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告极简史

豆梦之 博物馆丨看展览 2019-12-24

前一阵子,《温州晚报》刊登消息称,江南皮革厂真的倒闭了。



厂子一去不复返,但红遍街头地摊的广告神曲《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却流传了下来。正如这首洗脑神曲一样,现在的广告,也深刻贯彻了无孔不入、防不胜防的指导思想。

 

追个剧吧,每集要看好几分钟的广告。出门吃个饭,坐公交吧,扶手上是广告,座位上也是广告。坐地铁吧,人家给你一整面墙糊个大海报,高度近视也没用。

 

你说那我不出门,叫外卖——打开×团,×饿,还得看个3秒广告。

 

“真想回到古代,那片没有广告的净土啊!”

 

嘿,客官,天真了吧。

 

广告这东西,历史悠久着呢!净土?不存在的。

 

 

先秦及其之前,有两种不同的广告方式:“行商”和“坐贾”。

 

行商,就是说的会动的广告。叫卖广告、响器广告、表演及展示广告都可归为此类。

 

坐贾是广告中的死肥宅。门下有招牌广告、幌子广告等。

 

“商之为言幸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故通物曰商,居卖曰贾。”

——《白虎通》

  

你以为请当红炸子鸡拍广告是vivo发明的吗?

 

不不不。

 

以前有个卖马的,特机灵。马卖不出去,他就去找马界炸子鸡——KOL伯乐先生,让伯乐给他推广推广。

 

被伯乐认证的马,价格“嗖”的一下就翻了十倍。

 

这就是早期的经典“名人效应”广告。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秦汉时期,最主要的广告形式是口头叫卖广告、音响广告和悬帜招幌广告。

 

俗话说,不会画画的医生不是好司机。

 

在汉代,卖糖的小贩光卖糖可不行,还得会门乐器。

 

《诗经·有瞽》记载:“箫管备举”。汉代郑玄解释:“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

 

可见,在汉代卖饴糖者用箫管发音作为广告。

 

也对,人家卖猪肉的小哥哥颜值高,卖豆腐的小姐姐人美声甜会唱歌,咱卖糖的可不得学学吹箫吗。

 

到了唐朝,出现了新的广告形式——灯笼广告

 

王建在《夜看扬州市》里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升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由此可见,唐朝人民的夜生活,那是相当丰富啊。

 

唐朝的夜市热闹,灯笼广告C位出道,也就不稀奇了。

 

灯笼广告上,是有字号的。而且,灯笼的个数和颜色也有特定的含义,它是唐朝酒店和餐饮业的重要广告形式。


灯笼广告自唐代产生后一直长盛不衰,到宋代发展到极盛。

 

唐朝的酒旗广告也很有特点。

 

酒旗广告是悬帜广告的一种,呈现于汉代,在唐代发展到最兴旺的阶段。

 

酒旗也称酒帘、酒旌、青帜、青帘、酒家望子等。

 

唐朝盛产酒鬼,所以卖酒的多,酒旗也就多了。

 

“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张籍《江南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

 

酒旗

  

我国古代广告事业的鼎盛时期,在宋代

 

在《清明上河图》中,仅汴梁东门外附近十字街口,就有各家商店设置的招牌、横匾、竖标、广告牌等30余块。

 

宋代广告业之昌盛,可见一斑。

 

食店门口挂着“孙羊正店”

 

卖香料的挂着“刘家上色沉檀楝香”


广告画的形式,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出现。

 

下面这幅画,是“眼药酸”的推销广告。

 

右边的蓝衣服,指着自己的眼睛说“我有病”,左边穿红衣服的胖子,热情地拿出“眼药酸”,说“没事儿,大兄弟,有眼病,就用××牌眼药酸。”

  

眼药酸广告

  

宋代是中国印刷术的黄金时代,印刷业就跟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似的,那可是势头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

 

印刷广告,也就应运而生。

 

南宋时期,杭州有个叫沈二郎的,印刷了一个书籍推销广告。

 

“我们家的《莲经》,请了大V校正重刊,用的是道山场造的高级纸张,最先进的印刷技术。请大家认准沈二郎经坊新雕印刷厂。”

 

南宋杭州沈二郎“经坊”印刷广告云:

"本铺将古本《莲经》一一点句,请名师校正重刊。选拣道山场抄造细白上等纸札,志诚印造。见住杭州大街棚前南钞库相对沈二郎经坊新雕印行。望四方主顾,寻认本铺牌额,请赎。谨白。”   

——清·丁申《武林藏书录》卷末

  

下面这个,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


广告主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是小兔子捣药图。

  

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雕刻铜版广告,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到了元代,广告套路越来越多了。

 

元代杂剧盛极一时。

 

咱们吃完饭去看个小电影,元代人民群众看杂剧。

 

电影不都有海报么,元代的杂剧也有海报,叫“招子”,也有叫“花招儿”、“纸榜”的。

 

杂剧演出前,“瓦子”(游艺场)里的“勾栏”(戏场)都要事先挂海报。

 

这些海报是彩色的,写着戏名、演出者,和现在的电影海报差不多。

  

 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


元代还出现了征稿广告

 

嗯,就是杂志封底常见的那种“征稿启事”。

 

在《天一阁藏本》类书中,元雕版印刷的《元诗》最末附有一则征诗广告,原文共四行:


“本堂今求名公诗篇,随得即刊,难以人品齿爵为序。

四方吟坛多友,幸勿责其错综之编。

倘有佳章,毋惜附示,庶无沧海遗珠之叹云。

李氏建安书堂谨咨。”

 

明清时期,叫卖广告仍旧是广告一哥,扛把子。

 

卖画的“画棚”的: “买的买来捎的捎,都是好纸好原料!东一张,西一张,贴在屋里亮堂堂!臭虫他一见心欢喜,今年盖下了过年的房……”

 

卖花生的:脆瓤儿的落花生啊,芝麻酱的一个味来,抓半儿空的——多给。(清光绪蔡绳格《一岁货声》)

 

看着好像比“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有趣味些。

 

明代中后期以后,文人儒士逐步冲破传统的轻商观念,用他们的文字特长进入广告领域。

 

也就是说,大V们开始接推广了,对联广告出现了。

 

清代以后,对联广告更加流行,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用对联。

  

 

九江浔阳楼的对联广告:“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

 

理发店的对联广告:“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比较皮的理发店的对联广告:“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发现结尾没有广告,大家是不是“失望”了?


不如……招聘和约稿了解一下?


“看展览”平台又要招人了,坐等优秀的你

“看展览”平台约稿启事


参考资料:

《中外广告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广告》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挤不进辽博?这里也有洛神赋图!

一个不喜欢瓷器的书法家不是好皇帝


投稿事宜:


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具体信息。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742989656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