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Wi-Fi卫星的骗局!
近日一些媒体报道的一条科技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报道称中国首枚民营Wi-Fi卫星将为全球提供免费卫星网络,目标是在2026年为全球提供免费卫星网络。用户将可搜索该卫星网络,实现一键上网。与现有运营商相比,对目前地面网络尚未覆盖区域更有帮助。
Wi-Fi卫星是美国人最先抛出的噱头,四年前美国有个名为Outernet的计划,称发射几百颗低轨道卫星,为全球4.3亿上不了互联网的人们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
根据Outernet首席运营官理查德的介绍,用户只需一个小盒子就可以连上卫星,并成为Wi-Fi热点,可供用户及时了解全球动态,支持跨国的远程教育。
这个项目的工作原理是“单向组播”,类似广播电视卫星,只有下行信号没有上行通路,只能接收特定的信息,不支持微信、支付宝、QQ等所有需要上传信道的社交应用。
互联网的精髓就是交互,Wi-Fi所基于的802.11协议明确了双向交互的规则,不能交互信息的通信模式不能称为Wi-Fi。这个项目因没有筹到资金而停滞了。
前两年有媒体曾报道过谷歌与SpaceX合作发射700颗通信卫星,构建全球无线互联网的计划。
与Outernet略有不同,它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但必须得自架VSAT卫星天线。因为涉及到了频率管制,不仅是中国,任何国家都不允许私自架设。而且卫星天线设置复杂携带不便,根本就不适合普通用户。
扎克伯格也跟风搞了全球Wi-Fi计划,他使用的是翼展30多米的无人机,为此还收购了英国一家无人机公司。
无人机向地面提供的信号覆盖半径约为100公里,其航速约为100公里/小时。这个半径100公里的信号覆盖区是高速移动的,你必须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开着车跟着信号区移动才能上网。这个方案也未在后续落实。
网传最火的是SpaceX的“星链”计划,正因为它公布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反而暴露了其原理并不成立的真相。
根据其官方文件,一颗卫星的典型覆盖面积是353万平方公里,比这个面积大的国家全世界也只有6个,相当于9个多德国和220个北京地区,即使考虑到卫星采用了相控阵技术,真正服务地区比覆盖面积小些,但其范围也是惊人的。
如此巨大的覆盖面积下会有几千万的用户,一颗卫星能提供多大带宽?被这么多人分享,每个人能分多少?
现在光北京地区就建设了2万座铁塔,每座铁塔上还不止一个基站。那么,这么一颗卫星就能为上百个北京地区提供服务,速率能够得到保障吗?好比是在游泳池里打了一个鸡蛋,还能喝出鸡蛋汤的味道吗?
现在全球有500多万座4G基站,尚远远不能满足人们高速上网的需求,几百几千颗卫星就能有效补充满足这些需求?恐怕数量单位上应该加个“万”。
卫星、热气球、无人机的全球Wi-Fi计划有个共性,即它们都宣传覆盖面积大。这些方式的覆盖面积的确比基站大很多,但大覆盖下的用户会更多,单个用户所能分到的资源就会更少,以至于根本无法上网。
5G马上就要预商用了,微基站小覆盖是个核心特点,缩小覆盖面积,每个基站为更少的用户服务,用户才能获得更高的速率。卫星Wi-Fi的技术路线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卫星通常使用的是Ku和Ka波段,这是电磁波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就是如此,卫星频率约在20GHz左右。 而Wi-Fi的频段是2.4GHz和5GHz,无法跟卫星直接通信,必须加装能与卫星通信的微波射频部件,然后才有直连的可能。
Wi-Fi卫星必须在低轨道运行,而越低的轨道资源就越紧张,现在全球在轨服役的卫星有1800多颗,高中低轨道都有,在短短几年里往低轨道里塞进成千上万颗卫星,这可能吗?
2015年马斯克公布了五年计划,要在2020年前发射4425颗卫星,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终于发射了两颗卫星上去。剩下的一年多时间还有4423颗卫星要发射,您觉得来得及吗?
眼看着要露馅了,现在计划又变成了12000颗,要在2025年前发射完毕,这个消息又被部分国内媒体热炒。不妨简单算一算,现在距离2025年还有2320天,要发射11998颗卫星,平均每天要发射5.4颗卫星,而且节假日无休,您信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原理不成立的科技方案呢?这是为了吸引风投而产生的乱相,把PPT做得很漂亮,再设计个激动人心的说法,就能忽悠到投资。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美国科技界称这类方案为“paper project”,从来就没打算真正实施的纸面工程。
美国已经开始警惕和排斥paper project了,这股邪风刮到了中国,提醒相关部门和投资人,要高度警惕Wi-Fi卫星计划,不要当了冤大头。
编辑:刘培钰
校对:梁 晨
流量路由异常,受害者成为“劫持者”?互联网互信基础如何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