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泛策展系列之四——未知之知:研究之于艺术实践
2015年9月24-26日,时代美术馆泛策展系列“未知之知:研究之于艺术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时代美术馆一楼多媒体功能厅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时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蔡影茜与特邀研究员陆思培策划发起,邀请了安塔利克萨、梅兰妮·布特鲁、陈晓阳、陈奕名、程然、何颖雅、胡昀、李消非、李亚峰、毛晨雨、李蔼德、格雷姆· 沙利文、吴超、夏维伦、徐坦、虞容豪、赵安安、郑波等多位嘉宾,在现场进行分享并展开讨论。
研讨会现场
首日研讨围绕“艺术实践作为研究:何为研究?研究为何?”这一主题,来自印尼日惹市的历史学家安塔利克萨与我们分享了印度尼西亚艺术的知识生产如何置入历史和当代语境,艺术家李消非则分享了他的“流水线”项目 ,以艺术的方式关注工人生活。艺术家毛晨雨通过《神衍像》这部影片,介绍了“稻电影”在过去十几年间的工作,并积极呈现“自我的民族志”。定海桥项目参与者李亚峰介绍了“定海桥互助社”在融入在地社区时所遇到的真实困境与经验,探索了“艺术”作为“实践”的可行性。最后由陈晓阳与陈奕名进行总结与回应。
安塔利克萨(右),历史学家,也是印尼日惹Kunci文化学习中心的共同创办人之一。
陈晓阳(右),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
陈奕名 (左),雅昌艺术网副总编。
研讨会第二天的主题是“跨学科:那么物归何处?”。开场由来自法国的梅兰妮·布特鲁介绍即将开幕的艺术研究平台“维拉·瓦西列夫”,并分享他们与大学等机构进行跨学科合作的经验。接着由艺术家胡昀通过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表演,带领我们踏上一条“无往之路”。艺术家程然通过一部“进程中的电影”《橙蓝》,试图打开和逾越常规电影和当代艺术范畴中关于“价值”的实践。《植物人视听唤醒》项目的吴超、夏维伦、赵安安和虞容豪在现场进行对话分享,展示了跨学科艺术实践的成功案例,也探讨了未来实践的更多可能。当天的回应由郑波教授与特邀研究员陆思培共同进行。
梅兰妮·布特鲁,巴黎贝通沙龙——艺术研究中心的共同创办人和现任负责人。
郑波(右),艺术家,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专业,美国罗杰斯特大学视觉与文化研究专业博士。
陆思培(左)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博士生、教学助理。
最后一天的探讨关注“情感与效应:知识如何附体?”。研讨会放映了徐坦的影片《社会植物学》,也邀请到格雷姆·沙利文教授来分享“艺术实践作为研究行为”。艺术评论家李蔼德与艺术家何颖雅的实验性即兴对话,则展现了“嵌入性知识”作为一种再现形式时的复杂性。
格雷姆·沙利文,宾州州立大学视觉艺术系(SoVA)主任,艺术教育教授。
对话 谁人往,向何处? —— 李蔼德(左)艺术评论家,何颖雅(右)艺术家。
正在展出:腹地计划
> 展期:2015年9月27日-11月15日(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票价: 成人票20元/人,学生票10元/人,团体票10元/人(10人以上),时代美术馆会员免费