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在校园 | 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
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
——同济“一·二九”事件
前言
“四史”在校园主题微课堂坚持共青团政治引领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共青团育人功能,深入挖掘红色校史文化,激发青年学生的内在情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青年学生对“四史”的了解,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从“四史”中更好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进一步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同济大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红色资源。“四史”在校园,我是讲解员。同济大学时代声音传播社陆续推出“四史”在校园主题微课堂。今天让我们听听时代声音青年讲师刘奕伶为我们带来的第三期主题微课堂吧。
青春底色
“一·二九”事件
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同济“一·二九”事件
这里是可以说是同济大学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一·二九礼堂”,它建于上世纪40年代,它的附近还有一·二九大楼、一·二九运动场、一·二九路、同济大学学生运动纪念园。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这些地方的得名与70年多前的一场爱国学生运动有关。
与1935年北京 “一二·九”运动不同,同济的“一·二九”事件发生于1948年1月29日,是以同济大学学生为首的上海进步青年学生,开展的一场反迫害,争民主的伟大斗争。它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爱国学生运动史册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
由于同济学子在救饥救寒等爱国学生运动中表现突出,反动当局决心镇压,授意校方开除三批学生,学生自治会因而决定赴南京请愿。
1948年1月29日清晨,队伍冲出校门后,就遭到了反动军警的阻挡包围。随后,骑巡队开始冲杀,军警殴打捕人。同学们被迫退回学校工学院礼堂暂作休整。
晚上,专门镇压学生的特警队冲入礼堂抓捕,同学们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高呼“生要一齐生,死要一齐死”,他们一个个被拉出礼堂,寒风中分坐在地上,周围全是上了刺刀的军警。最终导致97人被捕,166人受到迫害。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援助以及舆论的压力之下,此次事件以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而告终。而当时的工学院礼堂,便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一·二九”礼堂。
同济“一·二九”事件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胜利,其中不少学生运动骨干成为了日后新中国的重要建设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陈太顺就是其中的模范。同济大学在历次斗争中都走在上海高校的前列,以“一·二九”事件最为典型,这充分体现了同济学子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因此,上海学委决定在同济大学成立上海地区首个学生团委,陈太顺被提名为团委书记。
同济大学爱国学生运动与英烈图片展讲解队,2018年至今,累计超过300个新生团支部、一万两千名同济师生讲解了同济的这段光荣历史。
在未来,青年学子也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
后记
“四史”中的伟大实践,蕴含着对青年政治引领的丰富元素,是对青年政治引领的最鲜活的教科书,充满着理论的光辉与实践的光芒,是对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的旗帜和航灯。新时代青年,只有以“四史”伟大实践为蓝本,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才能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接过接力棒,跑出好成绩,勇立潮头、奋勇当先,砥砺奋进、破浪前行,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来源 | 时代声音传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