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是麦,手里才是粮
在收割机早已普及的当下,镰刀是否还有用武之地?5月30日,荥阳市高村乡后圈子村村民唐显水说:“可缺不了这东西。”
偌大的麦田里,唐显水的身影显得有点孤单。“就这两天,该割麦啦。”唐显水直了直腰,抬头看了看麦田说。早在几天前,他就磨好镰刀,趁着上午凉快,赶紧下地。
唐显水的麦田,宽度不足10米,但“地身”长200多米,这块地并不小。早已习惯机收小麦的他,倒不是要用镰刀割完这几亩小麦。
唐显水的麦田紧挨着道路,收割机进地的时候无法“照顾”到边上几行,他就提前手工割好。他拍拍厚厚的水泥路说:“这么硬,万一收割机离得太近,碰住了可不划算,人家指望收割机挣钱呢。”
唐显水把割好的小麦捆扎好放一边。他说:“等收割机进地的时候,直接撒上去一块儿打机器里就中啦。”
哪怕机器逐渐代替人工,农民的双手也不会闲着,边边角角的收割机“死角”,就是镰刀的小舞台。
相隔不远,金寨乡金寨村一块刚收割完的麦田里,70岁的于飞湖两口正低着头在地里走走看看,不时弯下腰捡点麦穗。
操着一口外地口音的于飞湖是民权人,在此务工的他趁着空闲,就到地里捡麦穗。相较于当地人说的“捏麦穗”,于飞湖更喜欢用“拾麦穗”。
“拾起来,意思就是不能丢嘛。”于飞湖笑着说。拾麦穗前,于飞湖还特意跟种植户打了招呼,种植户也很高兴:“去呗,丢地里都浪费了。”
于飞湖的爱人裹着头巾,在田里慢慢走着,看见麦穗就马上捡起来,掐掉秸秆,将穗子放在手里,攒够一把就放进蛇皮袋里,她伸出手向记者展示了一下麦穗说:“这都可好嘞,扔了老可惜。”
一上午,蛇皮袋被装得满满的。“就这麦天过来拾点麦穗,都够俺俩吃了。”于飞湖说。
田里是麦,手里才是粮,颗粒归仓才是河南的麦收。中原粮仓,其实就藏在农民的双手里。(本报记者 董豪杰 孙好闯)
往期推荐
科普三农·战三夏 夺丰收②|“麦假”为什么“消失”了?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河南省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表决通过,9月1日起施行!
河南多地可预提住房公积金付首付
河南免费高速政策!含豫A、豫B、豫V......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