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振聋发聩!“我们跟有些国家很大的区别就是命最重要!”

广州日报 2020-11-12

“我们跟有些国家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命最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

“什么是最大的人权?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
这几段振聋发聩的话,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今年《开学第一课》上的演讲。


昨晚《开学第一课》邀请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张文宏、吴尊友、毛青等,共同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

同时,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还将讲述北斗卫星在抗疫中的运用,展现科学的力量。

“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
《开学第一课》上
钟南山这句话振聋发聩



“习近平主席讲,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首先,命最重要。”


春节前夕,一张照片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广泛流传。照片里,钟南山神情疲惫地靠坐在高铁上。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之初,这一“逆行”的身影,让人们忽然意识到,原来那位曾经在17年前“非典”期间以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和国士的担当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医学教授,那位每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出现在第一现场为公众答疑解惑的权威专家,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但他依然精神矍铄,依然步伐矫健,依然掷地有声。“国士无双”,是人们发自内心对他的赞誉。
 
今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84岁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
 
图片来源:新华网

责任与担当,是钟南山作为一名医者一直在践行的誓言。
 
“我出生在南京,南京有座钟山,所以我爸爸给我起名‘钟南山’,他希望我像大山一样能够茁壮成长,而且像大山一样历经风雨依然能够屹立在那里。这是我爸爸妈妈给我的一个祝福。”
 

钟南山在今年《开学第一课》的讲台上,首先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名字的来由与含义。这一给人如大山般坚毅之感的名字,有力量的承载并诠释了钟南山的人生追求,而钟南山也做到了真正的“人如其名”。
 
出生于1936年的钟南山,生长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南京经常遭遇日本飞机轰炸,钟南山有一次被困在了被炸毁的房子中,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才把他从瓦砾堆中救了出来。战争年代的成长背景,生与死的考验,让钟南山从很小就懂得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立志报国的信念也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小时候的钟南山身体弱小,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壮他开始锻炼身体。踢球、跑步成为钟南山喜爱的体育项目。高三那年,在广东省运动会的400米比赛中,他以五十三秒五的成绩打破了全省纪录。到全国运动会的时候,又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当时的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甚至一度发出邀请,希望钟南山到国家队训练,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


但最终,他还是遵从了内心另一个更为强烈的声音
 
“我爸爸是医生,我妈妈也是医生,那时给我的潜意识是,当个医生也挺好,可以治病救人。”
 
生于典型医生之家的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同样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钟南山曾说,在他的生活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父亲钟世藩,而对别人的同理心都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在我面对人生第一次重要抉择时,我的父亲说:还是学医吧,学医的话像我们一样,不单自己身体要好,而且要帮别人能够同样身体健康。所以我后来想了想,就选了读医,学医,报考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后很开心。从那以后从事医疗研究工作。”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耳濡目染的钟南山坚定了自己要走的医者之路,并且步伐坚定地走到现在。
 
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65年,钟南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1年,35岁的他从北京调入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从最基本事情干起”,是青年钟南山的选择。
 

1979年,钟南山又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公派留英人员。在出国之前,他的英语还不流利。在英国,他一个月只有6英镑的生活费,剪头发都得自己剪,有时不够钱坐公共汽车,他就跑步去医院。

尽管不容易,但钟南山坚持了下来。在英国求学期间,他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项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上发表。

1981年11月,钟南山回到中国,一直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工作,并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年是2020年,我大学毕业已经60年了。这60年还是很有意义的。这60年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个是17年前的‘非典’,一个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2003年“非典”来袭,同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同样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是守城之将。三月是广东抗击“非典”最严峻的时期,医护人员接连病倒。钟南山和广东呼吸病专科研究所的同事们商量后,决定向上级请命: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他们这里来。经过所有医务人员前赴后继的日夜坚守,老百姓的生命防线被守护住了。
 

“这个结果让我们医生非常振奋,我们把一条命救过来了,这是我们的愿望。”

这种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品质,在他担任社会职务时也同样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先后当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期间,他曾就大气污染、食品安全、医疗体制改革等提出众多建议。

“这一下又过了17年,突然又遇到这样一个新冠肺炎疫情。这是大家都经历了的。”看着台下的同学们,钟南山爷爷颇有感慨地说道。

接到通知后,专家组抵达武汉。在听取武汉相关卫生人员工作汇报后,专家组意识到,这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传染性极强。于是,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了情况。


中央获悉情况后非常重视,并最终决定关闭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

“习近平主席讲,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首先,命最重要。”


1月28日,钟南山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谈及武汉抗疫,双眼满含泪水。他说:“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这一大声疾呼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公众的抗疫信念。

终于,在经过整整76天、1814个小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坚持不懈的奋战后,4月8日武汉又迎来重启。

“我们换来的是让中国至少减少感染70万人,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首先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这段时间我们的同学也做出了很好的贡献,所以今天我们才有一个阶段性的成绩,让如此厉害的传染病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

钟南山颇有感慨地谈到,“敬畏生命”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堂课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在听到北大援鄂医疗队现场分享的抗疫故事后,钟南山院士用遒劲的笔触写下了对他们的寄语——“一个人也不能少”。

“在抗疫这一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在未来需要的时刻,老一辈的医务工作者和年轻一辈的医务工作者,全员报到,一个都不能少。”


抑扬顿挫、慷慨激昂,钟南山院士恳切的寄语为这堂题为“担当”的开学课注入了气血。

现场,年过八十依然身形矫健的钟南山,还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健身之道。他号召大家要从小都注意锻炼,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


“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
但它也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
听张伯礼讲述中华民族抗疫史


“我当时恨自己。怎么关键时刻掉链子?最需要的时候,怎么得了这个病?”  
发出这样感慨的人,是一位医生。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今年的大年初三一大早,他带着医疗队飞赴武汉,并在抗疫一线坚守了82天。

劳累的工作导致了胆囊炎的发作。72岁的张伯礼在武汉做了手术后的第三天,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中。2020年《开学第一课》上,康辉问张伯礼,当时内心会不会担心自己的身体?  然而张伯礼回答,他更担心的是整个团队——将近300人的医疗工作者队伍。“我们中医这个胆叫胆腑,是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虽然没了,但做决断的勇气不能少。” 
张伯礼在抗疫一线能有如此胆气,是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战疫经验积累,以及一代代人面对传染病顽强抵抗的勇毅,他在《开学第一课》上对大家讲:“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但它也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

演讲视频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军人的使命与科学的精神
在陈薇身上合二为一


她在举世瞩目中研发对抗新冠病毒的疫苗,荣获“人民英雄”的称号,彰显军人品质和科学精神。

2月3日,随着一条微博热搜,#陈薇#这个名字进入到更多人视线。 
陈薇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7月晋升为少将,去年11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已经进入三期国际临床试验阶段,8月11日更获得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专利。在2020年《开学第一课》中,陈薇通过“云课堂”的方式给孩子们分享了关于疫苗的诞生故事和知识,并讲述了她与团队在前线和病毒作战的经历。
【演讲稿】
同学们好,我是陈薇。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
在座的同学们从小会打很多疫苗,包括麻风腮、白百破等等。为什么会有疫苗这个概念?其实在1000多年前,那个时候有一种病毒叫天花,这个天花是一个很古老的病毒。但11世纪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有个贡献,就是把得过天花的人的痘液,蘸在一个类似棉花的物体上,再塞到鼻子里面,这样接种人就获得了免疫。后来人痘的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国外。

1796年,英国有个乡村医生叫爱德华·琴纳,他对科学很好奇,并且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当时18世纪整个欧洲大概有1.5亿人死于天花,但是在死亡病例和感染病例中,当时挤奶的大多数女工,几乎没有因感染天花而死亡的病例。他就在想为什么?后来他发现,牛也可以得天花,牛天花又叫牛痘。把牛痘接种到人身上,人就获得了免疫。
疫苗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而这里程碑的事件可能是因为对科学的好奇,甚至一些偶然的事件,还因为孜孜不倦的追求,才使我们全世界受益。疫苗就是一个终极的武器,是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 
我们是一个军队的团队,习主席一声号令,我们解放军驰援武汉,我就是其中的一员。除了病房是我们团队的战场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主战场,就是我们的实验室。疫情在哪里,我们实验室就在哪里。当我们抵达武汉的时候,当时整个武汉的核酸检测能力还比较不足。
我们在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就启动了帐篷式的负压实验室,开始了核酸的检测,而且很快达到了每天一千多人份的检测,对当时武汉的疫情防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那时什么叫做没日没夜?什么叫做夜以继日?真的不是夸张,也不是形容。要在最短时间内,把最好的科研成果在那体现。
我们研究的重组新冠疫苗,在2月26日,第一批疫苗在生产线上下线了,也就是我们有了正式的疫苗。那一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我的上级,我的院长,我们的政委都给我发来了生日的祝福。我当时的回答就8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3月16日,我们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临床试验,在当天晚上接种了第一个志愿者,是全世界最早完成志愿者接种的新冠疫苗。
4月10日第一期的108个志愿者,全部结束了14天的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4月12日我们在全世界最早启动了二期临床,也是当时世卫组织公布的全世界唯一的进入二期临床的新冠疫苗。
在8月11日,我们的新冠疫苗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同学们,我们希望获得更大人群的安全有效的数据,让疫苗能够尽快的用于更多的人群,用于在座的同学们,让你们早一天摘下口罩,露出你们更纯真更快乐的笑容。

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
何为逆境冲锋的中国人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说出这话的人,名字叫作张定宇,他是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在武汉疫情防控期间,张定宇冲锋在前,带领医院干部职工救治2800余名患者,其中不少为重症、危重症患者。

张定宇说:“我和我们的同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保卫我们的城市,保卫我们的人民。’”

虽然身患渐冻症的他,双腿正渐渐开始萎缩,但是他内心的力量却不容置疑。在这段逆境前行的日子里,张定宇站在疫情肆虐的风暴中心,发出了最有力量的声音。“我知道以后自己会是怎么样,所以我反而不害怕它了,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的享受我的生活、享受我的工作,我努力的工作就是因为我热爱生活!”

在《开学第一课》的现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毛青的出现,让张定宇的脸上绽放了笑容。两个人没有拥抱,也没有握手,而是笑着伸出了胳膊互相击肘——他们用抗击疫情期间最常用的问候方式,表达着重逢的喜悦。

张定宇还记得那个特别的除夕之夜,一通紧急的电话打破了平静——“紧急通知,解放军3支医疗队,陆海空450人组成的医疗队已经集结完毕,将搭乘军用飞机,3小时候抵达武汉!”

“神兵天降!”张定宇用四个字,形容当时的心情,他说:“在我们在最无助的时候,得到了这种帮助,让我激动不已。这是我在大年三十,收到的最宝贵的礼物。它是党和国家给我们医院,也是给武汉送来的坚强的支援!”
在这次抗疫之战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英勇无畏的逆行者——来自全国各地的星夜驰援,19个省市对口支援湖北16个市州县的抗疫工作,10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的雷神山医院,16家方舱医院35天收了1.2万人。

但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而言,这不是“逆行”,而是冲锋,正如毛青所说:“我不觉得是逆行,我更觉得是一种冲锋,如果我们把这一次战疫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当时武汉就是战场,我们是往战场冲!”

一种冲锋叫做誓死不退,有一种凯旋叫悄然撤离。中国军人的铁血担当,创造了希望的迷彩奇迹,也交出了合格的武汉答卷。
抗疫的日子里,还有几件小事牢牢地记在了张定宇的心里。 农历除夕也是武汉关闭离汉离鄂通道的第二天,医院,成为了整座城市里最忙碌的地方。忙碌的医护工者们无暇休息,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需要挤出时间。
那天中午12点左右的时候,张定宇发现门诊有个快递小哥送来了两份外卖,张定宇赶快叫住他,追问是谁点的外卖,而那位外卖小哥的回答却让张定宇出乎意料:“是热心人士为金银潭医院的医生、护士准备的。”
张定宇回忆着,“我有一股暖流激荡在胸中,这一天,我们收到了很多人送来的外卖,这一份一份的外卖的背后,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感染着我们,温暖着我们。”

忙碌的日子里,除了温暖的关怀,还有力量的传递。张定宇看见,深夜里转发在微信群里,高唱着国歌的普通市民,他们用自发的歌声为武汉加油打气,每一句,都是逆境冲锋的呐喊。嘹亮的歌声唱进了无数人的心里,也更坚定了张定宇的信念:“当时我就下决心,我一定要为我们的病人,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国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
在那段时间里,医护工作者们争分夺秒,只为了能多挽救一条生命。然而却遇到了一个难关——武汉缺血。面对这个特殊的情况,国家从全国各地调来了血液,支援武汉的疫情斗争。张定宇饱含热泪地说道:“是全国人民的鲜血,支援了我们武汉的抗疫斗争!”

而武汉人们,也以最慷慨的方式回报了善意,很多康复以后的患者,勇敢地伸出自己的胳膊,捐献了他们带有抗体的血浆。这些带有抗体的血浆,在全国的其他地区危重病人的救治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张定宇说:“我们中国人常说,我们血脉相连,这一刻,我们和我们的祖国,紧紧地在一起。”
一件件小事牵动着张定宇的内心,他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人都在关注着武汉,关注着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从坚守在岗位的外卖小哥,到深夜唱响国歌的普通市民,再到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疫情面前,我们都是逆境冲锋的中国人


的确,逆境面前,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是逆境冲锋的中国人诠释了何为热血,何为坚韧,何为万众一心!
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见证了生命最坚韧的力量!

“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张文宏医生
给少年儿童带来十大健康宝典


“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
“等疫情结束,大幕落下,我自然会silently(安静地)走开。”“防火防盗防同事!”“最好的药就是免疫力。”

这些耿直风趣,专业“硬核”的话,都出自张文宏之口。

张文宏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被网友称为“网红医生”。8月19日,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名单正式公布,张文宏榜上有名。新冠疫情期间,张文宏奋战在抗疫一线,他的发言总能鼓舞士气,令人积思顿释。在这位“网红医生”被转发的语录背后,体现的是他的高明医术和医者仁心。

这次,在2020年《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他为即将迈入新学年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课,并为大家送上了十大“少年儿童卫生健康宝典”。

少年儿童卫生健康宝典
1. 戴口罩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2. 洗手要像做作业一样认真。3. 打喷嚏、咳嗽要用纸巾或胳膊肘挡住嘴。4. 聚餐用公筷,餐具不混用。5. 不摸来路不明的小动物,手脏不要摸自己。6. 早餐要吃好,多吃高蛋白。7. 不过度用眼,眼睛累了多远眺。8. 坚持锻炼,保持合理体重。9. 每天睡足一个香甜的好觉。10. 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只有科学力量和个人力量的紧密结合,我们才会逐渐形成面对疫情的良性机制,这样离彻底战胜新冠病毒才会更进一步;也只有这样,假如未来又遇到类似的病毒,我们才会更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它和打败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疫情从来不会击垮我们,错过的春天也终将会到来。每一次面对疫情来袭,我们采用隔离、治疗、防护这些手段,其实背后都是不断增长的科学知识。人类和病毒的战斗史证明,只要我们能够真正掌握病毒的信息,跟踪它的传播足迹, 破解它侵害人体的秘密,找到克制病毒的武器,那病毒就不再那么可怕了。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来源:开学第一课(cctvkxdyk)、环球时报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石钰





 推荐阅读 





男童拇指长得似“蟹钳”,妈妈难以置信!婆婆一句话道出真相……

频繁换工作、不敢要孩子……“别人不理解我的痛苦!”37岁男子被这个秘密困扰20多年
多个城市大面积关店!这家连锁咖啡品牌也扛不住了?

这家巨头公司掌门人被告了!

痛心!29人遇难、7人重伤!记者现场探访,发现一个大问题...

连夜调查!
孕妇撩衣做彩超时,医生放男病人入内!医院回应


“广州日报微信视频号”上新啦

越睇粤有料~~~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