟纽,所以没有人带去给他。老先生听到之后,很不以为然,就不愿意去参加他们的祷告崇拜(Synaxis),他说:“你们不愿意让我与你们分享从上帝而来的福分,我知道我不配领受这些,可你们无形中把我逐出团契了。”他们听到后,就从老先生的谦卑学到功课。于是牧师就把那些又干又小的无花果带给他,高高兴兴地请他回来参加祷告崇拜。
施
受
二
相传,阿爸芝诺一开头就不愿意收任何人的施赠。那些送东西来的人们,都是失望而归,因为他不肯收下。另有一些人来找他,希望能从老先生那里得到什么纪念品,也是失望而归,因为他没有什么能给人的。老先生说:“我真不知道能做什么,送东西来的人,与想要得到东西的人,都一样失望而归。我现在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如果有人拿东西来,我会乐意接受;那来要我的东西的,我也会乐意送出收下的东西给他。”他就这样做了,心中平安,也满足了各人。
言
语
三
一个弟兄问阿爸波伊曼:“说话好,还是缄默好呢?”老先生对他说:“为上帝的缘故说话是好的;为上帝的缘故缄默也是好的。”
心灵的洁净。“又籍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徒15:9)
胜过魔鬼。“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牠。”(彼前5:9)
胜过世界。“因为凡从上帝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一5:4)
关于“沙漠运动”和“白色殉道”
有很多学者认为这沙漠的运动有其历史与政治缘由。沙漠运动的兴盛时期是在公元300-500年之间,早期基督教受逼迫的时期已过,当时基督教会已被默认为国家主流的宗教团体,达官显贵若要有什么名利展望,都须先依附帝国的主流信仰,因此信仰基督教成为先决条件。在这情况之下,学者们认为“逃脱世俗,进入沙漠”的运动就因此展开,这些人试图寻找灵性的净土,有强烈的愤世嫉俗心态:若不愿意同流合污,就必须做出大胆的革新,要改变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
可我们发觉这种“避世求真”的意识并不完全需要“厌恶世道”的先决条件,当然这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主要的原因仍是那股强烈的“求真”意识,寻找一个能彻底避免虚假与腐朽的人生。早在基督教成为国家认可的宗教之前,大师安东尼已经下定决心到沙漠寻找隐居之所(约公元285年),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的先例,只是他最为闻名,也因此引起更多的“求真者”纷纷仿效,这可能才是沙漠运动兴盛的真正起因。起初散布在埃及尼罗河域上游,直到亚历山大城外的旷野,最闻名的是瑟格提斯(Scetis),但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沙漠,以及西奈半岛的旷野同时也兴起了这股进入沙漠的热潮。
基督教一旦脱离了早期受逼迫的危机之后,无论信仰人数或地位都有非常大的进展。前面以流血殉道的惨痛经历已不复存在,可是为主殉道的心志仍在:一位真正的信徒是愿意彻底为他所信的主牺牲的,不流血不表示没有牺牲的意识,在生活中彻底地、无我地为上帝、为邻舍而活,就是真正的殉道者。这样的意识后来被称为白色殉道。沙漠教父就是朝着这个方向教导弟子们。
(摘自《沙漠教父言行录》)
相关阅读:
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购买《沙漠教父言行录》,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