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圣”陷入危机……

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

“大圣水芹”种植地

划成了“基本农田”

芹农们的经济收益

如何保障?

南京市六合区检察院进村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先后三次调查、实地取证,通过召开听证会、推进会等形式,最终促使该问题得到合理解决,种植户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轮作方案实现双赢


“在通过围耕方式保护土壤耕作层的前提下,实施一季水芹一季稻的轮作方案是切实可行的。”3月2日,一场由南京市六合区检察院组织的“大圣水芹”行政争议化解推进会正在进行中。

前期,该区检察院多次走访、联系沟通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政策研究、调研论证、核实标准、公开听证等相关工作,经过充分准备,该场化解推进会如期举行。会上,三家单位联合提出了以上用轮作方式解决水芹争议的最终方案。在这样的种植模式下,既能保证土地的永久基本农田性质不被改变,又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兼具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应。

至此,一直萦绕在大圣村21户村民们心中两年多、悬而未决的生计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特色农产品种植遭遇困境


水芹又称“节节高”“路路通”,因其寓意美好而成为了餐桌上常点的吉祥菜。水芹生长在土质适宜、水源洁净的丘陵湿地中。在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大圣村,种植水芹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以其显著区别于其他产地的“长、白、嫩、脆、香”的特点而享誉大江南北,远销湖南、安徽、广州等地。近年来,“大圣水芹”先后被评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合作社产品品牌”“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等。小小水芹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大发展,2020年-2022年,大圣村连续三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堆淤前

堆淤后


2020年,位于大圣村杨营水库下游区域的近100亩水芹种植地,因为村委计划开展水库清淤,便租用暂时堆放淤泥。2021年春,清淤工作完成,正当大圣村21户种植户们准备复垦土地、重新种水芹时发现,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中,该区域被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不能擅自开挖。

不能擅自开挖,是否包括复垦土地、重新种植水芹?相关部门一直未给予明确答复,导致该区域自2021年荒废至今,且大圣村仍需每年支付租金给农户。一边是广大种植户的生计问题,一边是耕地保护红线问题,各说各有理,各方都犯了难。

检察院协调解难题


2022年7月,依托六合区检察院“政法网格员+片区检察官”工作机制,马鞍街道片区检察官罗歆钰在进村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圣村负责人反映的这一情况,根据工作流程,她立即向所在部门进行汇报,该情况被层报至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卫东,王卫东当即要求“全力促进争议化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该片土地是不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能不能用于种水芹?带着这个问题,检察院第一时间和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取得了联系,先后三次通过无人机实地取证,了解涉案土地位置、大小、现状及水芹种植技术等情况。


2022年12月,在该区检察院的协调下,一场行政争议现场听证会在大圣村举行。大圣村村委会、区农业农村局推广站、区规资局执法监察大队等代表应邀参会。


听证人员共同前往水库下游原水芹种植区域实地查看,了解案情。大圣村负责人、听证团人员以及特邀代表分别就基本农田是否能用于种植水芹这一实质争议发表意见。经过充分讨论,相关部门商定了“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区分农时分别种植基本农作物和水芹”的初步解决意见,既能保护耕地,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好!”“都同意!”听证现场,村民们热烈鼓掌,听证员一致通过。


“我们常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个解决意见一举两得,实现了双赢多赢的良好社会效果!”参加听证的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六合区河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贡述林感慨地说。



2023年3月2日,正值农业生产春耕之际,该区检察院又邀请六合区副区长王军及相关行政机关共同参与“大圣水芹”行政争议化解推进会,根据之前提出的初步解决意见,确定最终方案,推进工作向纵深开展,切实帮助农户解决种植的头等大事。

“最终方案既符合法律规定,不碰耕地保护红线,又能考虑本地实际,保障村民收入,保护水芹这一百年特色农产品品牌。”六合区检察院检察长王卫东表示。


因为该片土地长期抛荒,对主要依靠水芹种植为生的21户农民生计造成严重影响,后续春耕复垦也缺少资金支持。为弥补农户们经济损失,帮助群众解决春耕难题,该区检察院还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依法为21户村民申请了5万余元的司法救助金。


“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欢迎大家都来大圣吃水芹!”推进会现场,大圣村书记汪长明兴奋地向大家打起了广告。

来源:南京市检察院、南京市六合区检察院

文字:盛蕾、孟祥凤、鲁若楠

编辑:章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