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攻略 | 尝尝香港经典甜品!

港漂圈 2024年10月03日 19:00


说到港式美食,一定会想到甜品!尤其港式甜品种类非常多样化,从传统到现代,从本土到国际,应有尽有,可谓是甜品爱好者的天堂!


今天这篇攻略就给大家推荐一些香港经典甜品!



“二沙三糊”


要深入了解港式糖水,首先需要熟悉其中的基本款式,即被统称为“二沙三糊”的绿豆沙、红豆沙、芝麻糊、杏仁糊和核桃糊。



红豆沙含有铁质,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另外亦可以健脾利湿解毒,去水消肿。



绿豆沙性寒,清热消暑,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等症,非常适合夏季食。



芝麻糊营养丰富,可以滋养皮肤同头发,又有润肠通便作用,芝麻属于性平,亦有补益同强身功效。并且还可以在芝麻糊中加入汤圆,享受更多层次的口感。



杏仁糊属于性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同维生素。另一方面亦有润肺、止咳、通便功效。



核桃糊含丰富亚油酸甘油脂,健脑益智。润肠防便秘,而且丰富维他命E可抗衰老。合桃属于性温,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功效。




杨枝甘露



若论港式糖水中最有香港特色的款式,该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杨枝甘露。据传是香港利苑酒家所创,制作原料包括沙田柚、芒果、西谷米、鲜奶油和糖水,吃起来充满果香,极其清甜爽滑。



处理过程大致为将柚子拆成肉,芒果则切粒,拌在西米、椰汁及糖水中,冷藏后食用。有些甜品店更在杨枝甘露中加入杂果等。



据说因为其口感滑润,又清甜爽口,类似于观音用杨柳枝撒发甘露,令人神清气爽,所以取名为“杨枝甘露”。



豆腐花


豆腐花的由来众说纷纭,以《本草纲目》为据,豆腐花大概起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


相传,淮南王刘安的母亲喜欢吃黄豆,有一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黄豆,刘安就叫人把黄豆磨成粉,怕粉太干,便冲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的东西,即豆腐花。淮南王母亲吃了很高兴,病势好转,于是豆腐花就流传了下来。


豆腐花柔软嫩滑,它本身是无味的,需要搭配糖或糖浆,冷热均可食用,吃起来入口即化。



很多香港人吃豆腐花通常会加姜汁、黄糖,此外还可以添加红豆、黑芝麻酱等,现在也会添加各种不同的浇头。




番薯糖水



番薯自明代引入中国以来,一直是华南地区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其栽种难度低,深受基层人民的喜爱。制作番薯糖水会加入片糖,其甜味十分浓烈,过往都是采用华南番薯,但现在有些业者选择日本进口的紫心番薯,所以番薯糖水可呈紫色或紫黄混色,不只限于传统的黄色。



番薯糖水是最常见的港式糖水之一,不仅是港式糖水店的基本甜品,一般的香港家庭也会自制食用。




腐竹糖水



腐竹糖水的腐竹就是豆腐皮,加上冰糖煮熟而成,通常里面还会加入银杏和薏米‘鸡蛋等元素,这种创新的糖水制作方式使腐竹糖水成为一道富有变化和层次感的经典香港甜品。



相传腐竹糖水的由来与男女姻缘有关。广东省东坑、茶山和横沥等镇的“埔田片”一带,当地民风纯朴保守,旧时的男婚女嫁是靠媒人来促成良缘的,但是为了避免天花乱坠的媒妁之言与事实不符,所以媒婆仍需带男方到女方家来“相亲面试”。



如果女方家长不中意这门亲事,便会端出松散蛋花的“腐竹糖水”来款待男方,暗示这门亲事“散”了,日后请别再纠缠了,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男方的嘴巴,却苦在心头,匆匆喝了一口,便告辞返家。


腐竹糖水冷热均可食用,而且有助于润肺降燥。



港式蛋挞


据说蛋挞是由外国的果挞演变而成。在1920年代,一家在广州的酒楼将外国的果挞加以改良,以猪油取代较昂贵的牛油来制作蛋挞皮,并加入蛋浆,制成蛋挞,深受食客的喜爱,其他酒楼茶室争相模仿。


1940年代,随着大量的移民来港,蛋挞制作技艺传入香港,最初只在高级西餐厅供应,未算普及。直至1950年代,由于战后物资短缺,冰室应运而生,提供较便宜的西式食品,其中蛋挞大受欢迎。时至今日,蛋挞已成为驰名中外的香港特色食品,在面包店、西饼店、茶餐厅等都能轻易买到。


香港地道的蛋挞以挞皮分类,主要分为牛油蛋挞和酥皮蛋挞两种。



区别在于,牛油蛋挞的挞皮光滑和完整,口感如同曲奇,而酥皮蛋挞因使用猪油,要更为酥脆,并且酥皮蛋挞的挞皮会更厚,因此馅料相对于牛油蛋挞来说会比较少。




芒果班戟


班戟是pancake(煎饼)的粤语音译,是一种用黄油在煎锅中烹制的小甜品。



班戟是西方人很喜欢的甜品,但经过香港人的打磨,已经变成港式甜品的经典之一。香港人将班戟和芒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芒果的香甜,奶油的软滑,加上西式的薄饼。经过香港人的创造改良,芒果班戟已经变成了经典的港式甜品。



以上就是有关香港经典甜品的全部推荐,希望大家在港都能吃得开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港漂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