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疯狂吐槽“难吃还贵”,百亿规模的自热锅要“凉凉”?

刘妍 职业餐饮网 2022-12-30

文 | 职业餐饮网 刘妍

“红极一时的自热锅,为啥突然不火了?”
“一年卖出10个亿的自热锅,要开始凉了?”
“比外卖还贵,自热锅有没有未来?”

最近,业内对自热锅的评价呈一片唱衰之势,关于自热锅“热度下降”“销量下滑”的言论更是层出不穷。

但其实,自热锅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没落”。

现在的自热锅,只是逐渐从当初的火热归于理性,但市场上依然有它的“一亩三分地”。

对于许多餐企来讲,它依然是一个很好的增量项目。

“价格比外卖还贵!”
风靡一时的自热锅突然被唱衰?

“只需10到15分钟,一盒香气四溢的火锅就出炉了”。近几年,自热锅俨然“一颗速食界燃起的新星”,火得一塌糊涂。

不仅吸引了大龙燚、海底捞、小龙坎等传统火锅巨头入场,还让良品铺子、百草味、今麦郎、卫龙等食品饮料企业也开始布局,甚至还催生出了莫小仙、自嗨锅等以自热食品起家的新兴品牌。

然而,自热锅在广受关注的同时,也备受质疑,从性价比到食材的质量和口味,再到消费场景,都是大家的聚焦点,如今业内更是出现了不少关于自热锅要“凉凉”的声音。

1,性价比低,一盒自热锅的价格快赶上一顿呷哺呷哺

在一众唱衰自热锅的观点当中,“性价比低”是被提及最多的点。

从记者在淘宝上实时查到的数据来看,目前自嗨锅一盒193g的麻辣牛肉自热火锅售价为33块多,莫小仙一盒270g的麻辣嫩牛售价24.9元,海底捞一盒435g的麻辣嫩牛火锅更是卖到了39元。

素食锅的价格也不低,自嗨锅和海底捞的素食锅价格将近30元,最便宜的是莫小仙也要15元。


而不论是素的还是荤的自热锅,菜量都比较少,一份自热锅一个成年人基本不够吃,再加上动辄三四十元一盒的售价,这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要知道,这个价格快可是赶上了不少品牌推出的一人食小火锅,吉野家的“火锅+主食+饮料”套餐定价只要48元,巴奴孵化的“桃娘下饭小火锅”人均才29元,呷哺呷哺最新推出的菜单里,最便宜的套餐才50多块。

2、食材不够新鲜,口味同质化严重

有着逼近堂食小火锅的价格,可口味却和堂食火锅相去甚远,因此,食材口味成了大家吐槽自热锅的另一个点。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大家对自热锅的口味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味道很好,有人却觉得难吃再也不会买第二次。

由于自热锅中的食材都是熟的,为了增加食材的保质期,里面添加了不少防腐剂等物质,而且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很多顾客买到的自热锅口感不佳,尝试一次之后便不愿意再尝试了。

此外,由于自主建厂投资成本较高,大部分自热速食品牌前期发展时多选用代工厂模式以降低成本开支。即代工厂负责食材、调料、发热包、餐具包的生产和初步包装,品牌在自有车间完成最终组装。

这样就导致了另一个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不仅火锅食材大同小异,甚至连味道也高度趋同。


3、受众群体窄,消费场景过少

在人们的印象中,火锅要现煮才好吃,才美味。而自热锅打破了这个固有认知,这种反认知在自热锅推出之时,受到了很多顾客的欢迎。

不过,愿意尝试购买自热锅的大多数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相对于另一种方便食品泡面来讲,自热锅的受众范围就小很多。

而且,新鲜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去尝试,但是随着年轻人新鲜劲消失殆尽之后,自热锅就面临了销量难以增长的尴尬境地。

自热锅不是刚需,大部分人只会在一些特定场景去购买,很难将它当做一个日常消费的食品。

迎来“洗牌期”的自热锅,
依然是餐企的“香饽饽”!

随着市场上对自热锅的唱衰之声越来越大,不少人开始担心:自热锅是不是真的要凉凉了?

但事实上,并没有切实的数据证明自热锅要不行了,相反,它还在增长当中。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的自热火锅品牌至少存在350多个。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自热火锅市场规模为87.5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48亿元,总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1、自热锅原本针对的就是,外卖和堂食覆盖不了的场景

处在风口上的自热锅,销售额节节攀升,但人们尝过鲜之后,对其价格、口感、方便程度都不是太满意。

可是在户外探险、旅行途中等特殊领域,自热锅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它覆盖的是外卖和堂食抵达不了的用餐场景。

“独住时既不想吃泡面将就,又不想下厨,外卖又要等半小时以上,自热锅yyds!”
“每次开长途车时,都会买上好几盒自热小火锅备着,很方便!”
“徒步的时候就想吃口热乎的,自热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对于消费者来讲,身处野外,点不到外卖,也弄不到热水,只需要一瓶矿泉水就能开吃的自热锅无疑比方便面更方便。

所以,没有必要将自热锅和外卖、堂食火锅去比较,它们针对的场景需求不同,户外、旅途用餐的这部分需求虽然少,但是一直都存在。


2、所谓的凉了只是进入“洗牌期”,回归到真正的理性市场

自热锅在疫情的催化和“一人食经济”的推动下,得到了高速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红利。

彼时,很多商家看到自热锅的利润空间后,便纷纷开始生产自热锅、创造自己的品牌,从而使得大量的资本进入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许多品牌还疯狂拓展横向品类,一时间火锅自热锅、米饭自热锅、热干面自热锅、臭豆腐自热锅等层出不穷,形成了“万物皆可自热”的局面。

如今阶段性的红利一过,随着资本和众多餐饮品牌的相继入局,自热锅的种类和体量获得大幅增长的同时,一些中尾部品牌的生存压力也将逐渐加剧,自热锅赛道正迎来一轮“洗牌期”。

而“洗牌期”市场趋于理性,不似初期那么狂热,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凉凉”的错觉。

3、对很多餐企来说,自热锅依然是很好的增量项目

无论自热锅是处在爆发期还是洗牌期,对于餐饮企业来讲,它都是一个很好的增量项目。

去年2月,海底捞自热小火锅的全线脱销成为餐饮业的焦点。无论超市、外卖平台还是海底捞线上官方旗舰店,都是“一锅难求”。

小龙坎电商负责人张劲就曾这样评价自热小火锅对于小龙坎的意义:“可以形容为助推器,在电商板块帮我们快速增长。在线下板块,与商超的谈判中,自热小火锅也是一个更有力的筹码。”


这让餐饮行业看到了餐饮零售的潜力以及补充餐饮企业依赖堂食这块短板的空间。

而且,有数据披露,自热火锅品牌企业成本主要包括代工生产成本、市场推广成本、人力成本等,其中市场推广成本及人力成本为企业核心成本,合计在总成本中的占比约为50%,代工生产成本占比约为10%,整体利润率在25%左右。

这个利润率在餐饮行业无疑是令人艳羡的。

尤其是对于海底捞、大龙燚、小龙坎这些火锅企业来讲,其在方便速食的成本支出上,相较其它餐饮企业明显更有优势,供应链什么的都是现成的,还少了物业租金大额支出。

职业餐饮网总结:

在瞬息万变的餐饮行业,有的品类像一阵风一样一扫而过,但有的品类则在经过了泡沫期之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最后借势而起。

虽然现在舆论说自热锅性价比低、口味不好、受众面窄,但是对于餐企而言,自热锅一直都是一个增量的存在。

而自热锅只是方便食品的一部分,未来在整个餐饮新零售方面,餐饮食品化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END-
主编丨陈青

推荐阅
融资近3亿,又一“调味品”黑马!它为海底捞、小龙坎等15000+家餐企赋能!
海底捞4个快餐品牌“关门停业”!“低价”的快餐模式跑不通?
又一餐企没熬过年关!知名西餐连锁品牌新元素突然“宣布破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