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豫农头条 | 沃野平畴绘新景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河南“三农”工作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我省在不平凡中奋楫前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的殷殷嘱托,端稳了粮食饭碗,着力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粮食安全重任扛得更稳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
中原粮仓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责任。
2023年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2023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24.9亿斤,居全国第二位,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河南粮食总产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再次证明了“国人粮仓”的绝对实力。
2023年,河南夏粮成熟期遭遇连阴雨天气,秋粮收获期又遇上了“华西秋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让粮食生产面临多重考验。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发挥“战天斗地”的精神,迎难而上、龙口夺粮、以秋补夏,再次扛稳了粮食安全的重任。
寒冬时节,绿油油的冬小麦铺满了广袤的大地。唐河县城郊乡种粮大户乔振群看着小麦的长势满脸欣喜。
时间回到6个多月前,连阴雨天气让他为地里的麦子无法收获而犯愁。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协调下,从外省外市调来了大量农机,帮农户利用三天的窗口期抓紧抢收。紧接着,针对部分发芽的小麦,政府又相继出台财政共担、定点企业敞开收购、产销对接的政策,最大程度减少了农民的损失。
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乔振群的秋粮采取的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一亩地大豆能卖七八百元,玉米又卖一千多元,比原来只种玉米效益更好。”乔振群说。
为了弥补夏粮因遭遇连阴雨天气而出现的产量下降,我省把秋粮单产提升作为“以秋补夏”的重要抓手,在全省18个省辖市,征集近年来玉米密植高产典型,提前发放到全省各地,为增加密度提供参考;在55个粮油生产大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通过项目带动,引领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全省秋粮总产量614.8亿斤,比上年增产19.6亿斤,增长了3.3个百分点,秋粮产量增速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创下历史新高。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有底气,底气从何而来?就是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
一方面,我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61亿亩以上;另一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更多“靠天田”变成“高产田”。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模式,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00多万亩,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585万亩,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中原农谷建设为主抓手,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成投用,中原农谷累计培育新品种122个,“新麦26”累计推广面积超过一亿亩,去年推广1000余万亩,居全国超强筋小麦种植面积第二位。
正是不断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根基,让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农业机械落地推广,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有了河南粮食生产面对风雨安稳如山的底气和定力。

乡村产业发展劲头十足


1月4日,在通许县孙营乡侯李村,村民们正将红薯进行分级、打包、入库……
村党支部书记李清军说:“我们县是全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加工基地,红薯作为酸辣粉的主要原料,本地农民种得多也卖得好。”
该村筹集资金建起了可存储1500吨红薯的保鲜库,方便农民错峰销售。
“十桶酸辣粉,八桶河南造,六桶在通许”,目前通许拥有28条方便粉丝及面制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7.2亿盒,年产值达20亿元。酸辣粉还带动通许及周边县区红薯、马铃薯等原料种植面积29万亩。数据显示,目前河南已经形成了酸辣粉的原料种植、加工、配料、设备、包装全产业的发展链条,构成了百亿级的食品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我省着力培养优势特色农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积极构建“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了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实施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发展起小麦、生猪、肉牛、食用菌、中药材等20个优势特色产业链,被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32个,居全国第二位。
通过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我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累计创建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12个国家级、100个省级、274个市级、278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9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95个。在稳定牧原、双汇、三全、思念等行业旗舰优势的基础上,又培育出蜜雪冰城、卫龙、千味央厨、金丹科技等一大批新锐企业,持续巩固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的支柱地位。
去年,我省还以预制菜为抓手,通过培育一流的企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集群等多种方式,实现河南食品产业的提质发展,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转变,实现食品产业的优势再造。
产业的发展,也让农民的口袋越来越鼓。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同比增长6.8%,高出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底色更亮


周末,漫步在汝阳县付店镇火庙村,干净平坦的柏油村道、别具匠心的红色游园、形象生动的墙体彩绘,处处彰显着山村的颜值与气质。
村民王来福的新家由村里统一规划建成。“村里道路通畅,景色优美,我们村现在可是生态宜居的宝地。”王来福脸上有掩不住的开心。
从“住在深山无人问,十户人家九户穷”到“条条新路盘山梁,房前屋后百花香”,火庙村的变化是我省乡村建设的缩影。
乡村宜居宜业,基础设施建设首当其冲。我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为引领,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提升为主抓手,启动“千村万户”乡村设计精品示范行动,如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乡镇和农村热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建设和美乡村,“美”是题中之义。经过几年的实施,基础设施夯实了,乡间的业态丰富起来,农村公共服务不断提质扩面。我省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92.5%、71%、40.6%。去年,我省已创建了20个乡村建设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兰考县、长垣市等10个县(市)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通过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和“三零”创建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治理体系得到持续完善,广大乡村的发展潜力正在被不断激活,今年我省新增返乡创业16.38万人、累计55.33万人,新增带动就业99.47万人、累计269.15万人,形成了“凤归中原”促振兴、返乡创业奔共富的生动局面。
如今,随着我省不断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蝶变,美好的田园慢生活,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乡村、走进乡村、建设乡村。
中原大地正以前瞻30年的眼光,谋划着农业农村蓬勃发展的美丽蓝图。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号角声声催人奋进。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沃野中原的乡村振兴主战场迸发着勃勃生机,一个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新乡村正踏歌而来。(本报记者 吴向辉)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责任编辑:王馨 
审核:李躬亿 监审:王建立


往期推荐



河南省政府新任免一批干部

中原大地起“农谷”

冬季一氧化碳中毒高发,这些细节要牢记→

真招实招!河南出台“十一条”措施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上70%的铁锅来自河南这个地方→



我们还能做:网络直播 新媒体宣传推广 活动策划 宣传片 专题片 微电影联系电话:0371-65795712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南日报农村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