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院客座教授朱哲琴女士声音艺术作品《院听四相》亮相“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2021年,是人类经历新冠疫情重创后艰难而值得期待的特殊年份。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几经波折终于得以举办并完美收官。在本届双年展“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的命题之下,中国国家馆以“院儿——从最大到最小Yuan-er, from the mega to the micro”为主题展开思考与回应。

声音艺术家朱哲琴应邀为本届中国国家馆创作并展出声音艺术作品《院听四相Courtyard in Four Phases》,探讨后疫情时代人类精神意志和物理时空的关系。这也是朱哲琴自2014年首度开展声音艺术创作以来的第07号声音艺术作品。
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 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
今年的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原定于2020年举办,历经两次延期终于实现。61个国家馆,以及46个国家和地区的112个团队和个人在经受疫情影响和诸多客观条件限制之下完成布展,这使得本届展览成为了双年展历史上一次非常特殊的存在。组委会早在2019年就已定下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旨在讨论气候危机、移民问题,以及种族、社会和经济上的不公等,这个主题在2021年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经过两年的沉寂,正值后疫情阶段,人的能量亟待复苏,需要被激活并重新焕发。朱哲琴这部多相位声音作品《院听四相Courtyard in Four Phases》是为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特别创作的。
“院儿——从最大到最小” Yuan-er, from the mega to the micro
在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中国国家馆以“院儿—从最大到最小”为主题,回应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展览分为“共同理解I—灵感与干预”、“共同理解II—经典与诠释”、“共同设计—我的院儿”、“共同感受—听院儿”和“共同治愈—每个人的故事廊”五个部分。
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现场
这一次,朱哲琴应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张利之邀,根据国家馆今年的“院儿”主题与所在场地进行了一次抽象的宏观声音容器创作,并采用多相位音响交互,把观展者带入了“共同感受—听院儿”全新的听觉建筑之旅。
朱哲琴《院听四相》Courtyard in Four Phases
“我近年的声音创作与能量有关。这次我把院儿当作一个宏观的时空容器,通过不同的声音维度来观察在特定时空阶段的运动轨迹、速度变化以及相应能量的增减与生灭聚合。在【院听四相Courtyard in Four Phases 】里,中文的‘四相’与时间—空间—运动—能量这四个‘维度’是既重合又平行的。我觉得用中文的‘相’更准确。因为在西学里维度是用来表述物理空间的。而中国的相,虽然也指物理状态,却是一体两面,是物理和精神的结合,或说更倾向于精神世界。”朱哲琴说。
近年来,朱哲琴的声音艺术创作主要聚焦于能量。此次,艺术家以声音作为建筑材质切入建筑展进行创作,与近180位学者、建筑师围绕主题共同进行传统的阐释与当代性构建。在朱哲琴的《院听四相Courtyard in Four Phases》中,院儿作为一个时空容器,通过不同的声音维度来记录观测运动的轨迹、速度、及能量的生灭变迁与聚合。
朱哲琴与电子音乐家一起运用采样技术和数位编辑以及高科技音响器材,将时钟、步态、人声、能量流在展览空间进行了多相位的声音互动,并以院儿为聚合运动与思境的能量场的抽象空间展开创作。将时间与运动基础频率作为载体,承载不同相位的步态律动、思境、以及能量流的转化与互动。通过算法进行抽象化、碎片化的有机组合排列,创作了一个抽象的动态能量声场。


朱哲琴(Dadawa),歌手、跨界音乐家、UNDP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她也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座教授。二十多年来,朱哲琴从音乐出发,开始漫长的艺术探索之旅。作为中国跨音乐、当代艺术与设计的代表人物,其工作与创作已介入到音乐、表演、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跨领域的创作中。
2017年,朱哲琴与娄永琪教授联合创办声音实验室(Tongji-Dadawa SOUND LAB)。实验室以声音为原动引擎,结合视觉艺术、联合建筑空间、公共艺术、算法设计、媒体设计、交互设计、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以国际化、前瞻性、实验性为特色,共同定义以声音为原动引擎的跨界、跨学科、跨文化的前沿研究与社会公共应用实践。在朱哲琴的前6号颇具代表性的声音艺术作品里,【海上琉音】 SOUND GLAZE就出自声音实验室。(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琉音海上】 ——声音实验室非正式成立时在我院暗房报告厅的预演习作,作品从立项构思到完成共历时四周时间,是由声音实验室主导、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郑闻卿清镜工作室的师生共同完成的一次即兴闪电创作。



图文参考 / 今日头条
编辑 / 榴莲
责编 / 伊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