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的十座塔
山西五台县的佛光寺因东大殿是唐代木结构建筑而举世闻名,其实佛光寺不仅仅有唐代的东大殿和金代的文殊殿,还保存下来十座古塔,时代从北朝到明清,这篇梳理一下佛光寺的十座古塔。
佛光寺的十座古塔都是砖塔,分布在寺内外的四片区域,分别是寺内一座、东山上三座、西塔坪五座和寺北一座,我们来逐个认识下他们。
祖师塔-北魏(寺内)
无垢净光塔-唐(东山)
志远禅师塔-唐(东山)
大德方便和尚塔-唐(东山)
解脱禅师塔-唐(西塔坪)
杲公和尚塔-金(西塔坪)
无名小花塔-金(西塔坪)
无名六角楼阁塔-明(西塔坪)
无影塔-清(西塔坪)
皇统五年花塔-金(寺北)
佛光寺坐东朝西,唐代东大殿实际上是正殿,东山上的塔是在东大殿的正后方,西塔坪则是在寺前。
佛光寺祖师塔
祖师塔位于佛光寺内东大殿的南侧,也是坐东朝西,方向与东大殿一致,未发现建造年代题记,推断为北魏建筑。
塔高约六米左右,六角形,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西侧开门,内有塔心室,以繁复的手法做出第一层塔檐,体量庞大,其上又置平座托第二层塔身,第二层上只开假门假窗,塔刹部分制作繁缛,两层交错的莲瓣承托宝珠,整座塔造型优美,而塔身上的火焰门、束莲柱等特征多见于石窟壁画中的北朝建筑,这也是推断为北朝的重要原因。
从佛光寺的小院出来,沿着山沟转到大殿后面的东山上,这里还有三座古塔,都是唐代
无垢净光塔
建于唐天宝四年(745年),现在仅存一座巨大的塔基,上部已塌毁,塔基八角形,残高约三米,每面置三个壸门,并保留有少许彩绘图案,或来自唐代,五十年代曾对塔基进行发掘,出土有带有唐天宝年号的造像。
志远禅师塔
紧邻无垢净光塔,建于唐会昌四年(844年),主体保存完整,八角形基座上面是圆形塔身,其上再出八角形檐,塔身西面开门,内有塔心室,塔刹部分已残缺,是现存最早的覆钵塔。
营造学社时期拍摄的志远禅师塔,树下是林徽因,塔门里是莫宗江,旁边是引领他们上山的小童,拍摄者是梁思成
大德方便和尚塔
建于唐贞元十一年(795年),仅存第一层塔身,平面六角形,西侧开门,内有塔心室,塔檐部分虽有残缺仍能看出向外伸展较多,檐下有莲瓣装饰。
西塔坪是位于佛光寺西约一公里的一片平缓山坡,这里建有五座塔
解脱禅师塔
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是西塔坪诸塔中体量最大的一座,平面方形,塔檐之上塑两层莲瓣造型,再上是第二层塔檐,结构奇特。解脱禅师卒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肉身被供奉了一段时间,一百七十余年后在寺西建塔。
杲公和尚塔
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年),在解脱禅师塔西侧不远,为单层花塔,塔檐下砖仿木枓栱做工精良,柱头卷杀等细节亦有表现,塔顶以砖雕花瓣堆砌,是一座难得的保存完整的花塔。杲公和尚塔现在已严重向北倾斜,危险程度较高,塔身上的一块塔铭早年间丢失。
无名小花塔
位于西塔坪的一条小山沟内,造型与杲公和尚塔相似度较高,只是体量缩小,未发现创建年号题记,根据建筑形制推断为金代。塔身上有一个很大的窟窿,疑似塔铭丢失后留下的。
无名小花塔
无名六角楼阁塔
此塔位于解脱禅师塔前不远,外观仿楼阁式塔,实为实心砖塔,六角形,未发现创建年代题记,根据建筑结构形式推断为明代作品。
“无影塔”
“无影塔”是我给起的名字,因为这座塔已经无影无踪,塔位于解脱禅师塔前方,已于数年前塌毁,仅存一堆残砖,现在还能找到此塔2000年代的旧照,外观推断为明清建筑。
倒塌前的“无影塔”,照片来自《山西古塔文化》
从佛光寺向北一公里多通往古竹林寺的路边,还有一座金代花塔
皇统五年花塔
建于金代皇统五年(1145年),是一座单层花塔,塔檐下使用砖仿木枓栱,仿真度较高,塔身上原有两块石塔铭,铭文中记录有佛光寺的神秘建筑“弥勒大阁”,然而2014年两块塔铭全部被盗,这座塔由于基础部分长期浸水,砖石已松脱,现在塔身已有明显倾斜。
佛光寺保存下来的十座塔,一座北魏,四座唐代,三座金代,两座明清,不仅时代延续上千年,也是现存最为古老的塔群,对研究早期建筑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每座塔下留个影,是记录建筑体量大小的简易方法(拍摄于2015年1月17日)
寻访中国古建筑,关注“爱塔传奇”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