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家了吗?这一种想念,戳中无数人……
广州日报晚读栏目今起改版!从周一到周日,每晚一个主题栏目,希望给您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今夜,我们推出第一个新栏目“月伴诗窗”,希望能跟您一起从古诗文中找到现代情感共鸣与慰藉。
我不知道煮茶的盐在哪里
也不知道今夜的梦在哪里
只有喜欢温暖的诗句逶迤而来
——阿来《静夜思》
每当夜深人静时,也许您习惯静坐窗前,借着昏沉的夜色,唤醒那些沉睡的诗篇。古今多少诗文,如繁星点点,照亮历史的天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今晚与您见面的“月伴诗窗”栏目,会在每周四晚准时与您相约。我们将一道翻开那些古老的篇卷,共同品味文字的香醇,体悟生命的点滴。
当然,我们也希望,这扇打开的“窗”,不仅能链接古今,也能够连通中西。在本栏目中,我们将试着用中英双语为您演绎诗歌背后的世界,让经典的力量跨越语言的阻碍,触及不同的心灵。
想念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中秋佳节,举世欢颜,
可惜我,不能将满怀的月光
亲手赠与思念的人。
头顶的满月是你我共同的联系。
想一个人,即便是梦里的相见,
也会被当成是真实。
这是约1300年前诗人张九龄
在《望月怀远》里的想念。
月将圆,屏幕前的你
又在思念着谁?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来源:视觉中国
此诗创作时间尚未确定,约是作者早年在外仕宦所作。
张九龄以山水纪行诗见长,其笔墨清淡,此诗则一反常态,以“海上”、“明月”、“天涯”等宏大意象开篇,其意境与《秋夕望月》中“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一联神似,可谓无一分点染而奇景尽出。
次联以“情人”自比,情感愈加细腻,“遥夜”、“竟夕”之语不仅点出时间的漫长,更透露出距离的遥远,赋予诗文一种时空上的纵深感。
颈联写月色撩人,情人披衣出户,衣衫很快就为露水打湿,“露滋”则人易冷,此联不曾写一“冷”字,而孤冷之意自明,可谓委婉之至。
尾联就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一联翻古为新,随着情人“还寝”戛然而止。
全诗起笔宏大壮阔,收束余韵绕梁,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缠绵而超旷,蕴藉而自然,确如明人胡震亨所言:“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
中秋月明,惟有灯火可亲
点击听音频↓
中秋之夜,月轮盈满,秋意渐浓,若不能归家,你会身在何处?
此时此刻,你或许正拖着疲惫的身躯,和家人通过电话、拉过家常,然后不舍地收起思乡的念头。
那些平时无暇回顾的时刻,也都在此刻化作悠长的弦歌,沿着归途飘向远方。
无人不作月下思
中秋,总是印刻着成长的痕迹。
年少时,我们尚不知故乡是怎样深沉的一片土地,一意想要逃离。那时的中秋,不过是寻常日子里的调剂。温暖的月光,绵绵的秋意,就足以构成关于中秋的所有回忆。
离乡后,所有诗词中的思绪都变得可触可感。回望眼,舞动的鱼灯、烧红的瓦窑、熟坠的龙眼、摇曳的芭蕉,无时无刻不在心间萦绕。
中秋过后,我们又会被晨钟催起,再回想起昨夜的月光,还隐隐约约发出这样的声音:家总会在那里,无论你回不回去。
哪有什么关山难越,哪有什么世事无常,明月能抚慰古人心,如今也会以同等的力度映照在每个人身上。
我们明白你走到现在需要多少勇气。
可能你对这寻常的夜晚已司空见惯,对于父母的絮叨更是毫无波澜,但请记住:盈虚有数,不是任何时候的月亮都能这般圆满。
在这样一个柔软的夜里,你尽可以作任何想象。可以是彼方的情郎,可以是难回的故乡。团聚固然难得,但不是中秋唯一的打开方式,我们总要学会为自己执起烛火。
也许你喜欢独处,也许你需要陪伴,无论怎样度过,请对自己温柔些,哪怕只在明晚。
经过紧张的筹备,“月伴诗窗”栏目终于准时与您见面了!
这对于年轻的主创团队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刚步入社会的95后、00后,我们力求产品能够尽善尽美,以最好的效果呈现在您的面前,但毕竟团队成员阅历尚浅,学识与能力皆有局限。正因如此,我们怀着谦卑的心,虚心接受您对本栏目的批评和指导。
在当今社会,没有人是一座完整的孤岛,在每个独自守望的夜晚,我们都会尝试着与您建立共鸣。若本栏目能为您提供更有意义的情绪价值,让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些许新的思考,我们的愿景便已完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壮、黄紫玮
点亮“在看”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