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值得“五刷”!这部好戏为什么能从重庆演到北京?

深情的 重庆大学 2019-01-20


前不久,重庆大学原创话剧《重庆家书》入围国家级校园艺术节——“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这部由重大师生校友创作的话剧在北京语言大学演出后,好评如潮。而在去年的几场演出中,有不少人“四刷”、“五刷”。什么样的话剧有这么大魅力?



《重庆家书》讲述了1937-1945艰难岁月里,

一个重庆家庭的变迁与成长史,

见证了一个属于所有中国人的无法忘却的记忆。

从创作到演出,在这出好戏背后,是一群很拼很拼的重大人——




1937年底,抗战吃紧,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陪都福泰米行商人任绍曾一家被卷入战火中:


大儿子任启彦,与老友邻居叶者成的儿子叶云天出川浴血奋战;二儿子任启文,携日本未婚妻池田英子归国回家掀起风波;小女儿任芷晴,与男友余家铭参加新华日报社的活动引得家人惴惴不安;


乱世之中,任绍曾和任太太只能从他们收到的一封封家书中渴求着和平的希望。复杂的感情冲突在这家人之间激荡……






改剧本专注到一整天忘记吃饭


“我不知道自己为剧中的那些人流过多少眼泪了”



“家书”的故事早在8年前就埋下了种子。故事的创作者、青年戏剧编导、重庆大学学生艺术团话剧队指导老师王宏亮,是新闻学院2010届校友。毕业那年,王宏亮萌发了为重庆写一部剧的想法。


生于重庆,长于重庆的他,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一座见证了抗战历史的艰苦的英雄城市,我想为重庆、为抗战写一部戏。”





在大量翻阅历史资料的过程中,他看到了许许多多情真意切的家书。虽相隔久远,仍能在这些信件中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


在历史资料中,他发现了一位勇敢坚毅的日本女性——绿川英子的故事。为了爱情,她与家人断绝关系;为了正义与和平,她成为中国电台的日语播音员,公开反对侵略战争。这些饱含深情的信件和动人心魄的抗战故事,便是《重庆家书》的开始。


从米行老板任绍曾,到池田英子和舅舅近藤义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几乎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原型。在战争的炮火中,原本幸福和美的任绍曾一家历经着生死离别。任家和“家书”是时代的缩影,他们代表了卷入战争的每个人,他们脆弱而又伟大,在那个时代,见证着人们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深切渴望。


2014年2月的最后一天,《重庆家书》第一稿完成。之后的几年内,便是一遍遍的修改和打磨。王宏亮常常去重庆图书馆的一个固定位置去改戏,有时可以一连坐上一天不吃饭。在漫长的修改过程中,那些角色仿佛是真实存在于眼前的,他总是会为剧中的悲欢离合动容。王宏亮说“我不知道自己为剧中的那些人流过多少眼泪了。 






最后,他们与角色融为一体


“曾存在于文字中的角色,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去年暑假,《重庆家书》剧组开始招募演员。从毕业多年的校友到在校生,家书剧组采用了“全重大阵容”。




王诗豪 饰任启文



任启文是来自美视电影学院15级表演专业的学生王诗豪。任启文,是一个勇敢、执着、有担当的角色。


“成为启文”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排练初期,王诗豪始终无法完全进入人物应有的状态。无论是肢体动作还是声音塑造,他的表现似乎总和台上的其他人格格不入。“一台戏的顺利演出需要每个角色的相互配合,因为自己的不足拖慢了整个剧组的进度,我很着急。”自责、愧疚和焦虑的情绪掺杂在一起,有时让他忍不住掉了眼泪。





认识到不足之后,便有了加倍努力的练习。空闲时,王诗豪和女主角符饶两人经常在一起排练自己的片段。一次次地磨合,一次次难过后的重整旗鼓,让他和角色越发地贴近。如今,距离王诗豪第一次扮演“启文”,已经有一年多了,以“启文”的身份登上舞台也已经有八次了。对于现在的王诗豪而言,“启文已经成为了‘我的启文’。”         





王诗豪的同班同学符饶在剧中饰演女主角池田英子。“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普通人,我本能地渴望和平!”池田英子倔强、勇敢,为了爱情随启文漂洋过海,又为了正义与和平在战火中牺牲,不少观众都为她唏嘘落泪。



符饶饰池田英子



最初,由于年代和国籍的差异,符饶和“英子”始终有着一定的距离。为了缩短这种“距离”,符饶查阅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资料。她还在日本电影中,学习日本女子的体态和行为习惯。


剧中有一处英子在日军轰炸下播音的情节:她声嘶力竭,诉说着对战争的痛恨。几场演出下来,英子对于和平的渴望,已经变为了符饶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呼唤。“之后几次我甚至感觉我没有在表演了,那仿佛就是我想说出的话,那就是我自己的冲动和欲望。”


现在,符饶已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重庆家书》也见证了她这一年多以来的成长和蜕变。“多年以后再想起这部话剧,我一定会因为它、因为自己能够饰演池田英子而感到幸福。”





排练到凌晨,剧组够拼!


“一言不合就接台词”




2017年10月1日,第一次排练开始。对于主演囊括了校友和不同学院在校生的剧组来说,找到所有人都合适的时间是十分困难的。为了不耽误上课,他们的排练时间大多在晚上。“凌晨的重大”也成为了他们常见到的场景。演出前的一个多月里,他们就这样,一起熬大夜,一起吃盒饭,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如今,《重庆家书》剧组已经组建一年多了。在将和家书、和抗战有关的故事呈现给更多人看的过程中,台前幕后的他们也建立起无比深厚的情谊。私下里,他们会以“启文君”、“舅舅”、“小妹”等剧中的角色名来称呼彼此;“一言不合就接台词”,也是他们之间独有的默契;剧中的“福泰米行”,也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家。他们早已不仅仅是合作伙伴,更是坚定地陪伴在彼此身边、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给予彼此温暖和感动的一家人。






观众看不到的细节,他们也用心


“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也有人在发光发亮”



舞台上呈现的每一个流畅的细节,都离不开幕后工作者的用心和努力。在幕布背后的日子里,有过在大雨中一起装车的辛酸,也有过上台鞠躬谢幕、聚光灯打在脸上时想哭的冲动;有疲惫不堪时赌气说过的放弃,也有被掌声治愈后的一次次重新坚持。





在这部话剧中,“家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道具。每一处细节,刘博妍和其他成员都会不断地考量。“由于舞台上的灯光较暗,为了能让演员看清楚字迹,我们会尽可能地把字体写大、写清晰。为了方便演员打开信,在准备的时候会刻意将两张信纸稍稍错开。”即使是观众看不到的文书格式,也要严格依照史实来写。


从首演到今天,刘博妍一路看着这部剧变得越来越好。和新人交接工作时,刘博妍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准确地说出道具摆放的位置,不需要剧本就知道下一幕要演的是什么,就连演员的台词和动作她都能熟稔于心。







话剧的完美呈现离不开恰到好处的灯光和音效。经管学院的本科生郑佳亮就是这些设备的“守护者”之一——不论多晚,都要保证设备安全抵达,调试无误。


去年某场演出的前夜,郑佳亮和其他几位成员整晚都在忙碌着。当两辆6.8米的大货车卸载完时,不觉天已破晓。伴着晨光,筋疲力尽的郑佳亮和小伙伴们靠在墙边便睡着了。


从建组开始,到北京最后一场演出结束,郑佳亮一直待在组里,每场演出都不曾缺席。于他而言,“坚持”最不易,但也最有意义。





城环学院的刘嘉怡是《重庆家书》剧组的执行制作人兼导演助理,统筹着所有的开支预算和整个剧组的前后沟通工作。去年十月,“家书”剧组每晚都会在A区学生活动中心排练。


那时的刘嘉怡,常常一个人在夜灯下走回B区,边走边反思着当天的排练情况。现在再回想起那段日子,她也丝毫不觉得苦涩,“因为喜欢,坚持也就没那么难。” 





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每一位幕后工作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付出着,为话剧的顺利演出提供最坚实的依靠。




好剧值得“四刷”、“五刷”


“家书寄出了重庆,寄到了更远的地方



在过去一年的几场演出中,有不少人“四刷”、“五刷”。剧场里的安静聆听、朋友圈里的称赞和感慨、谢幕时久久不停的掌声和观众脸上挂着的泪水……对《重庆家书》剧组的成员来说,这些就是最好的回馈。


一年后,话剧再次上演。这一次,他们将这封家书带出了重庆,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11月14日,作为“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全国十大展演剧目之一,《重庆家书》在北京语言大学演出。演出结束后,《重庆家书》受到了来自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被授予了“优秀展演剧目”的称号。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授还建议,要将这封家书寄出国门,寄向日本,去传递和平和友谊。未来,导演王宏亮希望《重庆家书》能够走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到战争带来的苦难,体会过往岁月中的家国情怀。






一场历经曲折的中日恋情,

一封乱世之中的动人家书,

一个几经沉浮的重庆家庭,

 一段追求和平的抗战岁月……


《重庆家书》的故事背后,是坚持,是真诚,是纯粹,是感动。

                 是凝聚在一起的年轻力量,是用汗水浇灌着的共同期望。

              未来,《重庆家书》仍会继续前行,向更多人讲述那段动人往事。    





推荐阅读


时隔六年,是谁捧回了国赛特等奖?

攻克抗震难题,重大教授如何守护城市地下大动脉

重大又有大动作!

我们有重大风格!校长说一流本科教育要这样办



文字/杨柳 李志姣 滕宜汝 方嘉怡

指导/张婧

排版/刘伊杨

图片/受访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