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成人世界的残酷旅程 他偷看到小伙伴母亲卖淫的秘密
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我们!
二十世纪的童年往事
文 / 程青松
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导演:卢米埃尔兄弟 / 法国 / 1895年)由好几个短片组成的,最有趣的是《水浇园丁》,至今看来仍让人忍俊不住。“水浇园丁”则完成了电影——这个被称为20世纪最强势的媒体的首次叙事:顽皮的孩童踩住了园丁用来浇灌花草的水龙头,待园丁焦急寻找缘由的时候,孩童松开自己的脚,迅速喷涌的水流把园丁浇成了落汤鸡。戏弄成人的场面,在20世纪的电影中屡见不鲜,《水浇园丁》算是肇始。
电影诞生的年代——1895年,人类即将从19世纪进入20世纪,品尝到工业文明“快乐”的人类对新世纪充满了期待,就像人类欢呼2000年到来一样,人们也在翘首1900的到来,他们完全没有想到20世纪的人类会经历那么多的黑暗岁月,奥斯威辛上空缓缓落下的焚尸灰烬;柏林墙两边的电网;古拉格群岛寒冷的雾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20世纪留给人类的记忆如此沉重和不堪。20世纪的电影世界里,除去了秀兰邓波儿式的甜美俏皮和“祖国的花朵”式的“天真浪漫无忧无虑”,更多的是孩子们对制定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的成人世界的质疑。即使在没有战争的年代,这样的质疑也从未停止。
“父亲不在的童年”
希腊,小男孩亚历山大和姐姐伍拉每个晚上都要去火车站,静静地看着开往德国的火车启动,他们一直认为父亲居住在那里。直到有一天,他们跳上了火车,迈向“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他们便开始了对父亲的追寻,这是希腊影片《雾中风景》(导演:迪奥·安哲罗普罗斯 1988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所讲述的故事。穿过一个个村庄和一座座城市,亚历山大和伍拉在浓浓的大雾中寻找着那个从未在他们生命中出现的父亲的身影。对父亲执著的寻找,甚至成为两个孩子洞穿黑暗的唯一使命,对父亲的需要成为他们近乎宗教般的信仰。当然,直到影片结束,“父亲”也没有出现,姐姐还在旅途当中被搭乘他们的卡车司机强奸。这令人窒息的一幕令观者有如面对奥斯威辛。
《雾中风景》
对父亲的寻找在儿童影片里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惊世骇俗的MV故事片《迷墙》(导演:阿伦·帕克 1981)里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自幼失去父亲的男孩,对着镜子穿上比他的身躯要大好几号的父亲的军服,他模仿着父亲的一举一动并且在自己的脸庞上寻找着父亲的印记。父亲已经战死在世界大战,他的童年生活中,父亲是缺席且不在场。可是对父亲的渴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一个公园里,男孩看见一位父亲和孩子手牵着手在散步,他跑过去拉住那个男人的手,被那个男人粗暴地拒绝。男孩反复数次用自己的小手去勾住陌生男子的手,数度被拒绝。影片不仅仅表现了创伤,还表现了愤怒。
相比《迷墙》里错把他人的父亲当做自己的父亲的小男孩,俄罗斯电影《小偷》(导演:丘赫莱依 1997年威尼斯电影节青年影片奖)中6岁的小桑亚却更为不幸,他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在战争中牺牲的爸爸,可是爸爸却在他的梦境中出现过,直到另一个“爸爸”的出现。
《小偷》
强壮的托扬叔叔一身红军军官装束,英俊帅气,桑亚最初对他还是很排斥的,可是托扬叔叔很快就迷住了桑亚的母亲,当然,幼小的桑亚很快也被征服了,因为托扬叔叔会玩藏枪的游戏。父亲是有枪的,这在桑亚心中投下了深重的阴影。托扬窃取了桑亚的童心之后,影片中出现了一个看似幻觉充满象征色彩的场景,6岁的小桑亚看见火车下面的铁轨上,在战争中牺牲的父亲向飞奔而去的桑亚挥手道别,父亲从此再没有出现在桑亚的梦境里,托扬把他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小偷》
托扬叔叔其实是一个职业惯偷,他最崇拜的人是斯大林,他以窃取邻居的财物为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贫穷和轻信的邻居,他请他们看电影,看马戏,麻痹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将他们的财物席卷一空后又去往另一个城市,直到一切败露,托扬被抓住。影片中随之出现的一幕宣告了桑亚的童年的结束。桑亚追逐着警车而来,他不停地摔到在雪地里,又不停地爬起来,他对着镜头喊出了“爸爸”。这个时候的桑亚已经把托扬当做了“父亲”。当桑亚意识到自己是“认贼做父”之后,他的童年已经成为不堪回首的往事。影片最后,过着不堪的成人生活的桑亚击毙了一生都在谎言中度过的“父亲”托扬。
《小偷》
如果说《小偷》以罕见的勇气质疑了父与子,个人与祖国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以一个孩子的记忆书写了苏联的历史并试图走出童年的创伤。比利时影片《英雄托托》(导演雅各.范.多梅尔 1992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中的托马斯则一直就生活在童年。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对童年生活耿耿于怀的影片。
《英雄托托》
小托托从小就坚信,他是和邻家孩子阿尔弗雷德在出生的那天,在医院的一场大火中被妈妈抱错。从此,阿尔弗雷德享受了他的一切。影片当中,小托托不只一次鼓足勇气走到阿尔弗雷德面前,告诉他,你的爸爸是我的。小托托得到的回答是小阿尔弗雷德的拳头。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小托托开始不断地失去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飞行员父亲在帮助阿尔弗雷德父亲开的超市运送物资的雨夜,飞机坠毁。小托托坚信是阿尔弗雷德家的人害死了父亲。姐姐艾丽斯为了证明自己所爱的人是小托托,提着一桶汽油冲进了阿尔弗雷德家的仓库。姐姐葬身火海,小托托亲眼目睹了这令人震撼的一幕。托马斯在浑浑噩噩中长大成人,他从没有停止过要从阿尔弗雷德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的幻想,直到有一天,托马斯遇到了一个酷似艾丽斯的女子,托马斯决定带自己一见钟情的女人私奔。天意弄人,托马斯在临走之前,却意外发现这个有着和艾丽斯一样的金发和容貌的女人竟然是阿尔弗雷德的妻子,托马斯发现自己的生活再次被窃取。
《英雄托托》
影片开始时,小托托已经是一位满头白发的孤独老人,他带着一把枪逃离养老院踏上了向阿尔弗雷德复仇的道路。等他找到阿尔弗雷德,发现这个他终身又羡慕和又痛恨的人,竟有着和自己相同的痛苦和不幸,即使阿尔弗雷德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族。托马斯最终放弃了复仇的念头,他突然意识到生命并非由自己选择的这一亘古不变的法则。只有死,才有可能出于自由意志。风烛残年的托马斯走在乡间大路上,一辆货车超过了他,他看见姐姐艾丽斯和年轻的父亲坐在货车上,货车跟小托托家的客厅几乎一模一样,父亲弹着钢琴,姐姐吹着小号,其乐融融,在这个亦真亦幻的时空里,托马斯再度回到童年。尽管小托托曾经坚信自己的生活被命运之手调换了,可是他对父亲对姐姐的爱,却是从来没有过摇摆。《英雄托托》所讲述的童年往事在我看来,堪称20世纪的电影之最。
《英雄托托》
“秘密与谎言”
11岁的小女孩罗塞塔也是没有父亲的,意大利影片《盗窃童心》(导演:詹尼.阿梅尼奥 1992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所讲述的故事更为让人震惊,对世事惘然无知的罗塞塔被母亲推入火坑卖春,弟弟卢恰诺亲眼目睹了母亲为姐姐拉客时被宪兵抓捕的场面。媒体对这一事件立即进行了报道。失去家庭的两个孩子,在年轻的宪兵安东尼奥的护送下横穿意大利,从北方去往南方的一家儿童收容院。
《盗窃童心》
相对弟弟来说,姐姐的心灵包袱要沉重许多,她不得不时刻回避着“雏妓”这一充满耻辱的隐秘,而要再次面对世界的勇气更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年轻的安东尼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来自天性还是宗教,我们不得而知。安东尼奥用自己善良的心安抚着两颗受到伤害的童心,而且恰到火候。旅途之中,两个孩子对成人世界的敌意也渐渐消失,微妙的友情逐渐在他们之间建立。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刚刚恢复平衡的世界突然又被风暴掀翻。罗塞塔在安东尼奥家的家庭聚会上,听到了别人在议论有关她是雏妓的报道,她对这个世界重新恢复的信心被严酷的现实粉碎。影片的最后,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罗塞塔和卢恰诺这两个得不到上帝庇护的孩子,受到伤害最大的恰恰是安东尼奥的那颗童心——他原以为这个世界是可以救赎的!
《盗窃童心》
在9岁的信雄的记忆中,也有让他触目惊心的秘密,那是一条浑浊肮脏的《泥之河》(导演:小栗康平 1981年莫斯科电影节银质奖、伦敦国际电影节银质奖)。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第十个年头,大坂的贫民区,信雄家开着一家名字叫做“浪花”的小饭铺,来吃饭的大多数都是当地干力气活的人。信雄在一个雨天认识了和他同岁的男孩喜一。喜一家住在大坂河边的船上,家境贫困,并且由于某种难以启齿的原因遭到邻居的鄙夷。不过,信雄的父母对喜一和喜一11岁的姐姐银子都非常友好。信雄和喜一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泥之河》
直到有一天,信雄无意中发现了喜一的母亲在船上卖淫的秘密。两个好朋友的关系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信雄哭着离开了喜一家的船,他幼小的心灵不能承受如此触目惊心的现实,他也没有理会在他面前欲言又止的喜一。第二天,喜一一家人决定永远搬离大坂,信雄得知之后,跑出家门,沿着河流追逐着自己童年的伙伴,船上的窗户紧闭着,看不到喜一和银子的身影,信雄在岸边叫着“阿喜!阿喜”,但是没有任何回应。小船越开越快,穿过一座又一座桥洞,逆流而上。信雄面对滔滔流逝的泥之河,悲痛万分地向自己的伙伴告别,而喜一所蒙受的伤害,也成了信雄永远不可释怀的郁结。一夕之间,信雄的童年就成了往事。
《泥之河》里漂亮的妈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复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6岁的小英子是在《骊歌》的旋律中,在枫叶瑟瑟的秋天坐在马车上向自己的童年告别的。《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 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几乎是围绕着“秘密”与“谎言”来完成叙述的。英子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怀疑主义者,她喜欢质疑,喜欢刨根问底。她问当教授的父亲:“贼干嘛要偷东西?”父亲的回答让她更糊涂:“他要吃饭,可又没钱。”她问家里的佣人宋妈:“为什么孩子(宋妈的孩子)不自己带?为什么到我家当老妈子?为什么挣的钱又给人家(宋妈的丈夫)去?”宋妈的回答是:“说了你也不懂。”英子的小伙伴妞儿告诉她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的以后,她更是不明白了:“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的?”英子的胆子也很大,别人都不敢搭理的疯女人秀贞,她不仅冲着她笑,还经常跑到她那里去玩。
英子童年生活的三个重要的段落都是以离别来结束的,第一个段落是一场大雨,英子送走了母女团聚的风女人秀贞和妞儿(她们结伴去找妞儿的父亲),自己大病了一场,然后她也搬了新家,上了小学;第二个段落,英子无意中在荒草堆里发现了很多被埋起来的赃物,从而她也结识了一个人——“他”,他说自己有个好弟弟,年年考第一,可他自己没能耐,为了供弟弟上学,才干了这一行,他还问英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的回答是:“我不懂。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叫《我们看海去》,可我没看见过海,也分不清海跟天,分不清好人跟坏人。”后来,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英子看见考第一的同学上台领奖,下来后把奖状交给了一个人,正好就是草丛中的那个“他”。过了几天,英子听见有人喊贼被抓住了。“他”被警察带走,英子含着眼泪目送着“他”远去。影片的第三个段落,父亲去世。宋妈坐着小毛驴回家(她的儿女一个死了,一个被丈夫送了人),英子趴在马车的后座上,向那个为了带自己和弟弟,连自己的亲生孩子也顾不上的宋妈做别,也向童年作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小别梦寒!”
《城南旧事》
不过,谎言也有例外,在《美丽人生》(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 1998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中却散发出最为人性的光彩。这部影片以含泪的微笑的方式打破了二战和纳粹集中营影片的局限。影片讲述了父亲圭多对儿子(也是影片的叙述者)全部的爱。为了让5岁的儿子度过集中营最严酷的日子,圭多告诉儿子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是一个游戏,爱的谎言使得圭多成为一个在黑暗中熠熠生辉的舞者,这部影片感动了整个世界。
微信号:dianyingshouce66
长按二维码 关注青年电影手册
“不一样的童年”
法国影片《禁忌的游戏》(导演:雷乃.克莱门特 195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将1940年欧洲战火中的无邪的童心刻划得入木三分。五岁的葆莉在逃难途中失去双亲,被米榭的父母收留。两个小孩为了不使死去的小狗感到孤独,四处寻找小动物的尸体,为它们建造一个共同的墓园。是孩子们在向人类的童贞告别还是在向人类呈现他们的童贞呢?
《禁忌的游戏》
20世纪的童贞是伴随小奥斯卡的惊声尖叫离人类而去的。小奥斯卡.马策拉特是电影《铁皮鼓》(导演:福尔克.施隆多夫 197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中的主人公,3岁的时候,他便看透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残酷和肮脏,他故意从楼梯上摔下去,从此不再长大。每当小奥斯卡敲击着妈妈送他的锡鼓发出尖叫,玻璃就会震碎,整个世界都因之而颤栗。小奥斯卡甚至在希特勒上台的检阅台下,用杂乱的鼓声扰乱了法西斯的集会。小奥斯卡以他的方式应对了由成人控制的暴力世界的混乱和无聊。
嘎子的童年是在冀中一座叫做白洋淀的湖边度过的,湖里生长着肥美的渔虾。如果没有战争,长大后他或许就是一个靠捕鱼为生的船夫,过着平淡安宁的生活。可是,战争改变了一切。《小兵张嘎》(导演:崔嵬陈怀恺 1964年)是一部黑白片,相比《闪闪的红星》(导演:李俊 李昂 1975年),人们对后者的记忆更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潘冬子放排的清澈江水,以及恶霸地主烧死冬子妈和冬子烧死胡汉山的两把熊熊大火,在视觉上带给观众强烈的冲击。可以说《闪闪的红星》淋漓尽至地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结合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的特点。
嘎子最渴望得到的是一把枪和当侦察员,而很小就具有革命觉悟和警惕的潘冬子渴望的是一顶有着红红星的帽子。嘎子和潘冬子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也惊人的相似,都是因女性 / 母亲的死——嘎子的奶奶为了保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而牺牲;潘冬子的妈妈则是为了不暴露革命同志的目标而葬身火海。复仇的故事置换为少年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最后嘎子放火烧了日本人的炮楼,潘冬子则亲手放火并杀死了大恶霸胡汉山。可以说潘冬子手刃胡汉山的血腥场面带给人们的震撼实在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
《小兵张嘎》
嘎子为了给奶奶报仇,为了救出重新落入日军手中的钟叔叔,带着钟叔叔为他削制的玩具木手枪踏上了寻找八路军队伍的路程。在路上,他还把自己的偶像,充满传奇色彩的八路军罗金保叔叔误当作汉奸,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罗金保将嘎子带到部队里,嘎子迅速地与这些成年人打成了一片。但嘎子毕竟是个孩子,他跟村子里的小孩胖墩比赛摔交,输了就要把自己的玩具木手枪奉送给胖墩,结果却输不起,还跟胖墩打了起来。这是《小兵张嘎》最有别于其它红色题材儿童片的地方。嘎子似乎忘记了战争,忘记了仇恨,他在战争的缝隙里重新成为了一个儿童。这样的段落还出现在嘎子后来到老乡家养伤的时候,嘎子和房东小女孩英子泛舟在白洋淀湖面上,两个孩子嬉戏打闹,画面美丽得让人以为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风光片。
除了在红色天空下无所畏惧的潘冬子和小兵张嘎,还有更人我们揪心的伊万。伊万是一个和嘎子几乎同龄的俄罗斯少年,父亲在抵抗法西斯的战斗中牺牲,母亲和妹妹失散。他跟着父亲的一个朋友到前线当上了一名侦察兵,他投身战争的目的就是复仇。伊万的性格并没有嘎子那样开朗,甚至可以说他还有些忧郁。影片将严酷战斗历程和伊万的四个梦境交织在一起,奇怪的是导演对伊万取得辉煌战过的兴趣要远远逊于他对伊万的梦境的呈现。伊万也并没有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是最后被敌人处以绞刑,“未长大成人的伊万不得不投身到战争中,他成了战争中的一颗螺丝钉。伊万绝不是军队的骄傲和喜悦,他是他们的伤痛,……伊万是一个被成人情感啃蚀的小孩,他在战争中丧失他的童年,因为过着成人般的生活而死亡。”(导演语)《伊万的童年》(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196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中,以意味深长、恐怖而且真实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伊万在战争中丧失童年的全过程。
几乎和嘎子同龄的伊万没有在战争中活下来,嘎子却在战争中成为了扭转乾坤的“英雄”。嘎子里应外合配合游记队烧掉了日军岗楼,救出了钟叔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区队长正式宣布接收嘎子为八路军小侦察员。嘎子的童年也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宣告结束,他成为了一名跟成年人一样出生入死的军人!
和诗意与残酷交织的《伊万的童年》相比,英国影片《希望与荣誉》(导演:约翰.布尔曼 198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战争中所带来的一切,却给了9岁的比尔前所未有的奇异体验,他和同伴们从一个弹坑跑到另一个弹坑,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自己的乐园,战争成了孩子们们的盛大节日。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枚炸弹落在外祖父家门前的河中,给比尔和外祖父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满载炸死的鱼儿而归,赢得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影片的结尾也令人难忘,暑假过去,孩子们不得不回到学校,德国人又发起了空袭,学校被摧毁,在炮火声中,孩子们欣喜若狂,他们把书包和装有防毒面具的箱子高高抛向天空,并大声呼喊:THANK YOU!阿道夫!童言无忌、童心未泯的孩子们在灾难性的战争中奇特地拥有了不一样的童年,摧毁人类的法西斯在他们旺盛的生命力面前显得那样的无能和无力。
“去天堂的路有多远”
9岁的雅维对爷爷家有间被禁止进入的屋子充满了好奇,他渴望打开这个房间,几年前父亲在这个房间中擦拭猎枪时不幸身亡。西班牙影片《心灵的秘密》(导演:蒙特肖·阿尔门达里兹 1997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熊奖)并不是一部悲伤的影片。成人或许会因为某些原因关闭很多很多的屋子,可这并不能阻止孩子自己去打开那些房间。故事仍然是跟父亲有关的,雅维最终揭开了压在大人们心上的秘密:父亲在当年发现了母亲和叔叔之间的爱情关系后举枪自杀,雅维其实是妈妈和叔叔所生的孩子。秘密的揭开,意味着解脱和释怀,也意味着雅维为自己进入成人世界做好了准备。
《心灵的秘密》
飘扬在伊朗的电影天空的《白气球》(导演:贾法.潘纳希 1998年)里的小女孩在市场看上了一条金鱼,为了买这条鱼,她苦苦地向母亲哀求,在哥哥的帮助下,母亲终于拿出了为了过新年而准备给女儿的压岁钱。可是钱却在去往市场的路上丢失了。小女孩执着的踏上了寻找五百块钱的道路,寻找五百块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人事成了这部影片的主题。究竟要经历多少的艰险和阻碍才能抵达小小的愿望,她在成人主宰的世界显得如此无力,一路上的曲折并不亚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那条曲曲折折通往同学家的路。
《白气球》
《小鞋子》(导演:马吉德.马吉迪 1999年)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奔跑中完成的影片。哥哥弄丢了妹妹的鞋子,兄妹俩为了都能上学,每天交换穿同一双鞋。妹妹上完课,跑回家让哥哥去上学。兄妹俩的奔跑不断地被延宕,让人为他们如此艰辛和贫瘠的童年扼腕叹息和担忧,可是故事在一次运动会中得到转机,只要能得到长跑的第三名,就可以得到一双运动鞋的奖励。为了对妹妹的承诺,哥哥决定参加运动会。这是一部让成人都会为之肃然起敬的影片,兄妹俩在奔跑中超越了廉价的同情,超越了不快乐的童年,也超越了苦难。
《小鞋子》
在巴西的《中央车站》(导演:瓦尔特尔.萨烈斯 1998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女教师多拉每天为过往的乘客代写书信,赚取微薄的收入。多拉原本并不是高尚的人,她甚至将9岁的小男孩,刚刚失去母亲的霍苏埃卖给别人,后来“良心发现”她又把孩子偷了回来。为了摆脱霍苏埃,多拉带着孩子踏上了寻找他的父亲的旅行。如果说多拉身上集中了成人的缺陷,霍苏埃则成为了一面镜子,当多拉在旅途中与霍苏埃建立起某种情感纽带的时候,她开始明白小男孩所走的道路经历的苦难考验和她自己相类似。孩子在这部影片里成为了一种新的价值标准或者说是孩子试图要重新给这个世界建立起来一个新的秩序。
《永恒的一天》(导演:迪奥.安哲罗普罗斯 1998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中,一位希腊诗人和一位阿尔巴尼亚的流浪儿童一起完成了意味不同的旅行。也是一个老人向一个儿童举行的生命交接仪式,病入膏肓的老诗人的生命即将结束,在告别人生之前,他决定去寻找奇迹,奇迹在影片中也出现了:诗人透过孩子纯真的目光看到了他死去多年的美丽的妻子。这样的奇迹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安哲罗浦罗斯让他的电影得以完成。当然那个一直无家可归的孩子也不是一无所获的,小孩问诗人:时间是什么?诗人说:时间是一个孩子在海边玩石子儿。小孩是幸运的,一天就是永恒,笼罩在生命最初的大雾终究会散去。回首二十世纪的童年往事,我们终究要长大成人。
来自《在光影中旅行——程青松电影笔记》
致回不去的童年
(喜欢就打个赏)
第7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投票
倒 计 时 1 天
点击下方文字开始投票
近 期 热 点
点 击 标 题 进 入
微信号:dianyingshouce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