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he Ji》学报第十二期导览

《She Ji》学报第十二期导览


全文下载请戳: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24058726



本期目录

Editorial

A New Genre of Design Research Literature

Ken Friedman, Jin Ma

Original Articles

Designing Documents for People to Use

David Sless

Simple Information: Researching, Teaching, Doing

Robert Waller

Innovation Teams and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Reasoning with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s

Ricardo Sosa, Andy Connor

The Designer as Jester: Design Practice in Innovation Context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Jester Model

Bettina Minder, Astrid Heidemann Lassen

Three Narrative Techniques for Engagement and Action in Design-Led Innovation

Rebecca Price, Judy Matthews, Cara Wrigley



本期导览

欢迎来到本期《She Ji》。

本期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文章类型,专门介绍遍布全球的针对社会设计、政府及公共领域设计、应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中心。这样做,可能很不传统。因为传统的学术期刊只刊载研究型和综述型长论文,而关于有着悠久历史和出色实践的机构的介绍型文章通常发表在设计行业杂志或是博客类网站上。很明显,两类出版物面对的读者是两个交集甚微的群体。《She Ji》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致力于营造更广泛的读者群。我们希望期刊的内容不仅对研究者有价值,同时还能够吸引在复杂的价值体系中不断探索的实践者们,包括设计师、教育者、决策者、管理者、创新创业者,等等。

全球设计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研究中心,以及研究驱动型机构。它们中不乏跨领域协作创新的先行者,有的机构在全系统变革和技术进步方面有几十年的设计研究经验。这些机构的出色实践,他们对问题领域的独到见解,特别是他们发展的独特的方法和工具,无疑将惠及包括设计在内的诸多领域的从业人员和研究者们。遗憾的是,许多这样的研究中心和机构并不广为人知。

去年,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寻找在不同的设计领域探索有趣议题的不同类型的研究中心。有的设计中心关注实践,有的更关注理论;他们从事的研究既有基础型、应用型,也有“临床”型。有的研究中心隶属于大学,有的则是独立机构,和产业、商业密切相连,还有的本身就是以研究为基础的设计公司。另外,从投稿本身的内容,到同行评审过程,让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类型的同行评审文章将成为设计研究文献的有力补充。

本期《She Ji》的前两篇文章正属于这一类型。它们来自两个不同的研究机构,却有着相近的问题领域——设计为大众所用的信息。

在《Designing Documents for People to Use》一文中,David Sless回顾了他所领导的传达研究中心(CRI)的历史和工作,该中心和澳大利亚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公民们协同工作,先后设计完成了两百多个公共文件项目。正如一位评审人所言,这篇文章像“一座知识的游乐场”,围绕好的实用类文件的设计,以及如何在社会框架内进行实践设计,它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实用的方法和可达的标准。除了专门的账单、表格和公文,CRI还开发设计系统便于他人使用。中心采用基于佐证的、以人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对平凡日常信息传达进行“肉眼可见”的改进,它积累的经验的方法不应该受限于某个专门的设计领域。

▲ Capita保险申请表格,重新设计前后的对比。Copyright ©1989 Capita (with permission from Capita).

▲ CMI重新设计后的用药指导手册中的几页。Copyright © 1996 Merck & Co. Inc.


同样是关注信息设计,Robert Waller在《Simple Information: Researching, Teaching, Doing》一文中介绍了英国Simplification Centre的工作。社会中广为使用的复杂信息,往往因其糟糕的设计令相当一部分公民苦恼不已。工业设计师、建筑师和服务设计师们的工作,是创造概念和计划让他人去制造或实施;有别于这些设计同行,信息设计师们必须亲自实现自己的想法,既要着眼系统,又要一页一页甚至逐字逐句地打磨。针对这个问题,Robert Waller用优美的例子清晰地演示了Simplification Centre如何通过设计实践、教育、培训和倡导活动来提升社会的信息素养。


 理论卡片让抽象的概念参与到设计评论中去。Images courtesy of Simplification Centre, reproduced here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BY-SA 4.0.

▲ 现有的药剂过量急救包信息(上)和在中心组织的一次活动中重新设计后的急救包信息设计(下)。Images courtesy of Simplification Centre, reproduced here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BY-SA 4.0.


本期的另外三篇研究论文围绕关于创新和组织这一主题展开,各有千秋。

过去几十年间,商业领域越来越注意到创造力在商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作用。但是,组织的创造力是一个超级复杂的议题,它受到多种多样的要素影响,而这些要素纵横交织,构成了一个组织机构的运作肌理。Ricardo Sosa和Andy Connor在《Innovation Teams and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Reasoning with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s》中,直面一个根本问题:在整个组织中普遍推广创造性的行为,和做强小而精、具备高度创造力的团队,这两种途径到底哪一种更有利于提升组织的创造力?他们称之为“广度对深度”的困境。两位作者运用了一种基于代理的计算模拟方法,来系统地推想在组织中分别采用广度优先或是深度优先路径可能得到的结果。他们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在一个群体中微观和宏观层面的互动,让我们对组织创造力的首要原则进行再思考。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建议,例如,在组织当中,也许专注于提升某些个体(而非全体)创造激进的新想法,也许比在庞大的群体中开放创造性构思过程来得更为有效。


▲ 采用Axelrod 社会传播模型,用计算模拟的方式来表现代理之间的“创造力扩散”过程;同心圆表现每一个个体的一系列“值”。 Copyright © 2018 Ricardo Sosa and Andy Connor.

▲ 计算机模拟的一个扩散过程,原视频:

https://youtu.be/HxEGbQ5QoaM. Copyright © 2018 Ricardo Sosa and Andy Connor.



虽然让设计师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已经是一条广受组织机构青睐的策略,但是设计师的创造性手段对于有非设计师参与的协作式创新过程的影响尚不明晰。Bettina Minder和Astrid Heidemann Lassen的文章《The Designer as Jester: Design Practice in Innovation Context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Jester Mode》另辟蹊径,认为设计师在协作创新项目中扮演的角色非常类似“宫廷弄臣”(court jester)——即,改变的力量,保持清醒、戏谑间打开创新局面。作者们提出了 “设计师即弄臣”(designer as jester)的框架,指出两者之间共有的权利、属性(如言论自由、坦率、挑衅)以及所采用的相似的策略(例如用创造力、幽默、智慧来激发改变等)。在此基础上,作者们还分析了三个组织机构开展的创新案例,并借助这个理论框架来显示“弄臣般的”设计师们如何塑造创新过程中非设计师们对设计价值的理解。

▲ 创新情境下的设计三要素,以及它们与“设计师即弄臣”框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连线展示了设计师在设计创新协作过程中作为改变力量的各种方式。Copyright © 2018 Bettina Minder and Astrid Heidemann Lassen.


本期的最后一篇文章《Three Narrative Techniques for Engagement and Action in Design-Led Innovation》来自于Rebecca Price、Judy Matthews和Cara Wrigley。作者们在一家澳大利亚机场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如何实施此前提出的设计引领创新的理论框架——通过设计师/研究者们扮演“设计创新催化剂”(Design Innovation Catalyst)的角色,发展和提升组织内部各方的设计能力。作者们着重探讨了三种叙事技巧(低保真叙事、现实主义叙事,以及战略叙事)。她们主张,这三种叙事技巧为创新过程的若干关键阶段提供了支撑,因为这些技巧不仅帮助参与者们克服原先的理论框架中存在的挑战,同时还大大鼓励了参与,由此促成了组织内部各利益相关方在不同情境、不同时间线之间的复杂互动。

▲ 设计引领创新理论框架(Design-led innovation framework)。 Copyright © 2012 Sam Bucolo, Cara Wrigley, and Judy Matthews.

▲ 行动研究者作为“设计创新催化剂”在创新过程中的延展角色。Copyright © 2018 Rebecca Price, Cara Wrigley, and Judy Matthews.


在组织机构内部增加并提升设计能力是一个极富挑战的议题。设计师们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在个人层面上的实践,也必须同时在组织层面上理解创新过程的动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本期的三篇文章都以各自的努力将我们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又向前推进了一小步。



封面故事

每一期,在关于封面征集的“广而告之”当中,我们写道,“希望《She Ji》的封面可以成为尝试用视觉语言来呈现设计新意涵的一方小天地”。本期《She Ji》恰恰是这样的一次尝试。本期封面来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二年级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方向的张擎天同学的原创方案,胡佳颖润色调整。受著名的伦敦地铁地图的启发,张擎天将《She Ji》的50多个关键词绘成了一张属于这本期刊的地图——这些关键词来自于过去三年我们发表的文章。沿着这些分合穿插的线路,有趣的主题正在集结成群,代表着《She Ji》所关注的在“设计、经济和创新”交叉地带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话语和知识。

到今年六月,《She Ji》创刊已经三年。时常有人问,我们这本期刊关注哪些主题?本期封面,就是一个美妙的回答。

在这里,我们再次感谢为我们提供方案的张擎天同学,同时感谢高搏老师将这本期刊介绍到本科的设计课题中去。我们衷心期待能够收到更多来自本院的、外院的、各界的封面投稿。设计师们,请用你们出色的视觉表达,帮助我们将《She Ji》介绍给更多更广的读者群。

关于封面投稿,欢迎随时联系(email: majin.sheji@icloud.com)。



关于She Ji

《She Ji》(《设计、经济与创新学报》)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全英文、同行评审的设计学术期刊,季刊发行。期刊为同济大学所有,由爱思唯尔出版社在线发行。《She Ji》是开放获取期刊,所有文章全文刊载在ScienceDirect®上,免费下载。期刊处理社会、组织和个人如何创造、建立、分配、使用并享受商品和服务的相关议题,特别关注策略与管理方面的思想与实践。我们欢迎为推广经济和社会价值创新框架,在产业、商业、非盈利服务以及政府当中激活设计创新带来新思路的文章。同时,我们还将发表在研究方法及方法论、设计哲学和科学哲学观层面支持期刊核心领域的的基础型文章。《She Ji》将出版原创研究型文章、理论文章、回顾和综述,以及编者按、观点讨论型对话、访谈、引领者的个人观点、研究笔记、书评/事件评论等。此外我们还将不时加入“给主编的信”这一特别栏目以丰富学术对话。

期刊主页:

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she-ji-the-journal-of-design-economics-and-innovati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