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设计点燃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引擎,第三届国际设计百人论坛成功举办
9月27日下午,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三大主论坛之一的“第三届国际设计百人论坛”隆重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联合承办。
本届国际设计百人论坛的主题是“设计新质力”,邀请了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芬兰、日本、韩国等国的重量级嘉宾和中国设计师一起为上海乃至全球设计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结合在WDCC开幕式上刚刚发布的“DesignS:世界设计之都上海宣言”和大会主题展“设计新质力的七巧板”展开讨论。
第三批“百人智库”
专家获颁聘书
作为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受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同济大学牵头组建“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本次论坛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益平为第三批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专家颁发聘书,他们是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妹岛和世,阿斯顿·马丁拉贡达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创意官Marek Reichman,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院长Dan Hill,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主席Lorenzo Imbesi,BUS 9创意总监Sung Yong Kim,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2010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总规划师唐子来,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韩绪,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沃尔沃汽车亚太区设计副总裁栗璟瑶,BDDWATCH(设计驱动品牌观察)发起人童慧明。
四场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袁烽主持,四场演讲分别从城市、环境、产业、生态的角度探讨设计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引擎。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2010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总规划师唐子来教授分享了上海世博会举办14年后的上海及世界城市建设故事和发展趋势。在唐子来看来,城市最佳实践区既是上海世博会的灵魂,更成为未来世博会的范本。“最初,我们提出建设‘城市最佳试验区’,后来在国际社会的建议下改成‘城市最佳实践区’。”唐子来说,一字之差,天差地别,“试验区‘从无到有’,而实践区是把已经有的东西,而且是比较好的、被实践所证明的东西进行展出”。
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赫尔辛基设计实验室联合创始人Dan Hill以《为日常生活基础设施而设计》为题,引用日本鹿儿岛、中国上海、澳大利亚墨尔本、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全球各地的城市设计案例,说明全局设计思维、“大设计观”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战略性设计越来越重要。设计师要通过设计赋予我们更广扩的视野,从万事万物互联互通的角度去解决问题。”Dan Hill说。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设计副总裁栗璟瑶的演讲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与跨文化创新的完美融合》为题,分享她和团队如何设计品牌,以及在不同文化客户之间通过设计架起桥梁。设计作为关键因素推动着技术的革新,不仅仅是对于市场需求的反映,更是品牌核心价值观的表达。“我们要超越表现,为生活、为生命设计,为人、为社会、为世界设计。”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著名可持续设计思想家John Thackara 在演讲中探讨了《都市主义的生态转向》。“城市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发展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还要聚焦城市发展的细微之处,通过设计连点成面。”在他看来,城市生态的共创刚刚开始,新的平衡正在悄然生长,好的设计可以让大家共享城市活力,共创更好的生活。
三组尖峰对话
三场尖峰对话分别围绕 “新质设计师队伍” “管理设计以创新” 和 “设计重构生产关系” 的主题展开思想碰撞,18位设计大师、设计新锐、设计组织领导人和设计教育家济济一堂,共话设计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图景,描绘“设计新质力的七巧板”。
第一组对话,由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韩绪教授主持,参加对话的嘉宾有Ed-design创始人兼董事长Tapani Hyvonen,BUS 9创意总监Sung Yong Kim,特赞创始人&CEO范凌,小猴科技创始人&CEO刘力丹,以及布梵科技创始人&CEO高宇玄。
韩绪以三个问题与各位嘉宾探讨“新质”:你心目中的“新质设计师”是怎样的,未来社会与设计的新关系如何,以及怎样培养“新质设计师”。
Tapani Hyvonen:我们现在并不确定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新质设计师”,我们要打开眼界,把视角放宽,去想象下一个产品、下一个服务可能会对大趋势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Sung Yong Kim:对于我来说,设计关系是更好的生产力。首先是人的关系,与团队、客户或其他利益共同方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其次是项目节点之间的关系,对设计项目有更好的整体把握。
范凌:我更希望做一些不是靠“时间差”而是靠“时间积”产生的东西。时间积的逻辑是,积累越多,价值越大,所以我们才会选择去做“数据”而不是做“模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中长期可能会产生的机会,重新去思考设计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刘力丹:这是一个对设计师很友好的创业时代。“新质设计师”要有领导力,要建立影响力。当然并不只是关注新技术,新能源,新制造,其实在不同领域都可以有“设计新质力”的存在,哪怕只是改变一个小流程或者优化一个小产品等等。
高宇玄:我个人对“新质”这两个字的理解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横向和纵向的一定的差异化优势领先。基于这两点,“新质设计师”需要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用户价值的洞察能力,和商品周期长期的贯穿能力。
第二组对话,由广州美术学院童慧明教授主持,参加对话的嘉宾有阿斯顿·马丁拉贡达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创意官Marek Reichman,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主席Lorenzo Imbesi,海尔智家副总裁吴剑,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刘宁,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邵景峰。
童慧明邀请每位嘉宾分享在企业里管理设计的变化,以及他们如何一步一步的改变企业创新的构架,让设计创新、设计思维在企业的全业务链中发挥影响力。
Marek Reichman:只会“闷头做设计”是行不通的。要清晰地知道产品是为了谁、愿景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需求、有怎样的历史,更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团队系统协同作战中,设计才能发挥核心价值。
Lorenzo Imbesi:设计创新不能是空中楼阁,其基础是科学的研究。越是创新,就越要研究。只有开展更好、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明白社会真正的需求,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新质设计师才可以实现跨界创新。
吴剑:我们进入了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设计的定位可能会从过去企业价值的“放大镜”,转变成为“望远镜”。面对充满迷雾的未来,如何帮助企业勾绘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投资布局,去满足不确定性的市场竞争条件,设计应该发挥更大的价值。
刘宁:设计机构或者企业设计中心的定位非常重要。我建议企业可以把设计中心或者设计部分成两层,一层是在集团的战略层面,一层是在事业部或者每一个产品的研发设计部门。
邵景峰:我们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让正确的设计出现在正确的时间。这个过程中要有很强的预判力。当前,中国车企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加盟,这也是中国团队不断向全球化迈进,向全球化学习的一个缩影。
最后一组尖峰对话,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胡飞,与嘉宾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前院长Helena Hyvonen,世界设计组织WDO前主席、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首席运营官Srini Srinivasan、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韩挺之间展开。
胡飞与嘉宾们探讨了设计与生产力的关系,不同经济结构和类型上设计的作用,以及设计教育未来最需要加强和培养的能力。
Helena Hyvonen:新材料的设计是助推服装和时尚行业发展的底层能量,用户服务和大数据架构等非传统设计又助力了生产力的重构。而设计和其他学科的共创共融,将是未来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跨界才能创新。
Srini Srinivasan:世界设计组织在1971年更名为WDO,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设计”的定义。我们要把服务、系统、经验都加入到对设计的定义当中,这是一个概念上的转变。从很多案例中可以发现,设计可以在增加产出和效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魏洁:在人才培养方面,设计的并行视角、系统思维能力、掌握和处理新知识的能力是重中之重,但要不断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更新设计教育的内涵。
金江波:可以看到,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过程中,设计是重要驱动力,也是创新主要策源力。无论是经济模式创新、金融工具创新、贸易结构创新、航运载体创新以及科技创新,都需要设计作为载体。
韩挺:我依然相信人工智能时代,或许是对设计来说最好的时代。拥抱AI,掌握AI,用AI增强人的能力,同时和AI共同协作去回应“设计无界 新质生长”以及对教育的思考和可能的挑战。
闭幕致辞
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教授在闭幕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本次国际设计百人论坛。他介绍了为本次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主视觉设计、会场设计、创意策划做出贡献的各个团队,并邀请郑康奕老师、Jarmo Suominen教授、新绿墨团队郑雯作为代表,依次上台介绍讲台智能移动装置、AI人机共创艺术智能体,以及会场设计。娄永琪表示,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永远是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和他本人最坚强的后盾。最后,他代表主办方对所有参与本次峰会的嘉宾、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图片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编辑丨钰璐
责编丨雪青
WDCC开幕日
2024世界设计之都上海宣言
(DesignS)正式发布!
点击查看
WDCC主题展
七巧板解码设计新质力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