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口罩进价1.3元,一路涨价卖29.5元!竟然是假货,查它!
商贸公司1.3元/个购进"3M"口罩然后1.5元/个批发给某百货经营部百货经营部8元/个销售给日用品店日用品店20元/个销售便利店便利店最终以29.5/个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一路涨了20多倍谁料到竟然是假货!福建厦门市场监管部门近日查办了这起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案件
日前,厦门市思明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一名网购消费者举报称,1月25日,其通过“饿了么”平台,在厦门市思明区角滨路一家便利店下单购买了6个“3M”防尘口罩,总价177元,平均每个售价29.5元。而此前单个“3M”防尘口罩的市场零售价基本在5到15元之间。举报人认为,该便利店此举存在哄抬物价嫌疑。
思明区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科科长张剑锋告诉记者,接到举报后,1月27日,该局执法人员展开了调查取证工作,所查情况与举报人所述基本相符。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认定商家一个普通的防尘口罩卖到将近30元,大大高于往常售价,已涉嫌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决定对该便利店予以依法立案调查。
调查中,执法人员发现这家便利店的口罩货源存在问题,怀疑案情可能不那么简单。
据便利店当事人供述,货源来自厦门市开元路某日用品店。1月28日下午,执法人员前往该日用品店进一步核查货源,现场发现该店店门紧闭,处于歇业状态。执法人员没有放弃,连续多次拨打店招上公布的电话,做通经营者工作,要求其到店开门接受检查。下午6点左右,经营者才终于来到现场打开店门接受检查。
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店在售的3M9001、3M9001V口罩上面的标示印刷字体较为模糊,包装相对简陋,极有可能为假冒伪劣产品。
执法人员一方面稳住经营者,询问其进货来源,另一方面立即上网进一步比对正品与现场存货的区别,提高线索的研判准确度。经详细谨慎的对比后,执法人员初步断定该批“3M”口罩为假冒伪劣产品。
随后,思明区局将涉案产品发给3M公司的授权委托人明尼苏达矿业制造(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予以鉴定,并得到初步反馈确认为假冒产品。
这批假冒“3M”口罩究竟从何而来呢?
1月29日,思明区市场监管局主动联系思明公安分局,联合行动进行调查。
经查,该批次口罩系厦门一家商贸有限公司以1.3元/个向安徽省某供货商进货,该商贸有限公司以1.5元/个的价格批发给厦门市湖里区某百货经营部,百货经营部以8元/个的价格销售给思明区开元路某日用品店,日用品店以20元/个的价格销售给思明区角滨路某便利店,便利店最终以29.5/个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
思明区市场监管局认定开元路某日用品店涉嫌销售假冒“3M”口罩、“三无”一次性口罩,还以最高达150%的利润销售口罩,已涉嫌哄抬物价、销售假冒产品、“三无”产品的违法行为。现案件已基本调查终结,监管部门将于近日作出行政处罚。
最后奉上
口罩真伪辨别指南1、正规渠道购买。
在选择购买渠道时,尽量选择品牌大药房、社区医院等正规医疗场所购买口罩。2、注意包装的细节。
第一步看包装。商品的整体包装是否完整、整洁。第二步看印刷。包括包装上商标、使用说明的字体印刷是否清晰、布局是否美观。对于市场上常见贴有劳安标志的口罩,对于“LA”印刷的辨别尤为重要。
第三步看标识。首先是是否标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国标号等标识;是否在保质期内(提示:有关部门还查出了未来生产的口罩哦!)。对于“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要提高警惕。
特别提示:对于医用口罩的鉴别
医用口罩的包装上会有“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字样,如果仅仅显示“医用口罩”,这并不是医用外科口罩,其材质和性能都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KN95/N95)生产标准是GB19083—2010,医用外科口罩标准号是:YY0469-2011。您可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来辨别。1、首先登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www.nmpa.gov.cn;2、点击医疗器械查询,根据你买的产地,选择是国产器械还是进口器械;
3、输入注册证编号,也就是带有X械注+201XXXXXXXX那段;4、根据产地选择对应的产品;
5、点进去主要看两个地方,一个是产品名称,如果显示是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那就是对的。
在口罩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遵循以下原则:
一看、二摸、三闻、四戴。一看:看贴面部一面是否有光泽,是否无碎毛(碎毛、污点、属于次品);看印刷,真品的文字印刷采用激光蚀刻,且是45度斜纹,假货一般受成本和技术限制一般为油墨印刷,无法呈现斜纹,有的是不均匀的点点。二摸:摸一下整个口罩是否柔软,顺滑,不粗糙(布料偏硬,透光性大,粗糙属于次品);假口罩按压孔比较粗,同时比较浅,并且边缘很薄,而真口罩按压孔更小,更深,边缘也比较厚,可以明显的看出差别。三闻:闻闻是否有异味,从布料面到挂耳带,都闻一闻(若有异味,属于次品)。
四戴:戴上去看看勒不勒耳朵,鼻尖和面部,是否刺痒(若勒耳朵或刺痒属于次品)。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黄勇泉 张薇 张文章
编辑/孙蕊
监制/何永鹏 田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