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庭应是规避交易的港湾丨主编共读03(文末有福利)

佛山电视台 佛山电视台 2021-08-30

全文共2000余字,读完约需6分钟




   主 编 摘 选


有研究结果发现,将自己与配偶的关系视为互换的人会对付出和回报斤斤计较,其婚姻关系满意度较低。

——艾尔菲·科恩



家庭应该是规避交易的港湾和庇护所,特别是父母给予的爱,它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艾尔菲·科恩



授 权 连 载


正TEXT文

 


请想象这样一种情景:孩子在大哭,显然很伤心,此时父亲上床将孩子搂在怀里,给她讲《青蛙与蛤蟆的故事》,孩子安静了下来。有条件养育拥护者会对此惊呼:“不!不!不!你这是在强化她的不良行为!你是在告诉她淘气顽皮也无所谓!”


这种解读不仅反映了对特定情境下孩子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甚至应该如何去吸取教训的设定,同时也反映了对孩子——乃至对人性——持有一种阴暗的看法。其认为孩子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利用我们,会得寸进尺,会在模棱两可的状态下选择吸取最坏的教训(不是“我无论如何都是被爱的”,而是“耶!惹麻烦也没事!”)。他们把家长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爱解读成对自私、苛求、贪婪、不体谅他人行为的纵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条件养育从根本上抱着深度愤世嫉俗的理念,认为对孩子的认可就是对其不良行为的默许,因为孩子天生就是不良的嘛!


相比之下,无条件养育会首先意识到阿比盖尔并不是有意让我们痛苦,她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在用她唯一知道的方式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其可能是刚刚发生,也可能是已经暗暗存在很久。这种做法无疑是给孩子投信任票,它否定了“孩子一定会从关爱中吸取反面教训,或一旦感觉自己可以逃脱惩罚就始终想要表现恶劣”的假设。


上述观点并非空想,也非不切实际,没有否认孩子有时会做坏事。孩子需要引导和帮助,但他们不是小怪物,不需要被驯化,不能强迫其就范。他们有能力同情别人,也有能力咄咄逼人;可以毫无私心,也可以自私自利;能与他人合作,也能和别人竞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形成许多个性,但大部分取决于他们如何成长,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他们是否能够感觉到无条件的爱。低龄儿童突然哭闹或拒绝在浴盆里洗澡,我们要考虑其年龄因素,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能力理解自己产生不安的原因,或没有能力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觉,或不记得自己的承诺或不能守约。因而,从深远意义上来讲,选择有条件还是无条件是在截然不同的人性观之间做选择。




不过这里我们还应对几种设定做一些阐述。社会上普遍认为,人人应该劳有所得、多劳多得,不能不劳而获。事实上,这条法则一旦受到侵犯,许多人就会暴跳如雷。例如,人们对依赖福利制度的人怀有敌意,工作单位滥用绩效工资制度,学校老师将任何愉悦的活动(比如课间休息)定义为奖赏,视为满足老师期待的一种回报。


说到底,有条件养育反映出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甚至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当做经济交易的倾向。市场规律(供需关系、等价交换)已经被视为普遍且绝对的真理,好像生活中的每件事,包括我们对孩子的所作所为,都和买车、租房一样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位奉行行为主义理论的育儿专家曾经这样说道:“如果我要带着孩子出去兜风,或者即使我想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亲吻,我必须首先要确定他挣得了这种回报。”在将他判定为个别极端者之前,我们还要看一下著名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针对无条件养育做出的相似言论,其声称“互惠互利、付出才有回报,是适用于所有人类的通用法则”。


许多对此未有明确态度的育儿作家和心理治疗专家,似乎也十分依赖某种经济模式。从其著作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们的建议均是建立在“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我们就应该收回他们心爱的东西”的理论之上。毕竟,人没有付出就不应该有回报,更不用说幸福,或者爱了。




曾多少次听到有人慷慨激昂、斩钉截铁地说某些东西是“特权,不是权利”。有时我梦想能对奉行这种理论的人做一次调查研究,看看他们拥有怎样的人性特征。某位以孩子的表现为条件决定孩子能否得到冰激凌,并坚称什么都不能随便给孩子的人,你能想象这个人的样子吗?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他快乐吗?他真的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吗?你想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吗?


另外,当我听到“特权,不是权利”这样的话时,我总是很好奇说话者是如何看待“权利”的。有什么是人类生来应得的吗?有没有什么关系可以不靠经济法则来维系?诚然,成人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报酬,就像得到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要付钱一样。但问题是,“互换法则”是否需要被应用在朋友和家人身上?或者如果需要,应该在何种情况下被应用?社会心理学家们发现,某些人之间确实存在“互换关系”:只要你为我做某事,我就为你做某事(只要你给我某样东西,我就给你某样东西),但心理学家随即补充道,这种互换关系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也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有些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关心之上,而非互惠互利之上。事实上,有研究结果发现,将自己与配偶的关系视为互换的人会对付出和回报斤斤计较,其婚姻关系满意度较低。


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有足够的机会扮演经济角色,如消费者和工作者,可以精细核算各种自利法则和互换条款。但无条件养育坚称,家庭应该是规避这些交易的港湾和庇护所,特别是父母给予的爱,它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至此,就这两种养育行为的不同之处总结如下:


——节选自《无条件养育》第一章:有条件养育(007-010)


历 史 文 章



1、妈妈,无论我成功失败都拥有你的爱吗?丨主编共读01


2、人性贵于世间任何规则丨主编共读02(文末送福利)



- 福利时间 -


福利持续发放!
欢迎大家到留言区发表读后感

我们将为点赞前两名

送上佛山大剧院门票2张/人


- 门票信息 -


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之一

法国巴黎男童合唱团音乐会

时间:5月18日19时30分

地点:佛山大剧院

座位:VVIP


- 上期开奖时间 -


另外,昨天的福利名单揭晓

恭喜网友

高笑教师

求其

自由飞翔

你们将获得

西班牙纯美弗拉门戈舞团舞蹈晚会门票

每人两张!

请留意电视君给您发的消息

按要求领取门票


此外,主编大大会回复每一条留言

就亲子间遇到的实际问题

与大家互动交流!

除了微信留言

您也可以下载看佛山APP

点击正中的活动专区,参与共读交流哦




编辑:陈卓诗

主编:窦希


爱我请点我在看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