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餐饮应万难的良策回归本质就两个字——“匠心”。如果将连锁餐饮比作一艘大船,那么匠心餐饮就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图腾”。在前不久由职业餐饮网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餐饮BOSS大会上,知名美食家、曾担任《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美食顾问董克平,珮姐老火锅创始人颜冬生,食尚国味集团董事长尹江波,LDH刘道华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刘道华等餐饮大咖们齐聚,深度探讨了《匠心餐饮的炼成方式》,希望能给各位餐饮人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以下为圆桌环节演讲实录) 有可能跑出真正的“黑马”
天时、地利、人和的风云际会,让地方菜慢慢成为时代的主角,也慢慢成为餐饮人新的掘金地,就像是湘菜在今年的崛起。在八大菜系所涵盖的地方菜,有可能因它自己独特的个性而突出出来。其中,新荣记就非常明显,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新荣记让我们重新认识台州》,以前人们提到浙江的时候,大多就是杭州、宁波、温州,没人知道台州,后来因为新荣记,大家重新认识台州。很多地方菜没有做到他们这种高度,但只要你努力去精细雕琢,有可能达到一定高度的话,从而使地方菜真正走出来。同时还有一个优势在于,现在在很多大城市的餐厅酒楼里看到的菜单基本都差不多,都在做融合菜,以求让自己的餐厅具有更大的普世性,能赢得更多的客人。但这种大同的餐饮菜单趋势下,独树一帜把自己的地方风味做出来,你就有可能脱颖而出。因为在大同趋势的文化氛围中,能标示出自己的文化独立性,正是百花齐放当中那朵引人注目的花。所以在这当中寻找一条属于自己地方菜的道路,是每一个经营者、地方菜大厨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也非常重要,地方菜走向都市的路径或者走向更多城市的路径,要选择好一种你所坚持的风味和所在区域的习惯,这个妥协过程很重要。只有找到妥协的平衡点,才可能让生意做下去。坚持自己的风味,结果大家不买账本、不赚钱,那你这份情怀是没人买单的。你愿意做情怀我大力支持,但是支持你情怀的资本,你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准备好,千万注意,要把情怀同生意这个平衡点找好,找不好的话会输得很惨,得不偿失。我们看现在不管是哪个地方菜走出来的品牌,虽然它坚持了自己所在区域的风味,但是呈现方式,包括料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学习了粤菜的方式。我们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的话,可能中餐的进步、地方菜的进步,对日餐的借鉴,对西餐的借鉴,在今后几年内、十几年内都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或缺的。火锅下半场拼的是“食材”
提到火锅很难与匠心挂钩,因为就像很多重庆火锅品牌,活个三、五年基本就销声匿迹了。大家有机会可以去我们店里试一下,用筷子挑一点锅底拍个照片,它不是油状,也不是水状,它是一粒粒的,这就是功夫,这就是最传统的工艺,用最好的牛油、花椒、加自己配的香料等等工艺把它做出来,它就是最好的一个食材。但现在行业的发展,很多人选择放加盟,想在供应链上面赚钱,有点走偏了。我们从重庆走出来的时候,2019年到上海,我发现当时市面上没有特别好吃的重庆火锅,要么是加盟店,要么买的底料,我觉得都走偏了,很难复制出来。所以我放弃了加盟,我们这么多年开的店并不多,还不到30家,但是我们一家一家踏踏实实地做出来。就像我们选用的食材,拿两个菜来说:麻辣牛肉,大部分麻辣牛肉是供应链产品,口感是柴的,加了香料的辣椒面,味道很重,但我们的麻辣牛肉是每天市场买的新鲜肉,不用供应链,也不用冰鲜,吃得出来水分;丸子是销量最高的一个菜,我们用眉毛肉、甲子肉,自己买肉,餐厅自己剁,它的口感就是不一样的,就像你在家里面做的丸子肯定好吃,这道理是一样的。的确现在火锅很内卷,卷价格,卷花样,层出不穷,但很难有一个品牌可以持久。我经常跟很多年轻人说,刚做餐饮的时候想清楚,是不是有一个团队可以去开放加盟,把每一家店都做好,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团队,还是要踏踏实实去做每一家店。现在整个市场还是不太好,珮姐老火锅反而还简单一些,我也不卷价格,也不卷花样,踏踏实实把食材做好,把品质做好,把后台管理好,就像我的厨房一样,不断升级,我现在的厨房完全打开,不用偷拍,可以任意拍,同行都可以来学习,我觉得餐饮应该是可以打开的。包括我今年也在拍抖音,我们怎么做后厨,怎么做食材,也想告诉很多餐饮人。现在很多企业想一下子在抖音打爆,但我觉得你要做餐饮,就踏踏实实把品质做好才是根本。任何一个品牌,首先是思想层面,你要确定自己品牌要表达什么,然后再到具体策划,产品怎么去设计,环境怎么跟它匹配起来等等。所以经过这一两年的策划,我把陶陶居品牌列为——我们要跟全球的百年老字号去比。一提百年老字号很容易被说做着做着就没了,那我问大家为什么LV存在?为什么香奈儿、爱马仕这些都存在?他们哪一个不是老字号。一点是长期主义,我虽然全国开店,但我并不着急给自己一个枷锁,一个时间去限制,就像我跑马拉松一样,我是规划了二十年去100个国家跑100个马拉松,这是一个长期主义。一点是产品主义,一定要把产品做得好吃,产品不好吃,连开餐厅的资格都没有。我为了把粤菜做好,我去了台湾、日本、新加坡、香港,我在香港那段时间基本是常驻。所以陶陶居有30多个香港老师傅,在陶陶居的总厨现在已经66周岁,他的搭档华哥也是66周岁,但他们全在一线,这些手艺是沉淀下来的。任何行业或者任何一个事物,都离不开一个“人”去做,对我们来讲一样,最大的难点是人才。粤菜对食材要求非常严格,陶陶居代表了广州人的生活方式,一提广州美食就想到它的饮茶文化,但它背后还有烧腊,还有粤菜,这是技术性很强的,对人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十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厨师来,陶陶居用的这些老师傅都是四五十岁的,接下来是一个断层,这个技术不是那么简单的,他对食物的理解,不是上设备、上机器就可以把美食做出来。对我们来讲,这是最大的难点,所以我们人力部门一直在寻找人才,内部建立培养人才的机制去攻克它。挖掘餐饮文化价值!
我毕业25年左右,真正从事餐饮领域的设计十多年。我见证了餐饮业走出很多中国优秀的餐饮人,尤其在2012年之后,中国产生了很多伟大的企业,包括西贝、新荣记等等。中国餐饮这十几年间,从空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对餐饮品质的要求,包括跟世界的联系。我一直在想,中国不缺少美食,但是为什么在国外中餐没有像日餐、西班牙餐、法餐那么受尊重。我想这可能是我们有很多条件还不具备,我们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不是简单的故宫、长城,应该把中国美食传播出去,把这种文化表达出去,才能成为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所以过去十几年设计中国餐饮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从环境的设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从家具、灯光、艺术各个维度的连接,现在很多优秀餐饮人相当于一个博学家,他懂餐饮、艺术、文化、空间,越来越博学。从我自己来讲也特别忐忑,因为我们的客户变得越来越聪明,反而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不聪明,反倒逼我们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聪明,所以未来中国匠心餐饮是百花齐放,也是走向世界的一个最好的时机。
“跟得上节奏,老树亦能常青;跟不上节奏,入行即被淘汰”。
正如职业餐饮网合伙人王春玲在大会上送给餐饮的这句话。
服务好每个客户,我们都可以是“黑珍珠”。
匠心餐饮之路不易,唯有坚持品质、不断创新、坚守初心,才能做一颗常青树屹立餐饮潮头,不被时代的风浪所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