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新区,有个“武官故里”道郡村|走读海南
如果你没有听过海口灵山镇道郡村,那你应该听过海口得胜沙、秀英炮台。道郡村的历史人物吴元猷和吴世恩父子将军,就和得胜沙、秀英炮台有着深厚联系。
2016年,道郡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该村人才辈出,历史文化悠久。
从海口市区踏上琼州大道,穿过琼州大桥,在琼文线3公里处拐进大林墟路口内进2公里到达灵山镇大林村委会道郡村。
据地方志记载,道郡村系“多军”谐音演变而得名,因村依坡而建,村后坡地宽阔,为泰华仙妃军坡地,相传每年农历六月十二在这里举办军坡节。
70旬的吴华保是道郡村人,对于道郡村的历史,他了如指掌。他和吴元猷第五代后裔吴日照、第六代孙女婿陈鸿礼,以及对该村历史文化较有研究的村民吴元祜,曾带领我领略古村风采,也讲述很多故事。
走进道郡村发现,村子三边有山坡环抱,绿树成荫,村后有千年参天古树,古井、古民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风光秀丽。道郡村祖先重视教育,村中历代名人辈出。
首先步入眼帘的是吴氏宗祠,据介绍,该宗祠始建于明代。清光绪五年慈禧太后为表彰吴元猷将军的功绩,拨款重建。
原有三进加横室围墙,梁柱精雕细刻,图案精美,至今房梁书迹尚存,现存二进已破败,正筹备修建。
对吴元猷生平做过详细研究的吴日照、陈鸿礼介绍到故居的设计,吴元猷故居为“丁”字型格局,故居外墙正中有正一品武官图腾“麒麟献瑞”,威武生动。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室内建筑典雅古朴,雕刻图案有雄狮猛虎、百鸟朝凤、奇花异草,寓意深刻、叹为观止。
故居每个大门均绘有门神公守卫,显得威严可畏。第二、第三进左右及后方有配套的厢房、书房、账房、伙房和马房等。包括各正室房间,整个故居约有30左右间房。
据吴日照介绍,吴元猷出生在农村家庭,小时候失去双亲,被同村的地主收养,当童养工。几年后,因不堪地主虐待而出走,在村里打短工度日。十一、二岁时长得魁梧壮实,十五六岁便能自立。
吴元猷好习武,无师自通,练得身轻如燕,敏捷如猿,挥刀如闪电。空有一身武艺没地方使,为了谋生为了谋生经常挑芋梗蕃薯到海口的谷街(即现在的富兴街)去卖。
在偶然机遇中,吴元猷认识了一位饭店女老板,在其帮助下,吴元猷顺利投军于海口水师营,勤奋学习军事,一年后升任伍长,就此吴元猷一步一步走到正一品建威将军。同治二年(1863年),清廷诰封吴元猷为正一品“建威将军”(此乃清制武职中最高军衔)。
吴元猷可以说是目前海南历史上唯一能授封正一品“建威将军”官职的武将,加上其平定海盗的战功,称吴元猷为海南武将第一人也不过分。
民国《琼山县志》详细记载了吴元猷在海南的战功,从海口的白沙门、盐灶口,到文昌的铜鼓岭和铺前海面,从东方的感城到北黎,再从儋州到临高,他有力打击了海上的倭寇、海盗和陆上的悍匪,对商民的安居乐业贡献很大。
吴元猷征战粤琼海域,剿杀海盗,战绩辉煌,受到百姓的赞誉和皇帝的嘉奖。在对其功劳的评定上,清咸丰帝称其为“海疆镇将”,道光帝赞叹“削平海盗皆卿之力”,琼州府志赞其“有功粤海”。海口得胜沙路,正是因吴元猷“海口外沙一战”得胜而命名。
吴元猷将军的儿子吴世恩,自幼在水师风浪中成长,跟随父亲熟悉兵发,还练得一身好武功。清皇封正二品武显将军,官任海口水师参将,守备海南沿海。光绪十一年代理琼州总兵,与冯子材选址新建秀英炮台、镇海炮台,深得冯子材与张之洞赏识。吴世恩晚年酷爱琼戏八音,在海口兴建戏院,在村中组织八音戏班,传承至今。
元猷故居门前“军门第”三字,据介绍,是当年琼州知府林鸿年所题。军门,清代对一省最高绿营长官——提督的尊称;第,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
吴日照、陈鸿礼、吴元祜、吴华保等四老认为,国家级传统村落道郡村,历史文化悠久。将吴元猷故居等村中历史文物妥为修缮保护,规划好村庄道路、绿化、房屋、公共娱乐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向社会推介道郡村,把历史和文物展示给后人,为游客增添一个历史题材丰富的景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END -
文丨小迹杂 编辑丨小平民天然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