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和机器,谁才是主宰中国围棋的“Master”?

2017-01-06 洛一 博物馆丨看展览

近日,围棋对战平台出现了一位神秘的高手,名曰Master。




短短五天,该账号横扫中日韩各路围棋顶尖高手,连胜五十场。唯一的一场和棋,原因竟然是:对手陈耀烨掉线了……掉线了……


网友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网友A:以后围棋段位划分可能需要多一档:Master段。

网友B:Master:大意了,人与AI之间的信任呢!

网友C:人类终于使出了终极大招——拔!网!线!


在这种神秘氛围下,围棋老将聂卫平也坐不住了。他在一月四日下午迎战Master,但依旧无法阻挡Master的连胜之态。该账号赢了之后还萌萌哒地留下一句“谢谢聂老师”。




这不禁令许多人想到2004年的一部科幻小说《墨绿》


在小说里,主人公编出了一个会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并将这个程序挂在网上围棋对弈平台,通过24小时不间断地跟人下棋来完善自己的棋技,最终横扫来挑战的所有人类……




万万没想到,这种玄幻的小说情节,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失手的围棋大将们和好奇的吃瓜群众显然不服,甚至开始有人打出“谁能击败Master,奖金十万”的口号。


确实,对于钻研围棋几千年的中国人而言,被一个只能确定不是人却不知究竟为何物的神秘账号打败,是一件令许多人难以令人接受的事情。


那么Master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中国围棋的消亡?要回答这一个问题,我们或许应该先了解一下围棋的历史。


围棋起源


关于围棋在中国的起源,“尧造围棋”是时代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记载。


战国《世本》:“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西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也有学者认为,围棋起源于兵法之道,在战争频发的尧舜时代,可能有将领在作战会议上画图,以石子代替双方士兵,这种做法后来被一些人模仿,创新成了一种游戏,衍生出了围棋这一活动。


东汉桓谭《新论》:“世有围棋之戏,或言兵法之类也。”

马融作《围棋赋》,开宗明义:“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


虽然起源说观点不一,但尧舜时期已存在围棋这一活动,却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出现了众多的围棋爱好者,以及弈秋这样的围棋高手。正如《孟子》中所言:“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弈秋课徒


但当时,围棋还并未得到贵族、文人士大夫的首肯,因而无法登上大雅之堂。孟子甚至曾言“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将围棋视为会引发子女不孝的一大原因。


秦汉时期,围棋的这一处境并未得到改变,虽知晓者众,但文人士大夫也只不过将其视为消磨时间、赌博玩乐的游戏罢了,围棋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项空耗时光的活动,因而逐渐出现了“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情况。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或讥其费日。”杜夫子善于围棋到了天下第一的地步,却依旧被讽刺浪费时间,可见当时围棋爱好者并未受到尊敬。


直到东汉班固撰写《弈旨》,从儒家观念出发,寻觅围棋与儒学共通之处,将儒家思想糅合进围棋中,这才使世人的观点产生了一些改变。弈逐渐从游戏上升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但旧思想依旧影响深远。


《太平御览》引《吴志》中记载:“孙权太子和常言:‘当世士人,宜讲修术学,习射御,以周世务,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业,非进取之谓也。’后群僚侍宴,言及博弈,以为妨事费日,而无益於用,劳精损思,终无所纪,非所以进德修业、积累功绪也。”可见即使到了三国时期,围棋依旧为一些人所看低。


变十七为十九


魏晋时期,道教盛行,围棋也因此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甚至变成了神仙道士们的宝物。而统治者以棋设宫,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等级,是当今职业围棋手段位之分的来源。这些举措,使围棋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


也是在这一时期,围棋的格局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从十七道转变为十九道。


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1952年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的一件石质围棋盘则比较完整。此棋盘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格局纵横各十七道。



东汉·河北望都出土石质围棋盘


1975年在山东邹县发掘的西晋刘宝墓中,有一副装在灰色陶盒里的基本完整的围棋子,由黑白色天然海卵石磨制,圆形,共289子(也有说272颗棋子),对于十五道棋盘而言,棋子显多,对于十九道又显少,与十七道棋盘相适应。



西晋·刘宝墓出土天然海卵石围棋子


西汉海昏侯墓中也出土了迄今第一件中国古代木质围棋盘,虽然仅剩不到五分之一的残片,但依旧能看出上面至少有十四道,是否为十七道?是完全可能的。



西汉·海昏侯墓棋盘残片


而魏晋之后,十九道围棋盘日渐成为主流。敦煌出土的南北朝北周时期《棋经》中便说:“棋子圆以法天,棋局方以类地。棋有三百一十六道,放周天之度数。”这里“三百一十六道”的表述可能是“三百六十一道”之误,因为并没有两个相同整数相乘为316,而“放”也为“仿”之误。


1959年,河南省安阳北郊隋代张盛墓出土了一个小型白瓷围棋盘,呈正方形,面上刻画着19条道,是最早的19道棋盘实物。



隋·白釉瓷围棋盘(河南博物院藏)


当然,围棋在中国的发展并非是同时的,有些偏远地区直至唐代,依旧保留传统,使用着十七甚至十五道的棋盘。比如1972年于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弈棋仕女图》中所绘。



唐·《弈棋仕女图》局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化游戏于风雅


毫无疑问,至隋唐至宋元时期,十九道棋盘已占据了主流,并且因为贵族偏爱等原因,围棋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前仅仅被视为游戏的围棋,这时却和弹琴、写诗一样,被视为了风雅之事,甚至成为一种社交手段,这是围棋继格局之后的第二次大改变。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局部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棋待诏”制度,所谓“棋待诏”,简单来说,就是唐代翰林院中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围棋手,有时也负责与国外选手比赛,唐玄宗时的王积薪、唐德宗时的王叔文、唐宣宗时的顾师言及唐信宗时的滑能等,都是棋待诏中的著名人物。


此制度的实行,推动中国围棋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大大提高了围棋的社会地位,从唐初至南宋,一直延续了五百余年,可谓影响深远。


唐宋时期,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围棋逐渐走出国门,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广为流传,《新唐书·东夷传》中就记述了唐代围棋高手杨季鹰与新罗棋手对弈的情形:“又以国人善棋……国高弈皆出其下,于是厚遗使者金宝。”说明当时新罗的围棋也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明清时期,国人的棋艺水平更是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这一时期的典型事件,是出现以永嘉派、新安派、京师派为首的围棋流派。这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但皆为当时名手。在这些流派的带领下,围棋深入市民阶层。


现在南京莫愁湖边的胜棋楼,相传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大臣徐达对弈之所。




徐达棋艺高超,某天,明太祖约其在莫愁湖畔对弈,徐达居然赢了,朱元璋自然不高兴,正当这时,徐达赶忙跪下说:“陛下请看全局。”朱元璋一看才发现,徐达居然将棋子走成了“万岁”二字,于是龙颜大悦,将莫愁湖赐予徐达,并将此楼命名为“胜棋楼。”此故事虽无法确定真假,但可从中窥见世人对棋艺的追求。





胜棋楼内景


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弈学更加昌盛,涌现出了围棋四大家——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传说范西屏和施襄夏曾经对弈于当湖,交战十局,胜负相当,从此成为佳话。



清·玉围棋子(故宫博物院藏)



又经过数百年,人与人的对弈,已经逐渐演变为人与机器的对弈。2016年3月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中,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以4:1的大比分优势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韩国顶级选手李世石九段,至此,尽管计算机无法将围棋变化全部计算出来,但是在围棋上已有赶超人类的趋势。



Alpha GoVS李世石


而近日出现的Master,似乎再一次印证这一趋势。


Master到底是谁?在连胜60场之后,它终于承认了它的身份:它,就是之前战胜李世石的Alpha GO最新版本。




或许技术上,计算机可以先人一步。但围棋,对于中国人而言,从不只是一场胜负。


历经数千年,黑白纵横间,围棋孕育着中国人智慧的基因,镶嵌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密码。这种智慧与密码,时至科技爆发的今日,或许会被计算机程序破解,但其本身蕴含的文化与内涵,却是无法为机器所阐释的。


你觉得呢?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的一场“血案”,连中央都被惊动了……

吃了这么多年的馒头,你才告诉我,我吃的居然并不是馒头……

王爷!您书法这么好,做人就不要太抠门儿了吧?

在故宫博物院,撞见2017十大流行色

赵飞燕真的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吗?





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
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正在那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