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蓝马甲”港警:“武器”仅一样,但温情而强大

广州日报 2019-09-14




一边是黑衣暴徒,杀气腾腾,扰攘叫骂;

另一边是橄榄绿或者浅蓝色的香港警察纪律部队,严阵以待;

中间则是黄色马甲的记者群体,人头涌动;

香港近两个月来的连串暴力事件中,这几种颜色构成了冲突现场的主色调。

但不时滑过的几抹天蓝色,为紧张的冲突现场带来难得的一丝温情……


蓝马甲,正是香港警察传媒联络队的标识。

他们可能是现场装备最脆弱的一群警察:

蓝色标识马甲,不具备防卫作用;防毒面罩、护目镜和头盔,只起防护作用,不带任何攻击性。他们的职责是在冲突现场联络和服务媒体记者,帮助他们离开最危险的暴力冲突核心区域,让他们与暴徒和警察保持安全的“工作距离”,以此保障记者的工作安全、警察顺利推进防线。


而他们只有一样“武器”:“大声公”。

昨日,记者走近了香港警察传媒联络队的部分队员,过去,他们只是活跃在犯罪现场等特殊场合,而今年6月以来,队员们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传媒联络队队员F曾经是机动部队成员,他笑称自己供职机动部队的时候都没有穿戴过防暴装备,没想到在这两个月却用上了。

针对目前香港的形势,传媒联络队“24小时×7天”安排队员轮值候命。这支队伍本来有约200人,但扣除本身就需要在现场进行戒备或驱散行动的警察以外,就剩下不足100人。但就是这100人,从6月至今已出勤超过1500次,其中6月563人次,7月673人次,8月797人次。

一旦有激烈暴力冲突,传媒联络队队员通常以小队形式出动。现场,他们会遇见疲惫的同事,但又相互鼓劲前行。

当有记者过分“敬业”,与警察或者暴徒“零距离采访”时,“蓝马甲”们会上前规劝,将记者请至安全的工作距离。

当有记者过于“忘我工作”,以至妨碍警方向前推进时,“蓝马甲”们会及时出手,保护记者免被推进的警员误伤。

当有记者被催泪烟呛到的时候,他们会伸出援手,带他们到安全的地方清洗。

大多数记者会接受传媒联络队队员的一番好意;F也遇到过少数实在“顽固”的记者,听到F说“你们记者也有自己的专业操守和尊严”,他们也会被“叫醒”,还现场警察一个通畅的工作环境。

但也有一些所谓“记者”,身穿黄马甲,却干着并非记者的事情:谩骂警务人员、刻意用镜头阻碍防暴警察推进、以“观察员”身份穿梭于现场,别有用心的“记者”甚至故意制造“警察撞记者打记者”的“新闻”。


传媒联络队队员Y记得,在7月28日的元朗冲突现场,一位中年女士在冲突区域大骂警察,引来大批记者围观,妨碍了警方推进,甚至有被砖头、催泪弹击中的危险。

Y立即上前规劝,但中年女士似乎不为所动,见有媒体围观,骂得更是起劲。Y此时心生一计,转而让其他示威者去劝女士离开,保证自身安全。这招果然有用,成功地让中年女士和围观记者散去。

在近日香港的冲突现场,假记者之祸甚矣!

不少假记者在现场心怀鬼胎、别有用心,传媒联络队队员都有一双慧眼,识别这些假记者:“真正的记者正常采访,不会起哄、谩骂,更不会迟迟不离开冲突核心区域。”传媒联络队队员L说。传媒联络队队员们都清楚,现场有些媒体记者对警方多有误解、偏见和敌意,甚至也知道有些“记者”可能会“乱写”,但他们始终保持不分立场、公正持平地处理现场情况,

因为他们知道,“蓝马甲”背后是警察的专业和公正。


队员F说得好:“如果连我们都不能保证专业和持平,就会更激化现场的矛盾,这不是我们工作的初衷。”

有效工作的背后是学习和训练,传媒联络队平时会邀请高校新闻系教师、现职媒体从业者给他们讲课,到传媒机构参观学习,更多地了解媒体运作,以期更好地为传媒服务。

正如警察传媒联络队副主管、公共关系科警司高振邦所说: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让队员更好融入媒体工作。


高振邦在冲突现场工作


他们是暴力冲突中装备最脆弱的一群警察,尽管未必需要亲手制服暴徒,但一样有队员受伤,一样有队员被“起底”。


警察传媒联络队副主管高振邦,曾胸口被暴徒砖头击中,要入医院留医治疗。


但他们仍然强大,强大在他们的公正、专业和勤恳,点赞!


广州日报特派香港报道
图片由香港警方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石钰


 星标广报君 

想第一时间找到广报君了解最新资讯?

办法很简单,

 先找到广报君,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热点大事,点击即可查看

干得漂亮!香港妈妈怒撕“港独”标语,最后的怒斥帅呆了!

凌晨,20岁女孩发布遗言:"如果回不来,祝我解脱!"

香港警方追查可疑车辆,司机掏出了枪

香港警方又拘捕1名袭击付国豪男子,暴徒攻击警察又出新手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