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有趣!你关心的苏轼大展重要展品细节,都在这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度 Author 艺度君



前言:

分享一些此前网上没有的真迹实拍资料。




千呼万唤,大家期待的苏轼特展今天终于在故宫文华殿正式公开亮相了。虽然疫情阴影犹在,然而展览第一天,现场观众热情依然不减,堪称大型追星现场。



展厅里碰到一位小学生,不是寻常吵闹的那种,安静地对着展品描摹。



这孩子眼光不俗,画的正是元人坚白子的传世写生孤品《草虫图卷》。相较于宋人写生,元代的作品更多了些活泼泼的生气。它不需要观众的顶礼膜拜,相反,还会催生出几分轻松气氛。宋元虽然常常被并列提起,但是,其细微差别还是需要我们仔细体会的。


元人坚白子 《草虫图卷》现场实拍


而这位小可爱,竟然趴在大人肩上睡着了。抱着他的人,正在全神贯注欣赏米芾的名作《盛制帖》



《盛制帖》是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启)尺牍之一。小行草笔势飞动,形态曼妙;“天启亲”三大字则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现了“刷字”的艺术特色。




米芾《盛制帖》


米芾《盛制帖》后董其昌的题跋


之前网传的展件清单,跟现场大致相同,但也有少数有出入,比如,马和之的《赤壁图》就不在现场展出之列。今天这一期,我们来分享一些现场的精彩实拍照片。我们的重点将放在此前网上还查不见真迹图片的作品。像上面提到的坚白子《草虫图》之类。为了凸显资料性,本文图片尽量采取正视角。



在这里,你将会看到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苏轼的“老弟”。



还有董其昌的墨猪吐槽,“坡书本浓,既经填墨,盖不免墨猪之论”。



比如北宋《渔村小雪》中的扳罾,这是在古画中高频率出现的捕鱼道具。事实上,渔父在古代文人理念里有野逸高人的象征,因此这种场景常常出现在文人画中,这背后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在物质上入世在精神上出世的矛盾心境。






又或者,五代杨凝式的名作草书代表作《神仙起居法》。相信这也是大家的重点期待。




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2020/09/01 - 2020/10/30

故宫 文华殿



总的来说,这次苏轼特展是今年以来质量与等级最高的书画类展览。当然,如果能向其他馆再借一些苏轼真迹来就更好了。


关于此次展出的北宋各式文人,我们可借展厅中的这幅人物关系图来了解。看展的时候注意展览墙上的说明,会事半功倍。



李宗谟《东坡懿迹图卷》







北宋 蔡襄 《京居帖》


蔡襄的书法在当时非常有名,这离不开欧阳修的大力推荐,可以说,在宋代,欧阳修算是蔡襄的“头号粉丝”。欧阳修曾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并请他书写自己的金石学著作《集古录目序》。苏轼当然与自己的老师欧阳修步调一致,称蔡襄“天资既高,而学深至,当为本朝第一”。




北宋 苏轼 《新岁展庆人来得帖》




此二帖裱于同一卷中。均是苏轼写给陈慥(季常)的书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公择(李常)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


根据文献记载,《新岁展庆帖》应作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春季,苏轼时年44岁。是苏轼由早年书步入中年书的佳作。




《人来得书帖》



董其昌跋文


明拓《姑熟帖》





北宋 傅尧俞《蒸燠帖》


傅尧俞(1024-1091)原名胜二,字钦之,北宋孟州济源(今属山东)人,曾官殿中侍、监察御史、吏部尚书兼侍、讲中书侍郎等。为官三十载,为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这件行楷书书法作品是傅尧俞的传世孤本,是他向友人应酬问候的一则信札。



北宋 吕大防 《示问帖》


《示问帖》是吕大防传世极少的墨迹之一,是写给“运使质夫使君”的信札。“质夫”是章楶的字。上款又称“运使”、“使君”,据《宋史·章楶》本传,知其曾官成都路转运使,又江淮发运使,元祐初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北宋时庆州属陕西路,而帖中恰又谈及治陕事,故此帖当书于是时。又考吕大防本传,“哲宗即位,招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时年约六十余岁。此帖属晚年手笔。


北宋 蒋之奇《北客帖》


此帖上款称“修史承旨侍读”,应是写给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宋神宗初年,司马光官翰林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受命续修《资治通鉴》。蒋之奇的信应写在此进,时年不到四十岁。看风格略近于蔡襄,章法结体和谐严谨。


苏轼 行书 《题王诜诗帖页》


这件墨迹是苏轼为王诜自书诗所作的题跋,记述了王诜因受其累而贬至武当,然仍醉心于诗词,有世外之乐。不过从史料来看,王诜的贬官一方面是受苏轼的牵连,但更多的是他怠慢了自己的夫人——魏国大长公主。此帖笔丰墨满,结体长短交错,纵横抑挫,富有动感。虽是叙事而兼有议论,充满感情色彩,是为知己而作。



北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卷》






这幅画叫《渔村小雪》,如果各位仔细看,能看到画中山顶和树梢都有白色雪迹。




甚至乌篷船上也有淡淡雪痕。





寒冬笼罩之下,生机勃勃的渔村生活。

















王诜字晋卿,太原人氏,北宋熙宁二年尚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他虽为贵戚,但与苏东坡、黄庭坚交往,山水画学李成。这件《渔村小雪图卷》正是他的代表作。


黄庭坚 行书 《君宜帖页》


此帖是黄山谷写给友人德舆的便札,告知其病酒之事。该帖因系酒后“大醉”,一宿“未醒”之时所书,所以笔画与平时有别,颇显颤抖衰颓,间有残破处,显得精神稍逊,但字间紧凑,行间宽松,欹侧之势,依然是黄书本色。




北宋 李之仪 行书 《汴隄帖页》


李之仪是北宋词人,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虽然一生官职并不显赫,但他与苏轼情谊极深。此次展出的《汴隄帖页》是其存世不多的作品之一。这是李之仪对友人应酬问候的信札。此帖笔画劲媚,结构紧凑,重心于上,展示了李之仪的书法特点。




北宋 米芾 行草书 《盛制帖页》



此帖为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启)尺牍之一。小行草笔势飞动,形态曼妙;“天启亲”三大字则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现了“刷字”的艺术特色。署款用“黻”而未用“芾”字,可证作于米氏41岁之前。





清 八大山人 行书 《西园雅集图记卷》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又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一生中创作了众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文,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为了后世书画家喜爱的创作母题。比如他的《前后赤壁赋》,将人生的空漠与无所寄托之感以前所未有的深刻角度描述出来,可以说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的文艺技能若非要分出甲乙来,则他的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画的数量就更少了,几乎没有完全可信的真迹。不过,苏轼是文人画理论实践的鼻祖。他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无华,天真自然的情趣韵味,反对矫揉造作和刻意雕饰。


尤其是他所提出的“士人画”概念,奠定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及后人根据其诗文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为大家呈现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


宋 林逋 《自书诗卷》







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


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






苏轼(传) 定惠院二诗草稿卷




苏轼 行书 《三马图赞残卷》


《三马图》是苏轼请李公麟画的。他非常喜欢这幅画,直至绍圣年间被贬惠州之时还随身带着。绍圣四年(1097),苏轼再次展卷欣赏这幅画时题下了长跋,即《三马图赞》。


此图原为故宫博物院旧藏,后入长春“伪宫”。伪满政府覆亡时,这幅画被哄抢撕毁。其中题跋一段如今仍藏故宫。



元人 坚白子  《草虫图卷》


此图是坚白子的传世孤本,也是元代现存绘画作品中唯一的一件草虫题材的画迹。分段绘有七种草虫,依次为天牛、夏蝉、金钟、壁虎、蟋蟀、青蛙和蜗牛。


每种小动物旁边各自录有苏轼题雍秀才画的五言诗一首,诗画二者均以物寓意,讥刺时人。如以相对鸣斗的蟋蟀比喻人无远虑、只顾争抢眼前利益。以仰天瞋目、鼓腹舞爪的蟾蜍比喻那些胸无点墨、妄自尊大的人们。笔法工细,背景简洁,各种草虫形貌逼真,均以淡墨勾染,是文人的墨戏之作。








元 赵孟頫《道场诗帖》


此帖为赵孟頫为其长兄孟頔之孙所书。墨迹清劲秀丽,古雅有致,可谓诗书合璧。道场山、何山均为赵氏家乡湖州名山,峰峦秀郁,水石森爽,汇集了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自古便为吴兴佳绝。历代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很多诗篇,苏轼作《游道场山何山》诗便是最著名者。





元 鲜于枢 《海棠诗卷》


鲜于枢是与赵孟頫并驾齐驱的元代书坛巨擘,有南赵北鲜之誉。此卷笔墨淋漓酣畅,浑厚丰润,书体凝重朴茂,用笔中锋直下,锋芒稍敛,圆劲有力,大气磅礴而规矩森然,是鲜于枢书法作品中最具有个人笔法特点的一件作品。(为了保全画质,采用竖式传图)













明 钱穀 《后赤壁图扇页》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唐人以法度严谨闻名,但到了宋代,苏轼公然喊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的口号,可以说是宋人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法度严谨不能说不好,但是在此前提之下很难有个人发挥,最后不免堕入千人一面的境地。而苏轼打开“尚意”的大门之后,宋人书法百花齐放,各有面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转益多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书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后人对苏轼书法的仿学、临摹和评论,展现其书史地位,为大家呈现作为书法家的苏轼形象。


五代 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






书法由唐到宋,杨凝式是一转折人物,苏轼评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此幅小行草书是杨凝式七十六岁时的作品,似随意点画,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且行间字距颇疏,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此书是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


北宋 苏轼 《归院帖》


此帖是《宋人法书六种》卷之一,叙述了批示“同归院”、“宿学士院”、“宿待漏舍”三个名称统一之事。从帖文中可知,该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书,时间应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间(1086―1089年),苏轼时年51至54岁。此时笔致萧散,结态随意,似不经意而笔到法随,已不见学古痕迹。诚如苏轼自己所说:“不践古人,自出新意。”虽短短五行,已臻化境。




苏轼 行书 《春中帖页》


此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德孺)的信札。范纯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第四子。宋神宗元丰年间,共有五路军团出兵讨伐西夏,其中包括由高遵裕率领的环庆军和由刘昌祚率领的泾原军。


《宋史》卷三一四《范纯粹本传》记载,北宋元丰末年,范纯粹因调和讨伐西夏的遵裕、昌祚两路军的矛盾有功,神宗将他由陕西转运判官进为转运副使,这与帖中德孺之官衔“运使金部”是一致的。据此可知,此信札的书写时间应为元丰末年,即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苏轼年约50岁左右。帖中“二哥”是指范纯仁(范仲淹次子)。





宋拓《东坡苏公帖》

苏轼临王羲之《讲堂帖》



宋拓《东坡苏公帖》

黄庭坚评苏轼书



明拓 颜真卿 《东方画赞碑》




清拓 颜真卿书鲜于氏离堆记


明拓 苏轼 书 《醉翁亭记》





宋拓 苏轼 书 《丰乐亭记》




明拓 颜鲁公 《争座位稿》


沈度 楷书 苏轼 《赤壁赋》







文征明 小楷 《前后赤壁赋》






陈沂 《自书诗页》


王文治 《临苏米二家帖册》


这套册页说是临苏米二家,但是字里行间颇得董其昌神韵。









看完展览,出了文华殿,竟不知外面原本晴朗的天空已经下过了暴雨,不知是不是东坡故意弄的恶作剧?随手拍了几张宫里的照片,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东坡《定风波》中的句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资料参阅:

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

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艺度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签名在哪里?你找,你再找

经历高分与质疑,这部纪录片终于回归!

9.9分的“纪录片”,制作一人承包?!

看完别人家的录取通知书,我酸了!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清明上河图:来呀!全员摆摊!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扫码加入交流群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