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天才少年留学美国,名校博士毕业却流浪16年?身份确认!自述经历

广州日报 2024-01-08


近日,一段由旅美华人在纽约拍摄的一名流浪汉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
视频中的流浪汉孙某自称是复旦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来受到打击,在街头流浪了16年……视频传播后,孙某的同学和熟人认出了他,确认了他的身份!

自称流浪16年靠乞讨和捡食物活着

网友发布的与流浪汉的对话视频显示,男子在美国纽约街头衣着不整,一边吃饭,一边讲述着他的遭遇。视频中的男子思维逻辑清晰,并自称学的是物理专业。


视频中,孙某介绍自己英文名为Eason,到美国已30余年,流浪的16年间只回过中国一次。“我在美国错失了很多机会,因此我现在的生活很艰辛,原因是我太不现实了。”

孙某提到,自己在2007年时到了纽约布鲁克林,“16年一直居无定所,流浪漂泊。”同时,他自曝存在精神问题,“我被孤独幻想迷糊住了,我现在都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啊,(脑子里充满了)幻觉、幻想。”


记者在该系列视频拍摄者发布的视频中了解到,孙同学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在美国读完物理专业的硕博学位,并留校做了不到两年的博士后,之后到华尔街从事不到两年的计算机方面工作,目前为美国公民身份。


孙说,上世纪90年代,他在纽约遇到一名中国女子,还带着一个女儿,这名女子对他很好,慢慢地产生了感情,然后他们结婚了。没想到,这名女子通过结婚拿到美国绿卡后,就和他离婚了。
他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工作、生活都无法正常进行,人际关系也出了问题。“我开始出现幻听,分不清现实和虚构。慢慢就偏离了正常的生活,开始流浪。”从2007年开始,他已经流浪了16年,靠乞讨和捡别人丢弃的食物活着。


从视频中二人对话中可以得知,孙同学没有固定居所,早上买了早餐会去公园休息,每周会去该街区附近的59街领人们留下的衣服和被子,天气过冷则会到地铁站里过夜。拍摄者为他带来了牛奶与蛋糕,并准备为他拿来一床厚被子,孙同学欣然接受了帮助。
根据视频中露出的邮编,记者查询地图发现,视频拍摄处位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八大道,资料显示该地区为美国纽约三大华人聚集地之一。
在另一位拍摄者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拍摄者与孙同学在布鲁克林一家华人餐馆吃饭。孙同学表示,他之前在华尔街从事计算机方向工作时,工资“总的差不多有十多万,大概13万、14万”,曾有过一段四年的婚姻。从2007年开始便“居无定处,流浪漂泊”,原因是他出现了幻觉,现在有时仍会出现幻觉。拍摄者问及为何不去政府开设的救济站与收容所,孙同学表示,曾有纽约当地警察想让他去,但他认为离现在的地方太远,所以没有选择前往,每天会有好心人给他带来吃的。

有过北美高等院校计算机方向博士后经历的受访者对记者表示,在1990年代,如果孙同学在美从事的是计算机方向博士后研究,应该收入可观,且“在华尔街那个年代做IT,工资是所有行业里最高的”。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从事的是物理方向的博士后研究,薪酬较计算机方向会低一些。


有网友推测,孙同学一开始选择流浪或许是因为纽约生活成本太高。记者从多位本人或家人曾在纽约工作、学习、生活过一年以上的受访者处得知,纽约生活费可谓“全美最贵”。在纽约平均每月房租费用2000美元,如果在唐人街吃饭一个月费用大概1200美元,交通通勤、医疗保险等其他基础费用加起来每个月也要花费近300美元,一个月总开销在4000美元左右。


也有网友指出,在视频中孙同学表现出的英语水平,让人难以相信他在美国读硕博并工作多年,有可能是语言沟通问题导致孙同学难以找到工作。不过,在美国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士对记者称,如果是从事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工作,对英语口头交流水平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更可能是因为其精神状况导致与人沟通困难。


在视频中,拍摄者祝孙同学能过一个正常的、体面的生活,孙同学也表示“我也希望,我也在考虑”。孙同学说,现在找不到工作也许是因为自己有些“不务实”、“好高骛远”,有时还要排除各种各样的幻觉,他现在会考虑重新找一份普通的工作。
校友会确认:他的确是复旦校友
视频发布后,来自复旦大学第八十五少年班的同学认出了孙某,有人还晒出了当年孙某和其他被美国大学录取的国内同学的合影。


据《CUSPEA计划十年》一书所记载,学生孙某于1988年19岁时从复旦大学通过第九届CUSPEA考试,进入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Brooklyn College)。CUSPEA(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是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间中国用来选拔派遣学生到美国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的考试,由李政道和中国物理学界合作创立,《CUSPEA计划十年》是该项目的纪念册,收录了当年部分物理和英文试题与解答及出国学生的全部名单。



谷歌学术平台显示,孙某1997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论文导师为Carl M.shakin,其在1992年到1999年之间发表三十余篇全英论文。多篇论文发表在核物理SCI期刊杂志《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该杂志由美国物理学会(APS)创办,被认为是世界上刊载获得诺奖的物理学论文最多的系列期刊。


纽约市立大学在学界声望不低,至2012年止计有14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世界首位菲尔兹奖得主也出自纽约市立大学的创始学院——纽约市立学院。纽约市立大学著名的校友还包括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与基辛格,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葛洛夫,美国电脑业先驱王安等。


1月4日下午,有江阴市当地的救助机构发布视频称,孙某原籍江阴市长泾镇,被复旦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后被选中去美国深造。多年前,孙博士便有归国意愿,囿于美国对华裔人才的限制一直没能成行。而今,年过五旬的他回家的念头愈发强烈,期待在校友的关爱下,能早日回到故乡。
5日,该救助机构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信息属实。
江阴市当地救助机构更新的动态
江阴市长泾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在网上看到的这些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我们没法考证。他就算是20世纪80年代去的美国,已经离开了本地几十年,我们也没法知道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工作人员还表示,即便孙某的家人在长泾镇当地生活,但此事是其家事,他们也未向镇里提出要求。如果该男子系美国国籍,当地也无法介入。
“他(孙某)在我们学校待了一年,然后就到复旦少年班去了,加上已经很多年前了,当时的老师都早退休或不在了,所以(学校)现在不太了解其情况。”南菁中学相关人士称孙某当时很聪明,因为在该校读书时间并不久,加上去了复旦又到美国读书,所以与南菁中学也就没怎么联系,实际上与家中联系也不多。“出了这个事情,有这样的遭遇,肯定不是好事情,(可能)也是心气高,涉世不深,遇到了挫折吧,方方面面,事情还是要全面地看!”
孙某一名江阴同乡人士告诉记者,已有好友到孙某老家探望其家人,其母亲已年近80岁,家人还不敢让老人知道此事。这名好友在美国的家人也已前去探望孙某,孙某目前仍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流浪,但已有多人前去探望,三餐问题已得到解决。因为流浪多年,孙某身上没有任何证件,但他有回国的意愿,家人也已得知这一想法。
5日上午,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纽约)联络人也向记者确认了孙某的身份,并表示目前复旦大学在纽约的校友们正积极想办法为他提供帮助,“我们校友会目前可以确认他的确是复旦校友。现在已有纽约当地复旦校友自发的志愿者行动。”
目前,已有民间自主发起成立的“孙同学帮助群”,位于纽约的群友已采取行动寻找孙同学并提供紧急援助,为保护其隐私,志愿者行动不便公开。同时,校友会已与孙姓校友的家人和家乡政府取得联系,其家人目前不希望被打扰。

目前,网友们普遍关心的是,孙某到底是经历了什么,导致曾经的“天才少年”,竟流落美国街头16年,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浪汉”。
此外,就孙某与老家亲人的关系也备受关注,有网友称孙某对家人有怨恨,相关的猜测也不少。对此,一位了解情况的孙某亲朋就表示,现在家里亲戚朋友正在了解和处理这个事,有些焦头烂额,网络上充斥着猜测和“不实信息”,但目前他也不便透露,具体怎么做还在商量中,希望不要给予其家人太多压力。采访中,相关多方也表示,后续情况及通报需要协调决定。


来源:极目新闻、澎湃新闻、扬子晚报、橙柿互动、北京青年报、红星新闻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




扫码观看广州日报视频号每日热点实时更新
点亮“在看”持续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