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爆火!刀郎骂人了吗?他为何提维特根斯坦?

广报心传工作室 广州日报 2023-08-28


近日,

沉寂多年的著名音乐人刀郎

发布新专辑,

该专辑独辟蹊径,

结合地方曲调、民歌、小调、摇滚等风格,

曲风独特新颖,传承中有创新。

专辑中有数首热歌,

最火的《罗刹海市》频上热搜。


《罗刹海市》歌词截图


该歌的歌词取材于《聊斋志异》,

带有浓厚批判和嘲讽意味。

有人解读为他讽刺的是

流量文化下的“以丑为美”现实,

也有人对号入座,

认为“十年磨刀,一刀四妖”

歌词指向乐坛中的同行,

甚至还有人推出

搞笑的美国版、德国议员版……



争议甚嚣尘上,而声言不想靠音乐赚钱的刀郎,在退隐十几年后的2023年复出,就撞上了流量的“小蛮腰”,大赚特赚;据行内人士估算,“风波”之后,其收益已以亿计。




那些年,那些事


说来话长。

20来年前,刀郎突然爆火,

专辑销量动辄以百万计。


一个刀郎的同龄歌迷如此评说:当时刀郎将人生的痛苦挣扎、爱恨情仇、遗憾希望、美好丑恶,都写成曲唱成歌,歌声低沉苍凉沙哑打动无数人。


刀郎,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然而,

盛名之下,矛盾渐起。





刀郎曾说过一句气晕部分同行的话:“我不想用音乐来养自己,我想自己赚钱,来养活音乐。”


在收录了 “2002年的第一场雪”歌曲的专辑卖出270万张正版碟之后,暴得大名的刀郎,已经“事与愿违”地可以凭音乐赚大钱了。


大火的他,陆续招来早已功成名就的几个同行在不同的公众场合的评说:他的音乐不算音乐;不要看销量,他没有音乐性、没有美感;他的歌在KTV里只有农民会点,等等。


言辞否定之余,更有一回在重要的音乐庆典活动中,刀郎临时被一个强势的评委认为“不够格”而从“十佳歌手”清理了出去,“十佳”秒变“九佳”,宁愿尴尬留空也绝不颁奖给刀郎。此后刀郎不顾谭咏麟等歌坛大佬和众多歌迷的挽留,举办了告别演唱会,选择逐渐退出歌坛。


从近期的专辑和前几年的“徒儿云朵踢馆”(注:歌手云朵以刀郎徒弟身份参加一档有“曾否定刀郎评委”的歌手选秀活动)来看,刀郎并没有闲着,他在磨“音乐的刀”,精研各种地方小调和各具风格的音乐形式。


“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反射弧好长。多年以后的2023年,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歌迷有了网络加持。


《2002年的第一场雪》MV截图


网友们对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的热情以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巨量的话题度,将此歌推上热搜。


数以百万计的人涌入“那几个同行”的社交账号下面,“殷切”建议他们去听刀郎的新歌。近些天恰逢其中一个人开演唱会,歌迷们在现场一遍遍大喊:刀郎刀郎!刀郎刀郎!


高登教育有限公司总监陈春雨先生表示,“在当年明确否定刀郎的几个名人中,实际上有一个人与刀郎一样,都是16岁离开校园,靠自己摸爬滚打趟出了一条音乐之路。当年他们各有各的优秀,似乎也没有发生过矛盾,但此人那时当众无端否定了刀郎的成就,言辞锋利、毫不留情。因刀郎的唱片当时销量太高,你只能理解为‘木秀于林’、触发了一些人内心深处的另一面。”




刀郎骂人了么


关于2023年的刀郎歌曲风波,

问题在于,刀郎骂人了么?

这首歌是否真的是

刀郎“凭歌寄意”在指桑骂槐,

反击几个曾经否定他的同行?

连“疑被剑指”的几个同行

都用各种方式回应了此事,

刀郎却概不回应。


刀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法国汉学家克洛德·罗儿曾说,《聊斋志异》是世界上最美的寓言。克洛德此处的“美”,广报心传工作室认为,更多的是誉其反讽的巧妙。


“罗刹”在梵语里是“恶鬼”之意。蒲松龄在《聊斋故事》书中的《罗刹海市》的篇末,如此写道:“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转换成现代汉语即为:人们在世间常用假面,世情如鬼域一般阴冷。喜欢疮疤追逐臭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那《罗刹海市》这首歌选用《聊斋志异》的同名故事,当然也是带了反讽意味的;而反讽可以是针对社会现象,只要当事人没有点名道姓,就不一定能确定他是骂人,更不能具体就说骂了谁。




有意思的是,刀郎在“很聊斋”的歌里突兀地提及欧洲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哲学家出现在歌的尾段:


西边的欧钢有老板,

生儿维特根斯坦,

他言说马户驴又鸟鸡,

……

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刀郎是否骂人了,需要他自己来回应,但他此歌提及维特根斯坦似乎在暗示:对于人们的猜测,他会不置可否。


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根本在于语言。譬如说马户和又鸟代表了语言中的衍生词汇,驴和鸡则代表了约定俗成的现实词汇,从中“辨真”就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且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讲了他的诸多名言里可谓最有名的一句话: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广州神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心理咨询师刘希表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核心是——可以言说和不可以言说的‘语言’,后期的维特根斯坦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可以说,刀郎在回避了十几年之后,用‘一个游吟诗人的申辩’的方式,完美地完成了一场‘防御反击’。”




众怒与流量


一首歌为何会

牵动巨大的网络力量?





1

广州神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心理咨询师刘希如此说道,“不可回避的是,《罗刹海市》和《颠倒歌》等歌的歌词的‘攻击性’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引发巨大争议和各类解读的重要原因。从更高的层面来说,则是文化本身的吸引力。


刀郎的再次爆红,唤醒了我们这个民族里似乎被遗落了很久的有关‘热血的、讽刺的、充满隐喻的、游戏的说书人’因子,让我个人看到并想起了快要遗忘在我身体里的‘三言两拍、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部分文化记忆,这其实是我们共同的民族文化根性和社会心理机制,他帮助我们完成了一次集体回忆与神游。


从罗刹海市、花妖、颠倒歌、到未来的底片,刀郎用音乐完成了一次自我生命认知的哲学重建。音乐是生活的,也是民族的、文化的、更可以是哲学的,这大概是刀郎迷倒了亿万人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是一个人认知熟成的标志”。




2

高登教育有限公司总监陈春雨先生表示,传播形式的迭代也在无形中助力了“歌曲事件”的发酵,在无形之中“动了众怒”。


“刀郎隐退的时候,还是传统媒体占主流的时代。现在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短视频的流行,可以说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吸收和处理方式。


此次网友们截取了多年前的一些节目,制作成小视频,当年那几个人对于刀郎的否定其实间接也‘臧否’了大众:说刀郎作品只有销量没有音乐性、没有美感等等,在否定创作者的同时,实际上也否定买唱片的听众和很多粉丝。


此次刀郎的新专辑和新歌一出来,老粉丝和新粉丝等于是实现了某种形式的‘联手’,同情和愤怒的情绪一下子就喷薄而出了”。




3

资深媒体营销人士、广州博业传媒总经理杨默先生进而表示,有知名人士当年曾说刀郎的歌是‘唱给农民听的’,不论什么身份的人进行这样口无遮拦的表达都是不应该的。


“表达应有底线,不要伤人尤其是不要有意伤人,带攻击性的言辞,在网络时代,很容易‘招黑’。名气越大的人、攻击范围越大的话语,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4
此次风波会走向何方?
杨默先生认为,我们要理性看待此次风波,不要被流量推着走。
“早年一些人对刀郎音乐的质疑,我相信更多的是理念的不同,不过通过各种方式的传播和发酵,以及每个人看到的可能都是片面的信息,便形成了‘对刀郎的打压’这样的认知。而人总体而言有惰性的,包括思维方式,往往容易接受重复的信息、对深层缘由不愿深究。
现在刀郎的举措,耐人寻味却也引发了大众的同情心。毕竟一些人的一些话,让他沉寂了十几年。他对音乐的热爱与作品所展现的才华,也给他加了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果当年有人 ‘有心无心’之失,给刀郎带来了巨大影响甚至伤害,使得他隐退,这是一种隐形暴力,那么目前这种全网对于‘隐喻’提及的数人的不依不饶,是不是也有‘网暴’的嫌疑?
希望各方能加强沟通,一起或各自去创造更好的作品,而不是任由网络的力量左支右突。最近一位‘可能与歌相关’的知名音乐人表态说‘刀郎的音乐很好听’,希望这是平息这场风波的一个好的开始。反省之后的善意,是解决矛盾的不二法宝”。




升华是最佳的防御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人生挫折,

遇到被他人甚至是“行尊”否定的情况。

那么,当头一棒突然到来时,

怎样面对才是

“更合适更具价值”的方式?


刀郎的“厚积薄发”就是一种选择。刘希女士表示,“有争议本身不是坏事。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和进化,都伴随着各种肯定、质疑、否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正是推动着社会进步、科技进步、文化进步的力量,这也恰恰正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来源。


每个人一生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针对自己的不同的声音,有一些声音甚至是毁灭性的,尤其是来自所谓主流的核心的权威性攻击。如何应对它比它本身是什么,重要太多了。绝对的坚强和绝对的脆弱,似乎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在二者之间,刀郎创造性的升华出了一种巧妙的应对方式,那就是‘艺术创作’:他将自己的痛苦转化为人生的感悟,将自己的逃避转化为诗意的思辨。这也是为什么弗洛伊德将‘升华’定义为人类最好的自我防御机制。


刀郎当年退出歌坛只是退出一线舞台而已。他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野,却在蓄力并转战幕后,同时也继续在各地采风,期间应该是做了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尤其是歌词中引用了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也引发了大家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巨大兴趣;最热的新歌的歌名来自聊斋,同样掀起了一股聊斋热。


刀郎曾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及盛名之下的压力,说‘斗不过,只有回避’,这一回避就到了2023年。‘回避’其实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学上的‘自我防御机制’,关于‘回避的防御’,有过度和适度之分。


过度的回避就是纯粹的逃避了,也许会让我们觉得安全但是内在的痛苦却无法合理释放,甚至会转为对自我的攻击,这也是抑郁和焦躁的其中一个来源。


心理学家主张‘适度的回避’,这让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地过往、疗愈创伤、升华自身的痛苦经验,创造出一个更新的自我,最后因更高的自我肯定等感到自由并愉悦。


在过去的十几年,刀郎应该是完成了一次自我防御机制的从过度到适度的中间调适。这个调适,迸发出来强大的创造力,也就有了我们今天听到的专辑《山歌寥哉》”。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封面截图


资深媒体营销人士、广州博业传媒总经理杨默先生说,“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攻击,这当然会带来痛苦和压力,但你如何面对它,如何通过它来反思、沉淀、提升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肯定刀郎的‘遁形’。人生有几个十几年?做为一个可以给大众带来特别的情感体验的音乐人,他用以恢复自我力量的时间有点长。”


“刀郎其实还是没有完全从当年受伤的情绪中走出。面对这样的处境,需要谨记:当我们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我们;当一个屠龙的少年,最终成为了那一条恶龙,那也会是悲剧。我们应该警惕自己在面对责难和非难的时候,如何不让反击的利刃,反过来成为刺向自己和他人的凶器,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里面,蕴含着的一种‘保持善良的锋芒’的智慧升华”。刘希女士如此说道。


“个人要警惕思维固化,社会要建立透明公正的沟通机制,这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小到音乐流派,大到国家关系,误解与矛盾的产生,多是认知的不同。让认知不同的双方或多方互通有无,通过充分的沟通来消弭争端,是很有意义的。毕竟,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我们不能被流量的黑洞吞噬了时间,因此,清醒而善良地活着、不要利用身份优势去妄言他人是非,是每个普通人尤其是名人应该注意的事情”,杨默先生补充道。















一周一书


《性格的塑造》
有两本书的中文译名是《性格的塑造》,一本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作品,另一本是此处推荐的英国学者麦肯(John Macken)的著作,其中文版于2011年5月出版。
麦肯行文踏实细致。全书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先天之秉性”,从人类的遗传、先天与后天的不平等展开,阐述性情的不同类型、“能力是可塑的”、“本能也可加以教育”、“正视欲望的进步性”、“天性的弱点恰为教育的机会所在”、“习惯重建很重要”。
书的第二部分围绕“教育的影响力”展开。有意思的是,他将“身体健康”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但同时也指出,“如果能把疾病和身体上的任何缺陷看作一个精神契机的话,可能它们反而会成为一种动力”。
第三部分是“道德判断”。麦肯认为“正确的判断力是宝贵的财富”;而好的道德判断力有赖于好的品质;哲学通过明确的目的来为世界提供服务。
第四部分为“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自律)”。麦肯认为,人与人大不相同,过往的一切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而与自律息息相关的专注力,更为重要。只要足够自律,人就可以重塑自我。
阿德勒的同名书也阐述了殊途同归的一个观点:人的性格并不是固定的,人可以有意识地去锻造它。
若性格决定命运,那我们都可以通过自主塑造性格,更好地掌控命运。开卷有益,一起加油。














广报心传工作室

每周六,在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不见不散。
欢迎留言也欢迎提问,电子邮箱是:536701152@qq.com;传真机号码:020-81887511;愿意写信的朋友可以寄至: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366号广州日报社广报心传工作室  阿岚 收,邮编510335。


文/广报心传工作室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贺风玲



点亮“在看”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