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季来看古人如何吸霾

2016-02-04 小乌鸦 博物馆丨看展览
 导 读 
上周下雪的时候,我们给大家推送了一篇《冬季请来宋朝看雪》(←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的文章。可是天一晴,雾霾又卷土重来,那么古代的冬天也有雾霾吗?古画里的雾霾又是怎么画的?


说起雾霾,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柳永在《雨霖铃》里所写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可以想象,这么严重的雾霾,词人如果不带口罩,肯定都要呛鼻子了。


还有李清照的“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既然“雾霾”如此严重,古人在画里又是如何表现它的呢?


  

董源 潇湘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点击可查看大图)


作者以江南的平缓山峦为题材,取平远之景,江上有一轻舟飘来,江边的迎候者纷纷向前。中景坡脚画有大片密林,掩映着几家农舍;坡脚至江水间有数人拉网捕鱼,生机盎然。


全卷以点线交织而成,汀渚的横向线条显得舒展自如,披麻皴和点子皴构成了山峦的横脉和蓬松起伏的峰峦,墨点由浓化淡,以淡点代染,在晴岚间造就出一片片淡薄的烟云,潮湿温润的江南气候油然而出。点景人物用白粉和青、红诸色,凸出绢面,明朗而和谐。


  

平林霁色图卷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点击可查看大图)


此图绘山峦并峙,古寺深藏,山脚下有茅屋,行旅之人在平林小径间穿行。另一侧是开阔的水面,岸边有人等待泊舟。山石用短线皴,画法尚存北宋遗风,而与南宋画风无涉。董其昌将此图题为董源,实与董源的画法有较大的距离。近年有学者指出图中茅屋里的曲尺形炕是金元时典型的北方屋室特点,为推断此图系金代作品提借了有力的佐证。此图曾经清王时敏、张应甲、完颜景贤收藏。


  

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张早春图,作者试图表现的是冬天过完,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此时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


在画面左侧有郭熙的题“早春,壬子年,郭熙画”,这是中国画家在画面上留题的比较早的例子。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在画的右上角题了诗,呼应“早春”的主题:“树纔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借桃花闻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李唐 江山秋色图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空濛感,深远的意境并不是靠简单生硬的留白,而是运用雨和雾造成的无痕递进,营造出整体的如幻如诗。画面中引人注目的是近景的红色树叶,以及整个画面杰出的空间处理能力。此作红色树叶的表现手法,在南宋多件作品中出现过,如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的传为阎次平的《秋野牧牛图》。


  

李成 读碑窠石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置境幽娄,气象萧瑟,是对荒芜日久之名胜的描绘。坡陀下古奇木仄参差,苍干瘦枝虬屈俯仰,藤葛攀援。背景空无一物,杳冥深远,寓无限悲凉于其中。平台上有一大碑伫立,龟座龙额,很是庄伟。碑前一人戴竺骑骡,仰观碑文。旁有一童子,持杖而立。


此图画树石先勾后染,清澹明润,饶有韵致。据碑侧王晓人物,李成树石“疑书一行”历来被认为是李成的作品,但近年美术史家及鉴赏家们又据南宋周密《霎烟过眼录》一书所记当时阅李成观碑图已仅存半幅之事,推测此幅全境应是在原本未散夫前摹出。(附链:《读碑窠石图》浅探)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天津博物馆藏



目前学术界对《雪景寒林图》是否为范宽真迹尚有争议。此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从此图看出,作者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离真山真水,表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奇峰万木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登临高山之顶,一幕奇峰汇聚、林木茂盛、云雾蒸腾的景致,正置于观者眼前。大自然的神奇与灵秀,使得这一座座高耸峭拔的奇峰与挺劲丛生的松杉,看来犹如刺天入云的绿色天柱,由近至远,幽缈地在天地之间起落、绵延。


  

高克明 松岫渔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晚春的江南,暮色苍茫。幽缈的水光、山色间,一处在湖泽、平野隆凸而起的土丘,恍若世外桃源。土丘上碧草如茵,浓荫的大树错落其中,还有三两间店家,可见门前酒旗高悬。一名文士持着长杖、携着琴童,正由另一坡岸跨桥而至。或许是访友归返,也或许是为沽些美酒而来。


  

米芾 春山瑞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图中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松下有亭,空无一人。山峦青绿晕染,再加“米点” (亦称“落茄被”),松树笔法细致、严密。用淡墨、淡色表现雾中树木、十分成功,作品描写的中心不是山峰林木,而是山中浮动的云雾。通过云雾表现春山的湿润、静谧和松树的矫健挺拔。


  

米友仁 远岫晴云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以湿润的笔墨点染云山树石,表现烟云变幻、山色朦胧的动人景象,“米氏云山”的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题签:“宋米元晖云山真迹,衡阳曾氏宝藏,茶陵谭泽闽敬题。”图轴上还有谢淞州、郭颐、郭琦数跋。绍兴甲寅为1134年,米友仁时年48岁。


  

马远 踏歌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画将人物画在画面的近景处,一老者刚过小桥,右手扶杖,左手挠腮,摇身抬腿,踏歌而舞,憨态可掬;中景是高耸的巨岩,宫阙在丛树与雾气中若隐若现。作者似乎试图把自已对“村野俚俗”质朴的喜爱与对皇家“高贵雅致”富丽的崇尚这两种不同的情感统于一个画面中。


  

赵令穰 湖庄清夏图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点击可查看大图)


此图描写的是夏天南方雾霭笼罩的情景。画风工致,笔墨柔润,表现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画面所呈现的深远和平远基调,开创了新的画风。画家对现实的观感很敏锐,将自然景物捕捉后以典雅之笔画出,为后人赞叹不绝。



【本文为本刊原创整理,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授权。】



▌相关文章:(点击以下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 冬季请来宋朝看雪

☞ 下雪天,美景和博物馆更配哦

☞ #赏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读碑窠石图》浅探


【关于我们】

1、喜欢就关注我们吧!微信ID:atmuseum;

2、同时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3、长按以下二维码,或搜索群号:475225203,可加入博物馆.看展览的网友交流QQ群,和同好者一起聊自己喜欢的话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