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态媒体打造诗意自然

D&I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24-10-19

话剧《树魂》中的舞台多媒体艺术




由上海戏剧学院黄昌勇院长任编剧和艺术总监,卢昂教授任总导演的原创话剧《树魂》今年7月在福建省正式首演。该剧由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教授担任视觉总监,并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张屹南老师团队负责舞台多媒体艺术创作。同济团队经过为期数月的努力,最终在演出中呈现出精彩华美的自然与人文意境。



话剧《树魂》以福建宁德市周宁县著名的黄振芳家庭林场为原型,讲述一家三代人坚守40年上山造林、接续守护绿水青山的动人历程,以精彩的艺术表达赋树以魂,堪称一曲生态文明的礼赞。《树魂》由福建省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旅局,周宁县委、县政府以及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同济大学等共同策划并制作。这是一部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生态文化相互交融、多重结构、时空交错的现代话剧。



《树魂》剧照


 


为《树魂》这部具有宏大叙事结构的作品构筑舞台视觉艺术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这离不开与编剧、导演、舞美、灯光、作曲团队的通力协作。多媒体内容在本剧中成为营造氛围、交代剧情、产生视觉层次感的关键因素,并能时而映射出人物内心,将记忆与想象外化,与人物所处场景交织。


本剧多媒体主创、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张屹南老师认为此次创作成果具有如下特色:


虚实相生


舞台动态媒体成像被分成了前、中、后三个立体层次,分别为台口倾斜纱幕投影、山体实体景片投影和背景的LED屏,借由三层视觉同步后的效果与舞台灯光互相搭配,以求将虚实介质融为一体。


舞台空间与多媒体效果花絮


动静结合


作品总体风格沉稳大气,在媒体设计中避免了浮夸而炫技式的视效堆砌,在满足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努力打造细腻的层次变化,描绘诗意化自然场景时通过云雾、光影、空气中悬浮颗粒等流淌介质营造灵动的氛围。对于同样的场景所处不同时代、节气、乃至一天晨昏的切换也都有所考量。


质朴的张力


我们为演出不同桥段打造了独特的视觉气质:林场是广袤高远的、林家老宅温暖而亲切、茶园美景欢快跃动,而自然灾害的景象则具有巨大的摧毁力。作品的总体基调是质朴的,而随着剧情推进,其视觉动态张力也显现得淋漓尽致。



《树魂》剧照

 



为舞台艺术贡献同济智慧


本剧的同济主创团队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舞台新媒体创作者,也不乏奋斗在国内游戏产业开发第一线的设计师以及擅长电影CG特效的专家。团队于项目前期在福建周宁进行实地3D扫描和无人机航拍,记录了山林树木的点云数据。多媒体设计综合运用了3D动画、算法生成设计、AI辅助设计、手工绘制等技法。AI技术很大程度赋能了这次创作,团队将创作流程比喻为“调酒”:将设计软件、编程、AI和手工制作的份额努力调配到恰到好处,摸索出不少“独家配方”,发挥出综合的跨媒介创作经验优势。


多媒体制作及采风花絮


设计团队还根据剧情完成了一次针对当地历史区域的“虚拟改造”,并由娄永琪教授设计绘制了剧中改造后的“森林博物馆”设计图。另外,本演出主海报由我院孙大旺老师设计制作。


▲ 娄永琪教授为本剧绘制的 “森林博物馆”改造设计图

▼ “森林博物馆改造”剧照


在全剧尾声时,一棵象征未来之树拔地而起,视觉效果从3D扫描的点云数据转为由人工智能算法生成的群集的树木生长,随后郁郁葱葱的AI万某林海逐渐过渡到真实的周宁航拍美景。


树具有美好的寓意,是历史的财富,也是对人工智能时代神经网络意向的象征,“未来树”代表着人、自然、科技三者的共生。期待同济智慧能在未来舞台艺术变革中发出更耀眼光芒。




部分剧照来源 | 上海戏剧学院

多媒体内容来源 |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文字 | 张屹南

编辑 | 钰璐

责编 | 雪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