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知中”
ID:ZHICHINA2017,作者:阿Sum
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塞林小镇(Salem),拥有一座独特的博物馆——迪美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 PEM),藏有全世界第一座迁徙到海外的清朝徽派古建筑——
荫 余 堂
荫余堂是原位于安徽休宁县黄村的一座普通古民居,从被拆解然后运到美国,再在迪美博物馆进行一砖一瓦的复原,整整历时7年,耗资1.25亿美元。从内到外,每个细节,都完整恢复原貌。2003年,这座在家乡可能会被拆毁的老房子,漂洋过海在异域他乡得以新生。
有别于宏村、西递村的备受瞩目,同属于皖南古村落的黄村,过去曾受到冷落。作为千年古村落,黄村的古建筑,部分在20世纪中期遭到毁坏。同时,不少古建筑原有的风貌,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许多当地居民宁愿换新房子,也不愿花费财力与精力修缮老宅,而荫余堂就是这些古宅中的一员。
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荫余堂,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黄氏商人的私人住宅,因希望世世代代“求祖荫,祈富余”,故名为荫余堂。这是一栋两层楼、四水归堂式的典型传统徽州建筑,内设有16间卧室、中堂、天井等。
黄氏八代子孙都曾在这栋祖传老宅里居住。到了1980年代,黄氏家族后代都离开了黄村,荫余堂也由此空置,面临出售和拆除的命运。然而,一位来自美国的女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改写了它的命运。198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学者白铃安(Nancy Berliner)来到徽州,当时她被一座座鳞次栉比、粉墙瓦黛的古建村落所吸引,希望将徽派文化艺术介绍到美国。早在1970年代,白铃安就曾来北京的中央美院学习中国艺术史。回国后,她成为了美国波士顿迪美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于是萌生了搬一幢徽州古民居到美国展览的想法。值得一提的是,创建于1799年的迪美博物馆,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博物馆之一。在十九世纪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波士顿港成为美国东部与中国贸易的最大港口,因此迪美博物馆在很早以前,就有展出中国艺术品。同时,它也是美国第一家在美推广宣传中国文化的博物馆。
1996年,对徽州建筑艺术念念不忘的白铃安,与助手王树楷一起来到安徽黄山市休宁县黄村挑选古民居,并找到世界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之一——美国富达投资集团协助,希望能把选中的建筑原封不动地搬到美国去,让美国人感受到中国古建筑之美。当时,又恰逢黄山市的古蹟保护机构希望借用美国文教机构的影响力﹐来推广国际对徽州传统建筑的认识。依照相关规定,他们不能挑选受保护的古民居,只能在普通的古民居中选择。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白铃安和王树楷走遍了徽州大小村落,从1000多座老房子中,选出6座作为最后的选项。这些古建筑无人居住却构思精巧,然而在当时,都并没有被列入任何保护名单,等待它们的,可能只有在村镇改造中被拆毁改建。而荫余堂就是其中之一。白铃安迄今对初见荫余堂时的感受,仍记忆犹新:“无人居住的徽州老宅,早已破败不堪,墙体开裂,几乎要坍塌了,却像时空的琥珀,不仅建筑上保留著地方特色和精巧的工艺,走在院子里仍能隐约感到这房子被抛弃之前的生活气息。”
当时白铃安询问为何不好好修葺荫余堂,得到的回应是:“反正也没人住。”恰巧当时屋主一家人(黄氏后代)想要卖掉这座房子。于是,经过了与中国文化、文物、行政部门的交涉,还有黄氏后代的一致同意后,1997年,荫余堂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开始被分拆装运至美国迪美博物馆,并进行原装重组,将清朝的徽派古建筑,完整重现于美国。
在古宅开始被拆为构件之前,荫余堂的黄氏后代从各地回来,最后在此祭拜祖先。荫余堂搬运的过程可以说是前无先例的,白铃安和她的团队小心翼翼地将房子拆成小构件,并进行编号,以便之后的重组。
整整两个月时间,由荫余堂拆下的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石件,还包括当时屋内摆放的家具、生活用品,甚至连同院墙、门口铺设的石板、地基也都原装搬到美国,共动用了19个40英尺的集装箱装运。
这些拆件经海运到达美国后,白铃安和团队将它们重新拼接起来,而这一工程,就耗费了5年时间。迪美博物馆先是收购和拆迁了展馆周围的民居,平移馆内的建筑,为荫余堂留有足够位置。为了确保参观者的安全,他们还对荫余堂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将已经严重损毁的构件换掉,并邀请中国的专业建筑师,根据传统徽派建筑的设计,对建筑进行修复和重装。同时,美国的文物专家还对荫余堂各部位结构进行技术研究,了解古建筑的工艺和设计规范。
然后,专家们根据之前的记录,恢复了1980年代,黄氏后代最后在此居住的布置原貌。当时他们在拆卸原址的过程中,发现了黄氏屋主于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经商时的家书,也找到相关的日记、照片等。还在地板和墙角发现清朝末年女人的发簪和贴有清国邮票的信封。
在荫余堂找到的老照片和海报
有的摆设是由黄氏后人所提供,例如相关的黄氏宗亲族谱、黄石祖先的画像、日记、账本、诗集等。
他们还从黄氏亲戚的家里,以物换物的形式,收集了黄家原来的生活器皿和家具,香皂盒、麻将、木桶、筲箕等,每一件都是绝版。
也有的物件是从黄村的农家购买,比如,厨房就是根据黄村里一户人的厨房进行完整的复刻。
整个建筑尽可能地保留了它在中国时,最后遗留的所有信息。每一个角落的物件摆设,包括墙上的一字一纸,都能够反映出中国清末民初乃至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影响。
2003年6月,荫余堂重建工程终于完工,并对外开放。其从选择到运往美国、重建完毕的全过程被王树楷拍成纪录片《荫余堂》。
而且迪美博物馆还为荫余堂精心设计了一个网站,提供了荫余堂简史、荫余堂家谱世系、黄氏族人于清朝拍摄的老照片、搬迁过程等,并以多幅3D透视图、视频从各个角度立体再现荫余堂的建筑构造。当初,黄氏后人将荫余堂交给美国迪美博物馆,是希望荫余堂能够在美国得到重建和永久保存,这也算是尊重祖先福荫后代的本意。荫余堂官网:http://yinyutang.pem.org/
这个由中美两国文物专家共同完成的中国古代民宅建筑保护计划,可算是世界建筑保护历上的一处奇观。虽然这样的古建迁徙,并不是古建保护的最佳方案,但是以荫余堂为例的国际文化交流事件,也让更多中国人意识到,普通、老旧的古民居,也是有其保护和修缮的意义。在荫余堂运至美国后,安徽省就颁布《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提出1911年以前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民用建筑(包括古民居、祠堂、牌坊等)均在保护之列,未经政府部门批准,不得拆除或买卖。由此,荫余堂亦可能成为最后一座,身处他乡的清朝徽派古建筑。
参考文献:
独眼,《荫余堂,外迁古建筑保护的孤例》纽约时报中文网,2013.08.15
刘晨懿之《迪美博物馆中国文物丰荫余堂尤受瞩目》世界日报,2018.08.18
陈儒斌《安徽古宅的越洋之旅——游波士顿迪美博物馆》侨报周末,2015.8.18
《荫余堂的前世今生》新安黄氏官网
《安徽古宅荫余堂落脚美国小镇》华声报讯,2003,.06.23
http://yinyutang.pem.org/faqs.html
https://www.pem.org/visit/yin-yu-tang
撰文 | 阿Sum
image | wickedlocal
ins@rainlu16 @djmachv
@shunliangphotography @modusopdesign
@creativenorthshore @I0qii @fiontephoto
@margarethartwell @mvanne @bluesgojita
@cucurrucucuanqi @betseycrosbythompson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