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湘博全新起航!先来和轪侯夫人共赴一场黄泉下的盛筵!
时隔五年,湖南省博物馆终将于明天下午一点正式对外开放!(前三个月为试运行阶段)
免费开放的基本陈列为: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图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号
作为湘博物全新启航后的常设展之一,马王堆汉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欣喜之余,吃货的脑洞大开。那就和小编一起,在这大好的日子里,跟随长沙国的轪侯夫人辛追一起共赴一场黄泉下的盛筵吧。
(PS.本文所用材料仅为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夫人墓葬中出土与饮食相关的材料,所以在食物及食器总体种类上未包含二、三号墓出土的部分。)
帛画中的轪侯夫人
开始轪侯夫人的这场筵席前,楼主还是想以这鼎2000年的藕汤在此镇楼。
该鼎在出土时可见清晰的藕片,但出土后遇空气氧化,经搬运过程中的震荡后很快就溶解消失,仅剩下这张照片。据回忆为王孖先生看到后抢拍下来(后来这鼎藕片被地震工作者认为是2000多年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具有破坏性的地震的有力证据)。
吃饭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筵席所用的餐具,这次基本上以漆器为主,也有少量的彩绘陶器。与铜器相比,漆器在制作工艺上更为复杂,价格也相应地令人咂舌。文献中认为大概要比同类铜器贵十倍,想来虽有些夸张,却也符合贵族土豪的心理。
“夫一文桮得铜桮十, 价贱而用不殊。”
“一桮棬用百人之力, 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盐铁论· 散不足篇》中关于漆器价格的说明
这批漆器制作工艺繁复,在胎质上包括了木竹胎和夹纻胎。木竹胎中规则器形的多为旋木胎,而耳杯等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的则为斫木胎。夹纻胎的使用较少,仅用于部分的卮和奁。
器物上大部分都带有轪侯家族的身份标识,同时上面还写了让大家吃好喝好的吉祥语“君幸食”、“君幸酒”。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漆器里有些可是来自发达的漆器制造地——蜀地的高档货,漆匜上可见蜀郡成都作坊的烙印“成市草”、“成市饱”、“中倻饱”、“南倻饱”等)
漆器上的黑漆文字
下面我们具体看这套完整的贵族宴饮用漆器。
首先是用于盥洗的漆匜(2件)与漆盂(6件);
匜做为两周以来常用作盥洗器的水器,常与盘搭配使用。(关于马王堆出土的匜是否也是水器,孙机先生提出过质疑,认为也可能用于盛装杂物。)
云纹漆匜,高8.6厘米,口径27.5×23厘米
点纹漆盂,高9.3厘米,口径25厘米
鼎(7件)
其中一鼎藕汤在上面已经尝到了,另外六鼎中没有残留物。
云纹漆鼎,通高28厘米,口径23厘米。
与鼎相配的是舀取食物或汤的匕(6件)和勺(2件)
匕,斗径8.5厘米,长41-43厘米。勺,斗径10厘米,全长62厘米
其中勺的制作更为精致,柄处的编辫纹透雕颇具匠心,精巧地利用了竹子的特性。
奁分为食奁(1件)和妆奁(2件),食奁出土时内有饼状类食物。竹简载为“盛稻食”
食奁,通高12厘米,口径26.5厘米
盘,主要有平盘(2件),食盘(10件),小盘(20件)
平盘,高4.5厘米,口径53.6厘米
两件漆平盘尺寸较大,遣册中称其为“髹画平盘径二尺五寸”和“髹画平盘径尺六寸”。
食盘,高6厘米,口径28.5厘米。
此类食盘上大多绘四只狸星人,只此件编号130的食盘上绘三只狸星人和一只伸头的乌龟。
小盘,高3.2厘米,口径18.5厘米
小盘,简文上称为卑㔸的小食盘。
盒(4件)
漆盒,通高19厘米,腹径22厘米。
出土时盒内有饼状食物。
锺(2件)与钫(4件),这两种出土时皆有酒类或羹类沉渣。
云纹漆锺,通高57厘米,口径18.1厘米
云纹漆钫,通高51.5厘米,口边长13厘米
卮(7件)
左:云纹漆卮,通高8.5厘米,口径9厘米
右:刻划纹卮,通高11厘米,口径9厘米
此件刻划纹漆卮镶有鎏金铜耳,似乎可与《盐铁论-散不足》篇中所谓的“银口黄耳”的贵重器物相对应。
耳杯(90件)根据漆文“君幸酒”和“君幸食”的不同,可以分为酒杯和食杯两种。
卷云纹漆耳杯,高4.5厘米,长17.3厘米,宽13厘米
君幸食耳杯,高6厘米,长19.8厘米,宽14厘米
具杯盒(2件)
具杯盒,通高12.2厘米,口径19×16.5厘米。
具杯盒线图
此组具杯设计极为精巧,器身内容纳七件耳杯,六件顺叠,一件反扣,通过耳的角度切合刚好能在具杯内扣合。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用来承托案(2件)。
出土时漆案上器物的组合场景
出土于北边箱的案上放置着小漆盘五件,漆耳杯一件,漆卮二件,另外还有竹箸一双。这些案上的漆盘里还放着做好的牛、鱼、鸡,应该就是当时轪侯夫人筵席上的场景。
由此也可看到中国早期的分餐制的形式。
说完餐具我们再来看这场筵席所用的食材。为这场筵席辛追夫人共准备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以及水里游的约25种肉食。(这些都是经过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检测的结果)
天上飞的有雁、鸳鸯(匹鸟,官鸭)、鸭、竹鸡(泥滑滑,竹鹧鸪)、家鸡、环颈雉(野鸡,山鸡,雉鸡,项圈野鸡)、鹤、斑鸠、火斑鸠(红鸠)、鸮、喜鹊(鹊,飞驳鹊,干鹊,客鹊)、麻雀(互雀,家雀,老家贼,只只)。
地上跑的包括华南野兔、家犬、家猪、梅花鹿、黄牛和绵羊等几种,值得各位吃货注意的是本次筵席所选用的动物有幼小者, 像猪、家犬,也有成年的鹿、牛、羊、兔等。
基本都是动物最为好吃的状态按原研究者的话讲就是“正反映了当时剥削阶级食肉的高级标准。”
水里游的包括鲤鱼、鲫鱼、刺鳊、银鲴、鱤鱼、鳜鱼。
说到这里,不用怀疑自己的眼睛,是的这场筵席我们不光吃了一些常见的动物和鱼,就连鸳鸯、梅花鹿这些萌萌哒动物也都不会放过,这才符合大汉吃货的本色。
蔬菜方面,这场筵席上能吃到葵、芋、姜、笋、藕、菱角、冬葵子以及芥菜子。
除了上面的菜,主食包括谷物和豆类:稻(粳型、籼型)、小麦、大麦、黍、粟、大豆、赤豆还有麻子。由于这时主要是粒食,所以需要羹来配合同时食用。在随葬的菜单(遣册)中记录了多种羹的配料和做法(一直疑问为啥没有饭店照菜单做做看,最起码噱头还是够的)。
当然除了粒食,蒸的饼食也较为普遍,漆盒里发现的米饼就类似后来的糍粑。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米饼
饭菜已上,酒自然也不能少。此次的筵席上用了白酒、米酒、温酒和肋酒。考虑大家到酒量不同,还为大家准备了不同容量的卮和耳杯。
从遣册和器物上的文字看,卮共分为“斗卮”、“七升卮”、“二升卮”和“髹布小卮”。
想来鸿门宴上,项王赐予樊哙的卮酒,应该就是这种类似茶缸的器物。考虑到汉代的酒精度,樊哙好像也不怎么算能喝。
漆器漆书的各种容量测试
一顿大鱼大肉之后,筵席上当然也少不了得来点水果打打腻。轪侯夫人的墓中共出土了多种水果种。甜瓜、枣、梨、梅、杨梅等都不在话下。尤为神奇的是梅子的包装尤为值得借鉴,如果哪家蜜饯公司看上了应该也可以尝试下。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各种水果
夹有梅子的竹筴
番外篇:夺命甜瓜子
肠胃中发现的甜瓜子
轪侯夫人的食道、胃、肠里发现了138粒半甜瓜子。
验尸的报告称辛追夫人的死于急性胆绞痛诱发冠状动脉持续性收缩,加剧心肌缺氧,引发冠心病发生,又引起心肌缺血,导致重型心律紊乱。
而从发现的未消化的甜瓜子来看,应该是在食用甜瓜后不久死去。不知是否与这不好消化的甜瓜子有关。
无独有偶,其实在汉墓的尸体里发现未消化甜瓜子也不是啥新鲜事了。之前定的海昏侯的墓葬中同样在胃的位置发现了甜瓜子。
海昏侯遗骸腹部发现尚未消化的甜瓜子
除此之外,在扬州市仪征联营西汉墓(M12)中也发现了甜瓜子。甜瓜的出现除了能证明墓葬下葬的时间外,估计也会引起吃甜瓜吃不吃子两派的激烈争吵。
公告内容来源于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免费开放对象:
社会全体公众,12岁以下未成年人必须由成年人陪护或集体组织方可入馆参观
免费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日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除夕闭馆一天。
免费开放范围: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参观方式:
观众凭二代身份证安检后免费免票参观基本陈列,其他法定有效身份证件须先到票务窗口凭证件领票,再凭票安检入馆。
观众可提前登陆湖南省博物馆官网、官方APP、微信进行预约。
温馨提示:
为有效维护参观秩序,提高观展质量,敬请广大社会公众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尽量错开高峰期。
试运行期间,每日限量观众15000人次。建议本地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参考文献:
专著: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动植物标本的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编辑委员会编;湖南医学院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傅举有、陈松长:《马王堆汉墓文物》,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
《辉煌不朽汉珍宝-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国考古文物之美8),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2004年。
熊传薪、游振群:《长沙马王堆汉墓》,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何介钧:《马王堆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良渚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编:《马王堆汉墓——长沙国贵族生活特展》,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韩国河、赵海洲、刘尊志、朱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秦汉》,北京:开明出版社,2014年。
研究文章:
高耀亭:《马王堆一号汉墓随葬品中供食用的兽类》,载《文物》1973年第期,第76-78页。
侯良:《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豆豉姜谈起》,载《农业考古》1989年02期,第293页。
陈爱平:《从马王堆汉墓文物看汉代饮食文化》,载湖南省博物馆编:《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第251-259页。
聂菲:《马王堆汉墓漆器与汉初长沙地区风俗习惯》,载湖南省博物馆编:《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第260-267页。
王子今:《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梅花鹿标本的生态史意义》,载《古代文明(辑刊)》第二卷,2003年,第265-303页。
王子今:《“煮鹤”故事与汉代文物实证》,载《文博》2006年03期,第18-21页。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此坟已被掘九次,请勿再光顾。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